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广西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这一理解不准确,曲解原文语意。从材料一所述看,“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职能。2.D【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材料主要信息、分析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并判断其推论是否合理的能力。D项属于强加因果关系。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并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做出合理推断以及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A项着重阐述“风雅”产生的动机,指出为情而造文的道理,偏重“讽”;C项强调诗的本教在于“刺”;D项阐述“诗”“情”“境”的关系,对诗的“刺”的单一职能提出疑问。这三项与材料一中诗的美刺职能的关联欠紧密;而B项论及诗的“美”“刺”两种职能,相较前三者,它最适合作为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论据。4.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语言和论证的色彩以及论证的观点的能力。“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错,材料二没有信息表明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5.①《静女》一诗表现的是古代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是一首清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3分)②这种理解体现了《诗序》对诗歌“美刺”职能的推崇,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往因为机械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3分)【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文本、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和对文本材料准确理解、分析、综合并最终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强调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题干采用关联设问的方式,一是关联材料中的《诗序》,二是关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附录古诗词诵读篇目《静女》(见于必修上册附录古诗词诵读第一篇),强调试题与现行教材内容的对接,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题干中这句引语是对《静女》的解读,体现了《诗序》的“美刺”说。如何评判这种解诗?立足《静女》这一文本,显然,该诗是一首抒发男女恋情的诗,与“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并无任何关联。由此可见,“美刺”说制约下的解诗未必都合情合理,有的则是穿凿附会。《诗序》对《静女》的“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的这种解读,是对“美刺”理论的机械套用,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无视诗歌文本本身的内涵。6.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情节、人物、背景等多方面内容的梳理与理解的能力。A项中“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欲扬先抑”这些理解不正确,从开头第一至五段的内容来看,这氛围并非“安谧沉寂”;从开头部分与下文的关联来看,也并非“欲扬先抑”。B项中“后来发现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这一理解歪曲原文语意,原文是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不利的谣言”,他才扛起枪来。C项中“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这一理解不正确,原文是说“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7.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精彩细节、环境、语言等多方面描写进行鉴赏、分析与品评【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24-427C·的能力。B项中“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这一分析不正确,从小说文本的整体语境看,应是“烘托王汤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心境”。8.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1分)这样写,更加充分、具体地揭示了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2分)烘托王汤元不甘受奴役、想要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塑造与表达效果进行鉴赏分析的能力。考生应先从文中筛选出两处有关田狗熊其人其事的叙述内容,先是插叙、虚写,即借助王汤元入睡前对田狗熊的回想来交代两人的关系;再是顺叙、实写,叙述王汤元被雄壮的歌声和鞭炮声振奋斗志,最终下定出征上前线的决心时田狗熊的阻拦。然后解说这样写的作用,要分别指出这两处叙述、描写的意图,即更加充分、具体地揭示了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从侧面烘托王汤元想要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9.①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②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③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小说文本的选材、结构与人物塑造的能力,兼考比较鉴赏分析的能力。题干将《出征》与《荷花淀》做比较,要求考生指出它们在选材、结构与人物塑造三方面的不同点。解答此题,须立足两个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逐一概括分析。从选材看,《出征》反映的是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反映的是抗战相持阶段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白洋淀一带军民协作抗日杀敌的故事。从结构看,《出征》主要以主人公老兵王汤元是否上前线的激烈思想斗争为线索展开叙事,《荷花淀》则以水生嫂们的觉悟、成长为线索展开叙事,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从人物塑造看,《出征》着重展现了老兵王汤元是否上前线抗敌的思想斗争与态度变化,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争的坚毅精神;《荷花淀》塑造的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英雄群像,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奋发向上、勇敢自信的精神风貌,赞美其爱国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0.BE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久患”是“边人”的谓语,应在“久患”后断开;“修障塞”和“饬烽燧”内容相关,句式一致,中间断开;“故”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结果,应在“故”之前断开。原句加上标点为: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11.A【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字词的能力。《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为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边境”。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皇上决定派儒生一起去讨伐匈奴”错,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的意思是儒生不愿意去讨伐匈奴,却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法,扰乱边防费用,破坏讨伐匈奴的军事战略,这是不对的。【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24-427C·13.(1)积聚仁义来教化人们,推广德行来安抚人们。所以近处的民众亲近归附,远方的民众心悦诚服。(“畜”“风”“怀”各1分,句意1分)(2)如果让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富裕安乐,让游手好闲的人艰难穷苦,那么农民就会竭尽全力了。(“稼穑者”“饶”“惰游者”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蓄”意为“积聚”;“风”意为“教化”;“怀”意为“安抚”。第(2)小题的关键点:“稼穑者”意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饶”意为“富裕”;“惰游者”意为“游手好闲的人”。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14.同:司马光和汉代儒生都重视农业发展。(1分)异:司马光认为应让农工商均衡发展,各尽其力;(1分)汉代儒生认为应抑制工商业的发展。(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两则材料中对于不同行业发展的观点看法,据材料可知,不同行业指农业和工商业,两则材料对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观点鲜明,梳理材料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整合成答案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始元六年,朝廷发布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由各地所举荐的贤良、文学进行讨论,询问民间感到困苦的事情。文学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是阻断享乐放纵的根源,拓广道德的发端,抑制工商业而开辟仁义之途,不用财利去引导人民,这样做了以后,教化便可以振兴,风俗便可以转变。如今在全国各地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人民争利。这样做破坏了敦厚朴实的风俗,形成贪婪鄙陋的习气。因此百姓从事农业的人少,追逐工商之利的人多。工商业得到发展,人民就会奢侈;农业得到发展,人民就诚朴。人民诚朴,财物就会充足;人民奢侈,饥寒就会产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这是用来巩固农业而抑制工商业的方法,大力地发展农业,这样做是适当的。”大夫说:“匈奴背叛汉朝而不肯臣服,屡次侵略边境。先帝哀怜边疆人民长期遭受祸患,苦于被匈奴人俘虏,因此在边疆建筑城堡,修整烽火台,驻军来防备匈奴。因边防费用不足,所以实行盐铁官营,设立酒类专卖,设置均输官署,增加国家的财富,以补助边防费用。如今你们要废除这些政策,在内将造成国库空虚,在外将造成军费缺乏,使守卫要塞登城防守的士兵在边疆遭受饥寒,朝廷拿什么去供养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不妥当的。”文学说:“孔子说:‘诸侯、大夫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民贫穷而担心人民不安定。’因此天子不谈论财富的多少,诸侯不谈论利害,大夫不谈论得失。(而是)积聚仁义来教化人们,推广德行来安抚人们。所以近处的民众亲近归附,远方的民众心悦诚服。因此,善于克敌的人不必去作战,善于作战的人不必去用兵。只要朝廷修明国政,就可以制服敌人而使他们退兵。圣明的君主推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大夫说:“匈奴人凶猛狡猾,肆意入侵边塞,侵犯内地,杀害郡、县官员和朔方都尉等,十分悖逆无礼,早就应当讨伐了。陛下施予大恩大惠,既哀怜百姓生活不富足,也不忍心让士大夫长期在外经受风吹日晒;你们既然不能身披坚甲,手持锐利的武器,没有到北方反击匈奴的决心,而你们却又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法,扰乱边防费用,破坏讨伐匈奴的军事战略,没有忧虑边疆安【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24-427C·危的心思,这在道义上是不妥当的。”材料二:农业、工业、商业,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农民竭尽全力,那么田地就有好收成而粮食就有富余了。工匠竭尽巧智,那么制作的器物就会坚实而且用途广泛了。商人让商品流通起来,那么人们就能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与别人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这样财物就有余了。当他们(各行各业的百姓)有富余,而我(国家)取用,即使多了也不会带来多大的伤害。如果让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富裕安乐,让游手好闲的人艰难穷苦,那么农民就会竭尽全力了。让制作出坚固优质实用器物的工匠获得收益,而让制作浮华奢侈器物的工匠卖不出产品,那么工匠就能竭尽他们的巧智了。国家要(长久地)获利,应该舍弃细小的方面而着眼于大的方面,不计较眼前之利而取其长远,这样,商品就会流通了。农民、工匠、商人都高兴地从事自己的行业进而生活富裕,如果这样,国家想要什么会没有收获呢?1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结构、意象、意境、手法等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项中“传达了戍边将士因节气突变而盼寒衣、思故乡的深情”这一理解不正确。这两句是写深夜紧张赶制寒衣的妇女们听闻边雁、候虫的声音而引发的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怀恋和关切之情。16.第一问:末四句叙写捣衣女月夜的所见所思,揭示她们对征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2分)第二问:①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2分)对连年征战以致“征人如转蓬”的动荡时世的批判。(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文本思想情感内涵的能力。本题设两问,以提高区分度。第一问指向对诗歌文本浅层含意的理解,第二问指向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把握。回答第一问,须概括末四句的内容要点,即叙写捣衣女月夜的感受,揭示她们对征夫的怀恋和关切之情。回答第二问,要把握诗人的情感立场。联系全诗,不难发现,末四句透露出诗人对底层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对连年征战的动荡时世的批判。17.(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2)春光融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3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4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4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6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4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7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6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4月多市(梧州、玉林、贺州等)高三下学期模拟联考考试(金太阳24-427C)
2024-04-22 14:50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