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pdf页数:8页大小:956.7 K上传日期:2024-05-30 16:49浏览次数:359 侵权/举报

高三练习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商代。殷人把有意志的神看成天地万物的主宰,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西周时期,赋予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这是天人合一的萌芽。春秋时期,出现了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天”已经开始从神的地位下降到现实世界。这样的变化引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所讲的“天”保存了西周的道德属性,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儒家基于天人合一所阐发的道德观,几千年来始终打上了孔子关于君臣父子的“差等之爱”的烙印。到了宋明时期,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使“差等之爱”与博爱相结合,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今天讲弘扬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就应该弘扬这种“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仍然极具价值。“万物一体”远不只是人与人“为一体”,而且人与鸟兽、草木、瓦石都“为一体”,从而见其哀鸣、摧残、毁坏,亦必有不忍、悯恤、顾惜之心。显然,“万物一体”是人对自然万物产生“仁爱”的根源。我们现在所热衷讨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应该可以从“万物一体”中找到哲学上的根据。同时,“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并没有抹杀人与自然的区别。王阳明特别强调“宰禽兽以养亲”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在当代西方,一些人完全抹杀人与自然物的区别,认为两者同样具有神圣性,具有同等价值。相较于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来说,王阳明的思想显得更合情合理,更切合实际。而这种中国儒家传统所强调的“人有义”而“最为天下贵”的思想,更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但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重在讲“一体”,而不太注重区分主客的内涵,这就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具体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自然物不同于人,它不可能约束自己,主动使自己适应人、与人和谐相处。人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必须具有高远的天人合一境界,还必须依靠人自己的认识、实践,掌握自然物本身的规律,以改造自然物,征服自然物,使自然物为人所用。这些道理,用西方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讲“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有点类似中国的“天人相分”,它是科学的。诚然,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是产生诸如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之类流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些流弊只是把这种思维方式抬到至高无上地位的结果,我们不能因见其流弊就完全否定它。我主张走中西会通之路,把天人合一思想与“主—客”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让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较多的区分主客的内涵,而不致流于玄远;把“主—客”思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QQABCQAAogAoAJAAAQhCAwmwCAIQkAEACagGxFAAoAIBwBNABAA=}#}维方式包摄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而不致听其走向片面和极端。这似乎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未来发展之路。(摘编自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材料二:中华宇宙观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宇宙万物以及人与宇宙万物关系的根本看法。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个世界万物之间的有机关联。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鸟兽、草木、山水同在。按照这样的宇宙观,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这样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宇宙万物的生存联系起来。当然,讲天人合一,并非把天与人直接等同起来。很多思想家认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统一。战国末期的荀子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即认识到天与人的职守不同,强调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唐代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交相胜耳”。柳宗元则强调,天与人“其事各行不相预”,即天与人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彼此作用不可相互取代。可见,中国古人在讲天人合一时,也包含“天人相分”的意思,即有分有合、先分后合。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立在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之上,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将天地万物视作同自己紧密相连的存在,从而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价值论参考。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不存在所谓绝对独立存在的客观自然,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的“他者”。人与天地自然万物是共存关系,相即相容、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共同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提供了重要关系论参考。此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还明确了人对于天地万物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对自然心存敬畏,人类应当按照自然规律活动,维护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实践论启示。(摘编自郭齐勇《“天人合一”的内涵与时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认知,不同时期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即使同一时期不同的思想家对其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B.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够用来否定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C.自然物不可能约束自己,主动使自己适应人、与人和谐相处,所以人要掌握自然物的规律,改造征服自然物,为人所用。D.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宇宙观的核心,强调了整个世界万物存在平等关系,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属于同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弘扬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就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其内涵,吸纳其思想的精髓。B.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包含“天人相分”的意思,否则该思想还是有其缺陷的。C.如果不将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极端化,就不会产生生态环境的流弊。D.对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同源的体悟,可以为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形成提供基础支撑。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QQABCQAAogAoAJAAAQhCAwmwCAIQkAEACagGxFAAoAIBwBNABAA=}#}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今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B.材料二列举荀子、刘禹锡、柳宗元的看法,证明天人合一思想是有区别的统一。C.材料一以环境危机等流弊来论证只有“万物一体”的思想,才能解决实际问题。D.材料二第二段所涉及的价值论参考、关系论参考、实践论启示,逻辑关联紧密。4.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未来发展之路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述。(4分)5.陕西的毛乌素沙漠,昔日沙尘漫天,寸草不生,经过持续的治理,已变为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请结合材料谈谈其中蕴含了哪些治理理念。(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青云衣叶梅虎跳坪的一条小径绕下长江,转过两道拐,江边有一块馒头石,可立脚可系船。十多年前,便开始有戴着红黄盔帽的陌生人从小径爬上虎跳坪,站在向怀田的门前对着峡口指指划划。不久对岸人来人往,修了一条通往江边的公路,炮声震得屋顶直颤。“他们要做什么?”怀田问。女婿是乡长,明白底细,便说:“爹,国家要修水电站了!”怀田没当回事,国家修国家的,自家修自家的,妻子妲儿在世没住上好屋,他得替她把坟再修修。老辈人的坟园,就在向家屋场的后山,占的是虎头凤尾,正对峡口,风水涌来,满山松杉翠柏,随风吟唱。怀田当年给消失在江中的父母砌了衣冠冢,还有妲儿的墓。生长在三峡间,风风雨雨几十年,怀田脸上沟壑纵横,牙也磕去了四五颗,却不减当年矫健身手,上坡下坎,如履平地。多年累积的心愿,除了替妲儿修坟,还要整修向家屋场。怀田蹲在妲儿的坟头喃喃自语:妲儿,你一直想有个家,我怎么能撇了你呢?怀田拿定主意,将向家老屋场改建成吊脚楼。好在九佬十八匠的手艺,自己每样都通晓一二。等进到深山买来木料,一根根修整成柱头、椽角、檩子,工夫虽然不是一天两天,但无论如何,他向怀田也要建起一幢雕龙翘檐、走马转角、亮亮堂堂的吊脚楼。一班帮忙的按照吩咐上了屋顶,稀里哗啦揭了瓦。瓦是青瓦,瓦上存土,长着两棵青草,不青不黄。拆了瓦,一明两暗三间房子就没了样子,光秃秃地露出断墙残壁,墙上的裂缝指头粗,像爬着一条条小蛇。众人一推,稀里哗啦,老墙土扬起的尘埃,远看就像江边烧着的火灰。很快,吊脚楼便开始了修建。女婿赶到虎跳坪的时候,怀田正站在高坡上指挥建楼。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QQABCQAAogAoAJAAAQhCAwmwCAIQkAEACagGxFAAoAIBwBNABAA=}#}女婿急了,说:“爹,你莫修了!”怀田说:“你管你乡上的事,不要管我。”怀田扯起嗓子一声吼:“修屋噢!”女婿隔老远就喊:“爹,爹!搞不得!”怀田说:“什么搞不得?”女婿说:“三峡这一方的人好多都要搬迁,我们……也要搬呢……”“向家世世代代就在这里,哪朝哪代的皇帝也没赶过,你这个当乡长的赶到我头上来了?”“不是我……”“那是哪个?哪个拿的点子?你去找来同我说说理。”怀田说,“修水电站就修水电站,哪里不可以修,偏偏要淹我向家的屋场做什么呢?”女婿乡长走村串寨,处处碰钉子。搬迁户都说:“你把你的爹请动了,我们一声噢嗬就搬家。”各路人轮流来看向家大爹,怀田自是“老死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依旧请人到镇上买水泥、木料,一派重建吊脚楼的架势。眼看三峡工地日夜施工,搬迁期限日近一日,女婿急出一嘴燎浆泡,怀田看着有些心疼,也有些茫然。这天夜晚,怀田一人来到江边,端坐在九十九级石阶上。端的好所在,一明两暗三间瓦房背靠青山,面对江水,竹林环绕,门前一块平整的场坝,又栽种些柑橘葡萄,异香袭人。朦胧中,零星炊烟如云似雾,渐去渐远……群山静谧,尚有峡谷波涛奔涌。恍惚间,脑海中又浮现出那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中消失在大江中的可怜父母。还有那妻子妲儿……过去的光景被他一刀一刀刻在了心里。眼下,他得离开了。他向家要搬得远远的,去一个没有山的地方。想到这里,他默默地低下头,再次凝望着屋场后的坟茔。第二天,怀田突然传出话,八月十五中秋这天,是儿孙的,都请到堂。这天晴朗,好太阳,山巅翠微,江水清澈透底。怀田光头发亮,穿一身崭新衣裳,精神矍铄。儿孙辈来得整齐,几十个请来帮忙的乡亲早候在坪坝,只听吩咐。炸过鞭炮千字头,怀田对太阳底下一班人说道:“起坟!”起坟是当地的风俗,就是将已经埋葬的先人重新安葬。原来,怀田要将向家的亡人请进多年前居住过的岩洞,然后用水泥浇灌,封住洞口。众儿孙听得明白,回过神来,不禁脸色肃然。到得下午,山上坟茔中的先人一一被请进洞,正要砌洞之时,向怀田喊道:“且慢!”众人不解,怀田却道:“把我的寿棺也抬进去。”众人大惊。三峡人古来就有为自己准备寿棺的习惯。十年前,向怀田的寿棺就已备得,年年复上油漆,棺面光亮如镜。这天早起,他在寿棺内轻轻放下一套青云衣——是妲儿当年亲手为他缝成的青布裤褂,他一直珍藏着。“这宝塔河,向家世代的地方,到了我这辈断不得根。”众人听得脸色发紧,怀田却说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QQABCQAAogAoAJAAAQhCAwmwCAIQkAEACagGxFAAoAIBwBNABAA=}#}出一句让人出乎意料的话来,“国家要做大事,我向怀田……但我日后死了,请各位将我送回宝塔河。”怀田说:“到时候,在水下开了这洞,我要睡进这寿棺里!”他凝视着幽深的岩洞,儿孙早流下泪来……黑漆寿棺十六人抬,缓缓靠进洞的深处,与亲爱的父母,还有心爱的女人妲儿,紧紧挨在了一起。砌起一块块三峡石,洞口眼见着一寸寸弥合,再远远望去,便没有了洞,只有浑然一体的大山,以及山下的江水。残红晚霞,一江碧水泛散粼粼金光,倦鸟泼刺刺归林,峡谷峭壁深沉了颜色,如墨如黛。(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向怀田不想搬迁,既有对国家选在这里修水电站的不理解,也有父母的衣冠冢和妻子妲儿的坟墓在这里的缘故。B.“瓦是青瓦,瓦上存土,长着两棵青草,不青不黄”,写出了房子因年代久远、衰败坍圮而不得不重修的现状。C.作者没有给女婿乡长设置名字,意味着他是基层工作者的代表,说明当时动员三峡搬迁工作的艰难具有普遍性。D.儿孙们因向怀田交待自己死后也要睡进岩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