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答案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21 K上传日期:2024-10-02 14:18浏览次数:429 侵权/举报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详解】根据材料,出现了祭坛、神庙、大墓、殿堂类建筑、大型聚落或城址,说明社会动员能力的增强,原始社会结构变化,B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排除C项;文明之间存在交流融合,孤立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楚国把吞并的土地设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故选D项。此时的楚国是楚文王时期,还不具备称霸的实力,A错误。B选项不合材料信息。C选项说法绝对化。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通过对实现全国神祇的统一,使秦朝民间百姓也形成了统一的鬼神认同,达到文化向心力,达到巩固统治。故选C项。A材料不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并没有对郡县制的阐释,故A选项排除。C、D选项不合材料应排除。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河内郡由民风彪悍、豪侠横行,武力强宗势力发达,到西汉中后期河内郡开始出现一些累世通经的家族,东汉时期出现很多儒士,主要得益于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的政策,使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推动了河内郡民风及价值取向的变化,B项正确;庄园经济的发展、两汉政治中心的变动对河内郡社会风气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中央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可以解释打击地方豪强、武力强宗,但无法说明“由武入文”的转向,排除D项。故选B项。5.B根据材料概况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采取“禅让”模式,和通过在前代王朝纪年之下书写本朝的“创业之主”,并在“禅让”完成后才行用本朝纪年,皆旨在突显新朝皇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朝的更迭方式的论述而非涉及社会舆论的论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纪传体的史书编写,而非断代体的史书编撰,排除C项;材料涉及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德宗时期,地方官员的俸禄高于京官,出现中央官员想要去地方当官的情况,反映了地方势力的上升,威胁中央集权,政局出现内轻外重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地方官与京官的俸禄对比,没有涉及两税法的税率,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京官与地方官的对比,没有涉及官僚队伍的人数变化,不能得知官僚队伍是否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由题干可知,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乡村寄托情感世界。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科举取士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平民通过科举取士,参加到统治阶层中,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体,通过乡村寄托情感世界,与户籍管理无关,而且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不是松弛,而是历朝历代都很加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士人的乡愁”,而“乡村文化教育普及”与隋唐时期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士人的乡愁”,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白居易进京赶考时曾拜会文坛前辈顾况。……于是尽力提携,使白居易很快名震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以《蜀道难》见前辈贺知章,……其作品引得‘长安纸贵’。752年秋,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和杜甫五位诗人同时登上大雁塔,……该诗广为传颂。”可知,白居易、李白和杜甫通过拜见前辈和交游的方式促进了唐诗的广为流传,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唐诗对政治危机的叙述,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擅长写诗与进入仕途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都城长安生活成本高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皇帝制作阵图并要求一线将领严格执行,目的是削弱武将的军事自主权,是出于对武将的防范,是崇文抑武基本国策的体现,B项正确;北宋皇帝的这一做法是专制皇权强化的表现,并非推动因素,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做法会导致军队战斗力的降低,无法起到缓解边防压力的作用,也体现不出重视军队建设,排除CD项。故选B项。10.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出土的西夏《律令》和唐代贞观年号的密切相关,表明西夏在制定法律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借鉴了唐朝的法律令体系,②正确;黑水城出土的载有西夏贞观年号的《律令》残纸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西夏文刻本律令,说明这一时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连西夏政府的法律条例也采用雕版印刷技术来发布,④正确;因为②④正确,所以D项正确;西夏在制定法律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主要说明西夏律令借鉴了《唐律疏议》的部分内容,《唐律疏议》不一定是西夏律令的蓝本,①错误,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将西夏文的形成与汉语拼音联系到一起,无法得到“西夏文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的结论,③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1.D【详解】文人画强调借物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这幅《枯木怪石图》通过独特的形象和构图,传达了苏轼仕途不顺但傲然不屈的心境,符合文人画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精神内涵的特点,D项正确;从题中对画作的描述,并没有明确体现出佛教的深刻影响,排除A项;该画传达了苏轼仕途不顺但傲然不屈的心境,与政治生涯有关,与生活气息无关,排除B项;这幅画作的重点在于表达画家的心情,而非反映门第观念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明代的庶吉士并不全部来自南方,而南卷的存在说明还存在北卷,这是明代实行的南北榜制度。明朝政府意图通过南北榜制度同时笼络南北士子,扩大统治基础,A项正确;仅根据明代庶吉士的数量无法体现明朝在科举制方面做出的改进,不能说明科举制继续发展,排除B项;大部分庶吉士都来自南方,说明南方学子入仕的意愿并没有减弱,排除C项;根据庶吉士的数量不能说明北方士人思想僵化,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可知,雍正帝是要求监察官员事无巨细都要向君主汇报,这有利于皇帝掌握更多的信息,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C项正确;雍正帝的这个谕旨是针对科道官员的,并不是拓宽了基层民意上达的途径,排除A项;清朝时期最终决策的皇帝一人,并不是政府进行决策,排除B项;雍正帝此举是为了掌握更多信息,而不是为了完善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由徐光启认为“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说明他注意到了中国科技与西方的差距,说明西学传入开阔了国人眼界,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西学在中国的流传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徐光启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西学传入,未涉及中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5.C【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小说家,通过对“离经叛道”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这些“离经叛道”人物的塑造也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暗含危机,C项正确;小说作品植根于现实,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情况,排除A项;宋词和元曲就已带有世俗化色彩,排除B项;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加强了文化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6.(1)变化:传统粮食作物由粟黍为主转为稻麦为主;外来农作物品逐渐传入,品种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分,每点1分)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灌溉技术的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开发、新航路的开辟;域外引入农作物的品种优势;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6分,每点1分)(2)改变了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的食物结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外来农作物种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医学医药、文学艺术产生影响;耕地面积扩大,土地利用率提高,但容易造成土地过分开垦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17.(1)原因:政治平稳,社会安定;手工业及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崇文抑武的国策提高了文人地位,茶得到文人喜爱;茶叶产量和制茶工艺进步,推动饮茶活动普及。(8分)(2)影响:茶文化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带动边疆贸易和海外贸易发展;给政府提供了赋税保障;增强了军队国防力量,维护了边疆稳定;成为维系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的纽带,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答出3点即可)18.(1)变化:唐宋列女形象从丰富多样到贞节占主导。(2分)原因:统治者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贞节观的宣传引导;女教读物的盛行;理学兴起。(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特点:人数明显增多;集中于江南地区;家学深厚;活动空间扩大;追求经济独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原因: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氛围浓厚;受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影响。(每点2分,共6分)19.示例:论题: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2分)阐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在长期对峙期间,有战有和,友好往来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宋辽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宋金议和。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同时,各民族杂居相处,互相促进,汉族移居边境,学习少数民族的游牧经验,少数民族不断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和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王朝统治者学习、接受中原传统典章制度和统治理念。元代在中央设宣政院,在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进行了管辖,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局部统一和大一统局面的最终形成,促进了民族融合,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少数民族被同化为汉人,汉、蒙古、维吾尔等族与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相处,不断通婚,形成回族。(8分,要有至少3个具体史实可给高分,否则只有结论要扣分。)由此可见,宋辽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