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一)-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
历史(一)-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45页大小:4.4 M上传日期:2024-05-15 14:16浏览次数:433 侵权/举报

目录contents(一)专制与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2治民与安邦: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14民本与崇德:古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26开放与包容: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36 专制与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23年高考主要考点分布主要考点主要卷区商朝内外服制度2023年福建卷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023年广东卷、2023年辽宁卷、全国卷甲卷、2023年江苏卷秦国的官僚政治2023湖南卷诸侯纷争和先秦政治制度2023河北卷汉朝中央集权和地方治理全国新课标、2023福建卷东汉政治制度、东汉末年社会政治2023海南卷、2023山东卷汉魏晋唐国家治理的弊端2023天津卷魏晋士族门阀政治2023广东卷唐朝科举制和朋党问题2023重庆卷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和创新2023天津卷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2023广东卷宋朝中央集权官员管理、中央集权影响2023湖南卷、2023山东卷明朝科举制度2023湖北卷明朝基层组织社会治理全国乙卷清朝君主专制:奏折制度2023北京卷2023年高考试题集中考查以下知识点:分封制与宗法制、汉代的中央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君权集权、监察制度)、汉代地方政治制度(分封制带来的王国问题、地方监察)、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科举制、明代涉及中央政治、地方政治、君主专制和科举制度、清代奏折制度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被中央列为重点工作,所以对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会呈现更深入考查,新史料有可能会作为命题的素材,复习时注意对新史料、新素材试题加强训练。新教材延伸高中学习及命题历史长度及宽度,2024复习中要注意对原始社会时期社会发展特征及对应史料应重视。2024年高考预测考点早期文明时期早期国家的特征、禅让制转向家天下、夏朝时已经形成完备国家机构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内外服制、王权与神权统一、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各国变法内容、封建制度的孕育(土地政策、地方统治、官僚体制)秦汉时期秦代的中央政治(丞相与御史权力之间的制衡)、汉承秦制(汉与秦的比较)、汉代中央政治(中外朝)、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赋税制度、对外政策、丝绸之路(陆路与海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唐宋时期联系考中央体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元朝行省制、理藩院明朝内阁制、中央与地方关系、对外政策、民族融合清朝少数民族政策、监察制度一、中央体制——从“家国一体”到不断加强的君主专制时期发展历程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文书制度: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两汉(发展)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东汉加强尚书台的权力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设禁军管理机构“三衙”与枢密院分权元朝(加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管理西藏和佛教事务明朝(强化)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顶峰)设立奏折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二、地方体制——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时期发展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诸侯王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设置刺史并设立监察区“州”,东汉晚期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隋朝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两级制唐朝实行州、县两级制,后道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实体;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由州、县两级发展为路、州(府)、县三级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州级设通判监督,路级设“四监司”,加强了中央集权。自此,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乌思藏设行都指挥使司,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清朝清承明制,巡抚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三、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选官制度时间概况西周至春秋世官制: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各国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授予官职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两汉①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分常科和特科②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各州、郡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士人资品,分为九等,后来随门阀士族势力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隋唐科举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分为制举和常举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元朝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后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明清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与殿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2.考核制度时间概况秦汉主要是上计制:每年岁末,地方情况由郡国汇总,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魏晋南北朝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大都流于形式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两宋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满是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清朝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监察制度时间概况秦汉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时地方上设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两宋中央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台谏合一元朝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清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四、户籍制度的演变时间表现战国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1)管理者: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措施:户籍上要登记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状貌等内容;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隋朝“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唐朝户籍三年一造;“括户”,即政府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户口类型复杂,按职业划分;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清朝政府赋役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朝前期,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五、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主要机构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官吏职责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官吏产生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发展概况①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②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基层治理时间概况秦汉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变法实施保甲制明朝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为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①内容: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②结果: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六、中国古代法律——逐渐走向儒家化时间概况汉代以经解律,以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魏晋律令儒家化进一步发展,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唐代①《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②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法律的儒家化进程基本完成宋代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元代对唐宋法律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代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采用“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清代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七、中华法系的演变——“天理、国法、人情”1.演变过程时间概况夏商西周①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西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②夏商周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春秋战国至秦朝①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和晋国赵鞅“铸刑鼎”为标志,法律制度开始出现重大变化②经过战国的变法,法家思想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广泛贯彻,逐步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③秦朝崇尚法治。秦律在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两汉至隋唐①从汉朝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即法律儒家化②隋唐时期,伴随《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宋元至明清自宋代以后,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结合。明、清两代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2.总体特征(1)基本特点: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2)鲜明特色: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国法、人情”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3)司法与行政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4)影响深远广泛:古代法律影响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形成了中华法律体系。1.(2023·天津·高考真题)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