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 语文答案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 语文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46 K上传日期:2024-10-02 15:43浏览次数:297 侵权/举报

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共识”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在青铜文明极盛期,这一筑城理念成为王朝统治阶级的共识”可知,选项将“青铜文明极盛期”替换为“封建”时期。2.D。【解析】“王世仁提出保护中轴线的倡议并付诸实践”曲解文意,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完善北京中轴线南起点的考虑只是永定门复建工程开始的目的;另外,“王世仁……付诸实践”一说,文中并未指明。3.C。【解析】“是为了阐明古代营城制度对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错误,材料二中这一引用是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中的“中”与“和”如何体现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即城市规划如何受到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古代营城制度对儒家治国理政思想产生的影响。4.①作为实例,有力地论证了“以中为尊”的城市规划理念对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影响。②通过“中轴线”的变迁,强调北京中轴线严格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对于理想都城的设计要求,突出了北京中轴线的重要价值。③展现了“以中为尊”的理念在城市营建上的运用和完善过程,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①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营城制度及传统礼制思想的集中体现。②承载了历史信息,北京中轴线记录了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体现了北京历史的更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③逐渐成为北京的新标志,具有申遗的价值,可以给予新的城市建设以有益启示。(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B(此处只是表现玛克辛姆的怪异,并不能表现他的胆小懦弱,“我”也并没有看不起。)7.C(错在客观全面,第一人称叙事往往带上叙事者的主观色彩。)8.①表面上,这团火指的是火种;实际上,这团火指的是部族发展百年所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是部落传统文明的象征。(2分)②部落的传统文明滋养了包括“我”在内的族人的生命,“我”对传统文明有着强烈的依恋与热爱,会用生命来守护和传承它。(2分)9.示例:①朴实温厚,言简意丰。如开头一段,通过“老熟人”“看老”“累累瘢痕”“随风而逝”的词,营造出厚重的苍凉感和历史感。如第7段有关于下山的态度,质朴的语言中传递出她对原住地深挚的情感。②巧用修辞,细腻生动。文中所有的比喻,喻体都为自然景物,如把安草儿的笑比作菊花纹和葵花纹;写景时多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如写阳光“舔瘦”了河水,让人感觉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③灵动自然,富有诗意。描写安草儿撒桦树皮时,形容“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画面唯美,富有诗意。充满了诗情画意。(1点3分,其中,特色概括1分,分析2分)注:第①点答到“质朴”“朴实”即可得分。温厚:亦指诗词温柔敦厚,合于《诗》教。引证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宋.苏辙《答颜复国博》例句:这首古诗的笔触温厚,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柔敦厚的情感。“温厚”作为一种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温暖、宽厚上。这种语言风格通常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它强调的是语言的包容性和同理心,能够让人感受到说话者的善意和关怀。这种语言特色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文字,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以温厚的语言描绘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人情。如“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这段文字语言平实、简洁,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和眷恋,让人感受到一种温厚的情感。又如杨绛的《我们仨》,书中的语言质朴而温厚,充满了对家人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这种温厚的语言风格,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10.B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理会君主的荣辱,不理会国家的好坏,(只是)苟且迎合君主、无原则地求取容身,用来保持俸禄、结交党羽罢了。“君之荣辱”作“恤”的宾语,在B处断开;“不恤君之荣辱”与“不恤国之臧否”结构一致,在D处断开;“偷合”和“苟容”意思相近,结构一致,中间不可断开,故在F处断开。故在BDF三处断开。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一词多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不堪母驱使”中的“驱使”意为使唤,意思不同。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极力向唐太宗进谏”错,陈叔达不是向唐太宗进谏,而是向太上皇李渊进谏。故选C。13.(1)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假托生病坚决拒绝。这种忠义操守,实在值得称赞。(4分。固”,坚决,1分;“辞”,拒绝,1分;“嘉尚”,称赞,1分;大意1分。)(2)(我)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更改前进的路线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4分。“覆”,倾覆,1分;“所以”,……的原因,1分;大意2分。)14.①属于下忠。(1分)②元善达见群贼叛乱,到江都向隋炀帝进谏,炀帝大怒,派遣他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符合荀子所说,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是下等忠诚。(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臣闻太常丞元善达在京留守……身死瘴疠之地”可知,元善达见群贼叛乱,到江都向隋炀帝进谏,炀帝大怒,派遣他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结合“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可知,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最后不能保全自己,是下等忠诚,故元善达属于下忠。【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五年,太宗对侍臣们说:“忠臣烈士,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你们知道隋朝谁是忠孝贞良的人?”王珪说:“我听说太常丞元善达留守京城,见群贼乘机叛乱,于是独自骑马远赴江都,向隋炀帝进谏,让他还师京城。炀帝不听劝告,元善达又哭着极力劝谏,炀帝大怒,于是派遣元善达到边塞征调军队,最后死在瘴疠横行的地方。”太宗说:“屈突通为隋将,在潼关与我军作战,他听说京城陷落,便领兵向东逃走。当我们的军队追到桃林的时候,我派遣他的家奴前去招安,他就杀掉他的家奴。后来我们又派遣他儿子去,他对儿子说:‘我蒙受隋朝任用,已经侍奉两代帝王。现在是我尽节而死的时候,你我过去是父子关系,现在我们是仇敌。’于是拿箭射他儿子,他的儿子避开逃走。最后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都溃散。只剩他一人,屈突通向东南方向大声痛哭着说:‘我承受国恩,担当统帅,智能与力量都用完了,导致今天的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竭尽忠诚。’话刚说完,追兵就擒住了他。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假托生病坚决拒绝。这种忠义操守,实在值得称赞。”于是下令有关部门,查访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因敢于直谏而被诛杀的大臣的子孙,上奏朝廷。贞观六年,唐太宗任命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对他说:“武德年间,你曾向太上皇直言进谏,明说我有打败敌人平定疆土的功劳,不可以罢免我。我本性刚烈,如碰到挫折,恐怕承受不起忧愤之情,以致有患病终至死亡的危险。今天为了表彰你的忠心正直,所以将升迁你。”陈叔达回答:“我认为隋朝父子自相残害,是导致灭亡的原因,(我)怎能容许眼看车要倾覆,而不更改前进的路线呢?这正是我极力进谏的原因。”太宗说:“我知道你并不是为我一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国家大计。”材料二:有最大忠诚的人,有次等忠诚的人,有下等忠诚的人,有国家的敌人。用道德来覆盖君主而教化他,就是最大忠诚;用德行调教君主而辅助他,是次等忠诚;用正确的意见来劝谏君主的错误而触怒他,是下等忠诚;不理会君主的荣辱,不理会国家的好坏,(只是)苟且迎合君主、无原则地求取容身,用来保持俸禄、结交党羽罢了,这就是国家的敌人。好像周公对待周成王,可说是最大忠诚;好像管仲对待齐桓公,可说是次等忠诚;好像伍子胥对待吴王夫差,可说是下等忠诚;好像曹触龙对待商纣,可说是国家的敌人了。15.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项中“而‘沙势自风湍’则表现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理解错误。颔联“几年沙势自风湍”是写几年来沙石被风卷动,形成湍急的水势,这里只是写景,并没有表达出对风势猛烈、沙石飞扬的忧虑。故选B。16.(1)“其言也壮”可以从诗人笔下之景看出,从山下到山顶,都为远望所见,视野开阔,境界阔大。(2)“其言也壮”可以从“万”“千古”“天北极”“高”“九霄”,这些体现宏大气象的词语看出。(3)“其志也豪”意味着在感情的抒发上,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的感叹,有自己正值气盛志满之时,对人生未来充满昂扬的斗志与饱满的政治激情。(评分标准:结合诗歌,从意象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其言也壮”,各得2分;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其志也豪”,得2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从“其言也壮”和“其志也豪”两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晓披烟雾入青峦”,以烟雾缭绕的青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壮美的意境。随着视线的推进,“山寺疏钟万木寒”至“高秋更上九霄看”,从山脚到山顶,再到云霄之巅,展现出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体现了“其言也壮”的特点。诗中运用了“万木”、“千古”、“天北极”、“九霄”等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就具有宏大的内涵,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气势磅礴,体现了语言的壮丽之美。“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诗人通过对自然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短暂的认识。这种感慨并非消极,而是激励诗人更加珍惜时光,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这两句以自然之力象征人的意志与力量,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高秋更上九霄看”则更是表达了诗人追求高远、超越自我的理想抱负,体现了“其志也豪”的特质。【赏析】《登大伾山诗》为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qiyanlvshi/\o七言律诗七言律诗。首联“晓披烟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wu/\o关于雾的古诗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不蔓不枝,直奔主题,即点明了登山之意,又用洗练简洁的笔法描写了登大伾山的初步感受。年轻的阳明先生,在公务之余,也许对大伾山这座“禹贡”名山向往已久,正所谓“高山仰之,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今有了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tag/327.html\o关于机会的诗句古诗机会,于是天刚拂晓,诗人就和二三友人朝大伾山迤逦而来。据《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novel/shuihuzhuan/水浒传》作者描述,古时候的大伾山方圆很广,古木参天,是一个幽僻的隐居之处,因此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shi/188017.html云破雾,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cipaiming/478.html大有游仙的感觉,只是远远望见萦绕在乳白色晨雾中的黛绿的山峦,感觉很近,走起来却很远。这对抱着极大兴趣和幻想的诗人来说,反而更有诱惑力,于是一个“披”字用的好,不仅在烟雾中穿行,还有披荆斩棘努力前行的精神。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shi/1983.html山中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tag/34.html\o关于寺庙的诗句古诗寺庙的悠扬钟声从远处传来,也许还有悠扬梵呗传来,钟声而形容为“疏”,可谓神来之笔,以动衬静,动静有致,使人觉得这HYPERLINKhttps://www.gushicimingju.com/t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