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6页大小:652.2 K上传日期:2024-04-03 14:11浏览次数:296 侵权/举报

2024常德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古代植物遗存分析鉴定表明,在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明显存在着差距,如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粟作农业比稻作农业更为广泛,粟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比稻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更快。究其原因主要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存环境的差异 C.统治政策的不同 D.生产工具的区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在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明显存在着差距,如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粟作农业比稻作农业更为广泛,粟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比稻作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更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古代植物遗存分析鉴定,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稻作农业与粟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粟作农业比稻作农业更适应干旱、半干旱的环境,而稻作农业则更适合湿润、半湿润的环境。在原始农业兴起阶段,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粟作农业在黄河流域等较为干燥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稻作农业则在长江流域等较为湿润的地区得以发展。这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导致了粟作农业和稻作农业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B项正确;人口数量的多少能影响农业的产量,与农业的文化发展水平联系不大,排除A项;当时的社会处于原始社会下,阶级发展不明显,统治机构粗糙,统治政策对农业的作用有限,排除C项;材料主旨“生存环境的差异对于农业的影响”,而“生产工具的区别”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如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这一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A.中央集权的需要 B.传统政治的弊端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经济发展的要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及所学可知,第一级政区的面积和人口规模都较大,容易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由此可见,这是历代王朝调整第一级政区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传统政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并不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C项;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3.时有疑狱日: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押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子,蝶嬴负之。《春秋》饮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据此可知,这一判决()A创新了社会治理体制 B.体现司法公正清明C.符合治国理念的变化 D.完成了律令儒家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题意可知,董仲舒认为收养的弃子和亲生的儿子都是一样的,所以养父藏匿犯罪的养子是情有可原的,这体现了儒家伦理对法律判断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汉朝,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后,其对于社会与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汉朝的社会体制依然是封建社会体制,社会治理体制没有变动,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不是司法公正,排除B项;唐朝《唐律疏议》的颁布完成了律令儒家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 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及所学可知,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这与科举制度的施行密切有关。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及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使许多出身于乡村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隋唐时期中枢机构创新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租佃关系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乡愁的影响,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5.宋朝饮茶之风盛行。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当时的斗茶活动: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如图《撵茶图》中细致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这反映了()A.理学思想渗入茶文化 B.政府推广经济作物C.士人精神的外在寄托 D.山水画的成就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反映了宋朝的茶文化具有新特色,新的饮茶之风流行,且对于煮茶过程的讲究,是对茶文化的发展,这说明时人对世俗生活的精致和品位的重视,这也体现出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寄托,C项正确;宋代茶文化反映了宋代的世俗生活,理学精神主张“灭人欲”与此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宋代士人的精神生活”,“政府推广经济作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绘画的主题是撵茶,属于文人画,不是山水画,排除D项。故选C项。6.美国学者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一书中认为,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而非响应实际的国家利益。这种停滞与僵固的文化不仅存在清代,更包含整个“传统中国”。这一模式()A.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 B.开拓了国家疆土C.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 D.传播了中华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的世界模式’暗示中国是孤立、排外的、无法接纳基于对等主权与相互尊重之上的民族国家体制,且根本上受制于对文化与仪式的要求”可知,“中国的世界模式”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贡制度下周边国家要认同中国的宗主地位,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主权平等,藩属国要以“藩邦”自居,谨守“臣节”,接受中华文化和礼仪,传播了中华文明,D项正确;朝贡制度是外交制度,以政治目的为主,不重视经济利益,对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作用不大,排除A项;朝贡制度主张“怀柔远人”,不以军事入侵与兼并其他国家为目的,与”开拓了国家疆土“联系不大,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为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中国,严禁本国人前往外国,但是材料主要表述“朝贡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7.王韬在《洋务》中指出:“处今之世,两言足以蔽之:一曰利,一曰强。诚能富国强兵,则泰西之交自无不固,而无虑其有意外之虞也,无惧其有非分之请也。一旦有事,不战以口舌,则斗以甲兵。不折冲于樽俎,则驰骋于干戈。玉帛烽,待于境,惟命之从。不然,讲论洋务者愈多,办理洋务者愈坏,吾诚未见其可也。”这论述()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主张 B.体现了兴办洋务中的策略性C.对欧美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D.找到了富国强兵的正确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王韬强调中国国家、民众全面兴利后,民富国强,外来者即使有心掠夺也心存顾忌,昔日西方列强动辄欺侮中国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变,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试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兴办洋务中的策略性体现为“中体西用”,“官督商办”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王韬对于“洋务运动”的反思,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之前,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的成就,没有充分认识西方文明的不足,而材料没有体现“对欧美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韬属于早期维新派,强调富国强兵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排除D项。故选A项。8.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后,中国在西方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的形象。然而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思想家罗素认为中国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形象”的变化源于()A.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B.中国外交的巨大贡献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D.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西方的视野里,中国形象由“愚昧落后、保守顽固”转变为“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面对一战的惨痛教训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西方开始自我审视和反思自身文化,以此寻求解决途径,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在“五四运动”之后,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影响深远,对国际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此时中国的外交,属于屈辱的半殖民地外交,没有外交自主权,外交贡献有限,排除B项;中华文明的广泛传播开启于唐朝,但是在近代中华文明的传播受阻,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为1942年丰子恺所绘漫画:《茶店一角》(图中柱子上告示文字为莫谈国事),该作品旨在批判()A.民众漠不关心国事 B.国民党专制统治C.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D.沦陷区的奴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目描述,丰子恺的漫画《茶店一角》中柱子上的告示文字为莫谈国事,这表明在当时的环境下,谈论国事是被禁止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此,这幅作品可能是批判国民党在国统区加强专制统治的独裁政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批判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没有提及民众对国事的态度,排除A项;“国民政府消极抗战”表现为对日妥协,积极反共等,但是材料则是批判国民党的统治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而“沦陷区的奴化政策”表现为文化入侵,要求沦陷区中国人介绍日本教育与文化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节选自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表中语种的变化反映了()1951年34所大学设立俄语系;初、高中学校优先教授俄语课程1954年高中外国语课程以俄语优先1957年俄语与英语比例应为1:1;高中英语课开设面扩大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学校教育第一外语1978年《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外语课语种要以英语为主;高考考生要参加外语考试A.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B.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C.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D.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至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前期优先教授俄语,这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中苏友好同盟的成立;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