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原卷版)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26.1 K上传日期:2024-02-15 17:54浏览次数:501 侵权/举报

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强化模拟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 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 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2.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秦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主持祭祀。该举措表明秦朝(    )A.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 B.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C.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 D.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3.五代时期,君臣多论及汉唐的文治武功、盛世气象,并努力效仿其典章制度、嘉谟善政,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该现象表明(    )A.五代君臣推崇法古改制 B.五代君臣依靠历史经验施政C.汉唐故事是大一统基石 D.汉唐故事利于强化君主权威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者?庖羲以来,未闻女帝者也……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司马)迁(班)固,元平二后,欲立为纪,谬亦甚矣。”这反映出,刘勰(   )A.注重了历史文献的运用 B.遵循客观事实的标准C.继承了司马迁史学精神 D.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5.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6.19世纪60年代,针对英方要求扩大洋轮航行特权,李鸿章认为外国轮船可能逃避厘金,蒸汽轮船易对沿途的木船运输造成威胁,这对动荡后的江南重建不利,并于1864—1865年关闭了杭州、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外国轮船运输贸易。由此可知,当时(    )A.传统财贸体系面临挑战 B.闭关锁国观念根深蒂固C.外资入侵得到有效遏制 D.地方督抚离心倾向明显7.清末清廷着手实行新政,由于清廷认为民报“乱是非而淆视听”、“挟清议而以訾时局”,因此决定兴办官报,掌握舆论主导权,以寻求变法的舆论支持,并力图开启民智以巩固变法基础。于1906年创办《商务官报》,《商务官报》接受各团体、个人投送的章程,因此,但凡有用皆可采纳,不论身份地位高低,其重要编辑之一杨荫杭在此时正因为宣传革命被清廷通缉,但因为其在实业发展方面极有见地,也被《商务官报》欣然接纳。据此可知( )A.《商务官报》作为朝廷的喉舌,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B.《商务官报》创办的根本目的在于抬高商人地位C.《商务官报》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D.《商务官报》作为官报,在思想和内容上都秉持较为保守的态度8.1932年,中央苏区颁令允许私人资本投资经营工商业。1933年,中央苏区设立国民经济部,下辖对外贸易总局,专门管理苏区与国统区的贸易,并支持商业合作社的发展。这些举措有利于(   )A.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 B.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C.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 D.促进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9.下表是1949—1978年我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相关内容。阶段主要产业政策1949—1957年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1958—1962年①“以钢为纲”②建立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1963—1978年①注重石油工业的发展②把三线建设、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据表可知,1949—1978年间我国产业政策重在(    )A.巩固农业的基础地 B.发展西部经济 C.持续推进工业化建设 D.优化产业结构10.阅读下表:“2000—2020年中美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比重(单位:%)”指标年份与变化量2000201020192000—2010年变化量2000—2019年变化量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中国3.125.25822.154.9美国20.020.813.30.8-0.67中国/美国15.5121.2436.1此表说明(    )A.中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B.专利制度助推中国产业跨越式发展C.中国社会的创新氛围浓厚 D.中美科技转化能力的差距不断缩小11.亚里士多德认为,欲望满足式快乐是较低的快乐;成全式快乐的存在性质是成全,是较高的快乐,人对成全式快乐的追求拯救并高扬了快乐。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A.主张灭绝欲望 B.肯定快乐至上 C.捍卫思想自由 D.具有人文情怀12.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国家在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追求财富,个人的发财愿望和国家的致富目标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重商主义时代的特色。”该观点意在强调地理大发现(   )A.导致商业革命发生 B.是王权和经济发展的结果C.推动经济自由竞争 D.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13.从17至18世纪中期,英国的专利发明项目增长近8倍,以至于当时有人评论说:“几乎每一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新发明,几乎每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上的新改进”。这说明英国(   )A.生产技术不断革新 B.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14.1895年,埃塞俄比亚孟尼利克政府开征特别税以抗击意大利侵略,不几天就全部收讫,广大贫苦牧民、各部族群众踊跃投军,封建诸侯纷纷表示站在孟尼利克一边。随后,孟尼利克迅速组建起一支配备10万支来福枪、400门加农炮的大军。这说明,当时埃塞俄比亚(    )A.在军备上具有优势地位 B.国内阶级矛盾得到化解C.团结抗敌成为全国共识 D.民主精神在战争中发扬15.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 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16.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这(    )A.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 D.体现出各国携手解决全球问题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5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  戴梓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戴梓随军出征,为清军制造了大量火器。康熙二十六年,戴梓研究出一种连珠火铳,这种火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弹,中间不需要填充弹药。“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此项发明,而是将其束之高阁。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西方有一种“子母炮”,传教士南怀仁造了一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8天就仿造了出来。由于戴梓“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被构陷为“私通东洋”。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据《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梓制造火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梓遭遇所带来的启示。(5分)18.(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  全面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湖。各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庾为主席。1937-1945年,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器工人不过千人,而应募回国服务者达200人以上。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摘编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意义。(6分)19.(13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首要目标是攫取贵金属。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白银开采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墨西哥北部的萨卡特卡斯,一是安第斯高原中部储量丰富的波托西。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开采白银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额收入,使其得以维持庞大军队和臃肿的政府,继续追寻建立世界性帝国的梦想。——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材料二  印第安人村社生活秩序失调最严重的是那些为波托西提供劳力的地区,按照保守的估计,每年大约有50000人迁进或迁出波托西,人走了,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混乱了,很多人再也未回到家乡。有多少人直接死于采矿和提炼工作,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摘编自[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材料三  156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单中列有“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称这些物品“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能用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的“首班船尽快送达”。——摘编自[美]艾玛·海伦·布莱尔等编《菲律宾群岛:1493-1803》(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开采白银对西班牙及印第安人造成的影响。(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在世界白银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原因。(7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为唐代进士出身及寒素入仕途径统计:名称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比例71%16%13%单位:%科举荐辟机缘军功未详唐高祖、唐太宗5.227.311.24511.3武后34.232.94.57.920.5安史之乱15.116.15.353.79.8(注:士族是指南北朝旧族、唐宗室、在唐三代为官或者官居五品以上之人;小姓是指没落士族、低品豪绅、父祖有一代五品以上者;寒素则是素士、农、工、商、兵、其他半自由民,以及非自由民,如奴婢、门客等。)——摘编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等根据材料,结合唐代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