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 年九省联考语文试题之命题解析+教材衔接+教学建议+真题关联
2024 年九省联考语文试题之命题解析+教材衔接+教学建议+真题关联
格式:docx页数:34页大小:214.2 K上传日期:2024-02-15 17:53浏览次数:419 侵权/举报

2024年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命题解析+教材衔接+教学建议+真题关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整体命题思路】文本有两则材料,分别选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属于信息类文本,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知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关联学习任务群“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可关联的高考阅读题有2022年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本次命题和以往高考题的区别为选择题增加了一个,主观题减少为一个,共4个选择题加1个主观题,加大了对学生信息筛选提取比对推断能力的考查。【文本解读思维导图】解析:1.A【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著作类读物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力以及论证推断能力。【选项分析】A:(1)、选项内容: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来看,原始农业早于游牧型畜牧业,后者又早于放养型畜牧业。(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一第4段:“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3)、分析:原文是“游牧型畜牧业晚于放养型畜牧业”,选项变成了“游牧型畜牧业”早于“放养型畜牧业”。曲解原意。B:(1)、选项内容: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极地都很难维持生计。(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二第2段:“沙漠、高原、极地等并列为狩猎采集的边缘环境”“狩猎采集者依赖步行是很难维持生计的”。(3)、分析:转述符合原文,正确。C:(1)、选项内容:对于游牧者来说,金属工具、纺织品和粮食属于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二第4段“但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而是需要通过交换从农耕者那里获得金属工具、纺织品、粮食等必需生活资料。”(3)、分析:转述符合原文,正确。D:(1)、选项内容: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建立。(2)、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二第4段“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3)、分析:转述符合原文,正确。【失分点预判】信息筛选不全,比对不仔细,对各个选项的转述判断错误。2.C【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论著类读物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力,推断能力。A:(1)、选项内容: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一第1段:“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3)、分析:选项前半句曲解原意,后半句“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强加因果。B:(1)、选项内容: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一第2段:“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3)、分析:选项“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于文无据,曲解原意。C:(1)、选项内容: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两小时步行圈”内资源的承载力的限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复杂社会。(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1段:“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过了这个范围内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饥荒……海岸地带则拥有季节规律不同于陆生资源的水生资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条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够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样的复杂社会。”(3)、分析:选项转述与推论和原文意思相符合,正确。D:(1)、选项内容:黍比粟更适应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干旱与寒冷的环境,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4段:“这一地区种植的作物以黍、粟为主,尤以黍为重因为黍比粟更适应干旱与寒冷的环境。(3)、分析:选项“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于文无据。【失分点预判】信息筛选不全,比对不仔细,对各个选项的转述推断判断错误。3.B【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论著类读物的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分析能力。【选项分析】A:(1)、选项内容:《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2)、分析:描述的是畜牧业的生活方式。B:(1)、选项内容: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2)、分析:选项内容符合材料一关于游牧业“交错带”“气候”“控制牲畜”等特征描述。C:(1)、选项内容:降雨量的等值线不能证明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作为观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叉地带的现象的材料。(2)、分析:降雨量的等值线不能证明游牧业的起源,可以作为观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叉地带的现象的材料。D:(1)、选项内容:《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2)、分析:辽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情况,与题干谈及的“起源”关系不大。原文信息:材料一涉及游牧业起源的观点有第1、2段谈及的地域气候条件,第3段的“交错带”,第4段“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失分点预判】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一关于游牧业起源的相关观点,或以偏概全,用其中某一个特点对应选项内容就做出错误判断。【1~3题可关联课标理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近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和老高考“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选项的设置。【可关联教材内容】教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加强学生信息筛选、信息比对及推断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的文本转述能力。在二轮复习阶段每周至少保证一套题的训练量。4.D【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普学术论著类读物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概括能力,推断能力,以及读图能力。【选项分析】A:(1)、选项内容:文化I存续期内大部分时间里气温偏暖。(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一第2段:“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3)、分析:文化I时间段不属于冷期,气温偏暖,表述正确。B:(1)、选项内容:文化I存续期内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成。(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4段:“1100年左右,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则可能是最早驯化、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3)、分析:文化I存续期还不到1100年左右,传统的旱作农业尚未完成,表述正确。C:(1)、选项内容:文化Ⅱ存续期内存在着劳动力的分化。(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4段:“畜牧意味着社会中进行农耕和负责放牧的劳动力的分化。”(3)、分析:文化Ⅱ存续期存在劳动力的分化。D:(1)、选项内容:文化Ⅱ存续期内人们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2)、原文相关信息:对应材料二第4段“燕山—长城南北地区生计方式的分化不仅表现为农牧并重的经济与游牧业的产生。”(3)、分析:文化Ⅱ存续期属于“农牧并重”。【失分点预判】无法将图表与原文内容关联,并仔细对比,从而判断错误。【可关联课标理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2022年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第4题。【可关联教材内容】教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在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时,加强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的复习,运用高考真题进行能力提升训练。5.答案:①气候波动:欧亚大陆转入冷期,推动与原始农业结合的放养型畜牧业产生;②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敏感性: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转变其自然带属性;③马的驯化与马具的发明:人类对马的利用,使畜牧业进一步与原始农业分离,成为游牧型畜牧业。【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类文本的信息筛选、提炼、概括能力,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因素”。【解析】根据文本解读思维导图,可以提炼出“气候波动”“农牧交错带”“马的驯化”等因素对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失分点预判】因素概括不全,表述不够准确。【可关联课标理念】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概括题是信息类文本的常规题,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6题概括“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的意义”。【可关联教材内容】教材“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平时阅读教学多训练学生信息筛选、提炼、概括能力,高三复习对各类论述文本、信息文本做思维导图的概括能力训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整体命题思路】文本选自《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人间信息(1991年—1997年第2辑)》。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从教材角度来看,如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中都有多处细节对下文情节的发展具有暗示作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老人与海》(节选)中全知视角和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的转换,选择性必修下册《氓》中也有女子对男子一系列称呼的变换。可关联的高考阅读题有2017年全国Ⅱ卷《窗子以外》。作者介绍:范小青,女,江苏省苏州市人,1978年初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文艺理论教学工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费家有女》《城市之光》等,文集《范小青文集》等;散文随笔《花开花落的季节》《中国当代文学百家--范小青散文精选集》等。文本分析:范小青《牵手》一文引领学生走进日常生活,用自然而平静的目光打量现实中的一切,《牵手》中的刘主任自己已经失明还热情地为曾明疏导,仍积极、乐观地生活。然后将一个物语的世界说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体会世界的真相。6.D【命题思路】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选项分析】A项,曾明主动给电视台主持人打热线电话是因为“金属板翻倒在地”引发的“争议”,他觉得凡事总有个道理,想给电视台打电话诉说心中的不快,不能说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B项,选项说“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从原文来看,刘主任日常调解是对双方进行现场劝导,而面对曾明,他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C项,小说的基调虽然略显哀伤,但小说的主题确是温暖向上的,并不是选项说的对于痛苦的思考。【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2022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第6题,C选项: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