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地理试题答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1.3 M上传日期:2024-10-16 01:24浏览次数:430 侵权/举报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地理命题:王新龙审题:向海荣刘艳君得分:_____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图中河道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 B.地壳下沉、河流侧蚀增强C.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为主 D.地势平缓、河流堆积作用强2.关于图中规划中的铁路布局及其合理性,说法正确的是()A.甲合理铁路从聚落边缘经过,对聚落影响小B.乙合理乙处地势较平坦,出行人口多C.丙合理铁路对居民生活影响小,方便出行D.丁合理丁处铁路经过的路程短3.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大,关于两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植被生长茂密高大,水热、土条件好B.①地植被生长差,土壤养分流失快C.②地植被生长茂密高大,土壤水分条件好D.②地植被生长差,风力强劲【答案】1.C2.A3.A【解析】【1题详解】图中河流主要流经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河道弯曲,多曲流。在地势平缓的地区,水流平缓,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曲流发育,C正确,D错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常形咸深切的河谷,多见于山区,A错误;地壳下沉,河流侵蚀减弱,堆积作用增强,B错误。故选C。【2题详解】铁路在甲处合理,在乙、丙、丁处不合理。甲处合理,铁路从聚落边经过,噪声污染等对聚落的不利影响小,A正确;乙处地势较平担,铁路线应走直线,B错误;丙处铁路线经过聚落中心,会对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C错误;丁处铁路线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坡度较大,D错误。故选A。【3题详解】①地位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①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相对肥沃,A正确,B错误;②地坡度大,土层和水分容易流失,植被生长差,C错误;②地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风力较小,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是指河水及其所携带的砂砾对河床进行冲刷和磨蚀,使河谷不断加深,河床纵坡变缓。侧蚀是指河水冲刷河道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向源侵蚀是指河流向源头方向发展的侵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向源头发展,加长河谷。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四个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4.推测丁地最有可能是该县的()A.主城区 B.主城近郊区 C.主城远郊区 D.偏远山区5.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A.旅游业较发达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农业收入有限 D.教育医疗设施好【答案】4.D5.C【解析】【4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丁地的人口流动强度为负值,而且丁地人口流动活跃度在四地中是最高的,由此可以判断出丁地人口流出较多,说明该地区应属于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D正确;若该地区为主城区,应是人口向该地区流入,则人口流动强度应为正值,所以乙应该是主城区,A错误;图中的甲人口流动强度基本稳定,说明甲的人口变化较小;但是丙与丁有相似特征,丙的人口流动强度虽然为负值,但是流出相对较少,由此可知甲是主城近郊区,丙是主城远郊区,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据上题判断可知,东部地区主要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农业收入有限,人口流出多,流入少,人口流动活跃度较大,C正确;由于东部地区属于偏远山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低,距城市远,旅游业不发达,教育医疗设施较落后,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工作和经济原因,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黄河下游孟津至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段,长约284km,游荡段平面上在较长范围内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具有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等演变特点。下图示意黄河全下游及游荡段累计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游荡段滩岸的土体特点是()A.黏粒含量小、抗蚀能力强 B.黏粒含量大、抗蚀能力强C.黏粒含量小、抗蚀能力弱 D.黏粒含量大、抗蚀能力弱7.据图推断1986—1999年该游荡段出现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库的修建减少黄河下泄水量,河流冲刷减弱B.期间,流域降水增多,枯水期水量减少,泥沙大量淤积C.流域植被恢复好,水土流失减弱D.人工河堤的约束,河道变窄,泥沙加速下泄8.1999—2016年,该游荡段断面形态趋向()A.宽深 B.窄深 C.宽浅 D.窄浅【答案】6.C7.A8.B【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该游荡段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河槽易淤善冲,说明滩岸的土体黏粒含量小,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汛期时河流水位上涨,滩岸冲刷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汛期结束后水位下降,泥沙大量淤积,主流摆动频繁。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读图分析,龙羊峡水库运行之后,1986-1999年累计冲淤量呈上升趋势,说明黄河下游游荡段淤积量大于冲刷量,主要原因是龙羊峡水库运行后,控制了汛期下游的水量,使黄河冲刷侵蚀能力减弱,汛期过后泥沙大量淤积,从而导致淤积量大于冲刷量,A正确,D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降水量和植被的变化情况,B、C错误,故选A。【8题详解】读图分析,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1999-2016年累计冲淤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冲刷量增大,下切作用增强,该游荡段断面形态趋向窄深,河道趋于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调水调沙,就是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主槽的行洪能力。雅鲁藏布江位于西藏东南部。第四纪冰期,冰川在该河下游河谷中沿东北—西南方向多次进退并留下冰碛垄。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某河段地貌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河两岸地貌中形成较早是()A.甲时期冰碛垄 B.乙时期冰碛垄C.T₁阶地 D.T₂阶地10.该河北岸冰碛垄连续分布,而南岸呈断续状,其主要原因是两岸()A.堆积差异 B.风化差异C.侵蚀差异 D.岩性差异【答案】9.A10.C【解析】【9题详解】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貌,越接近河流处阶地形成越晚,由图可知,T2阶地海拔在T1阶地之上,T2阶地形成较晚;甲和乙时期形成的冰碛垄海拔高于T2阶地,说明甲和乙冰碛垄形成后随着河流的下切,地形的抬升,海拔升高,之后才出现阶地,说明甲和乙形成时间早于T1、T2阶地;甲时期冰碛蛋和乙时期冰碛垄为同河谷冰川形成,甲时期的冰川规模更大,甲时期冰碛垄位于乙时期冰碛垄的外侧,如果乙先形成,划后期会被甲时期的冰川所侵蚀,或者随着冰川的消融后退,则甲先形成,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由于河谷两岸流水对岸边的侵蚀能力不同,会使得冰碛垄出现不连续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岸冰碛垄不连续处覆盖着冲积扇,山间流水对南岸的侵蚀也会造成堆积的冰碛垄形态差异,C正确;由题意可知,冰碛垄属于堆积地貌,两岸冰碛垫在同一时期形成,且河谷南北岸差异不大,故不会造成两岸冰碛垄形态差异,A错误;该地区风化作用较小,对冰碛垄影响较小,B错误;冰碛垄属于堆积地貌,岩性差异主要影响着冰川侵蚀,不会影响冰碛垄两岸形态差异,D错误。故速C。【点睛】冰碛垄的形成过程是:岩层风化产生裂隙和破碎物,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风化、侵蚀产生的巨大岩石块搬运至冰川末端,随着海拔降低和气温升高,冰川末端融化,从而在冰川末端的山谷地带使沉积物大量堆积,形成垄状堆积地形,即冰碛垄。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研究发现,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构造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河道面向金塔南山北移发生在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而背向金塔南山南移则主要对应于气候变冷和构造相对活跃期。下图示意北大河河道变迁。完成下面小题。11.三条古河道是北大河不同历史时期的河道,判断依据是各河道()A沉积物类型相似,沉积物年龄不同 B.沉积物年龄相近,沉积物类型不同C.沉积物类型相似,东西两端都相接 D.沉积物年龄相近,东西两端都相接12.推测金塔南山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是()A.古河道1遗弃至古河道2遗弃 B.古河道3遗弃至现今C.古河道2遗弃至古河道3遗弃 D.古河道2遗弃至现今13.与古河道2时期相比,古河道3时期的北大河()A.径流量更小 B.结冰期更短 C.水动力更小 D.沉积粒径小【答案】11.A12.A13.B【解析】【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河道中的沉积物为河流堆积物,故沉积类型相似,但由于河道变化,沉积物年龄不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密切相关,古河道1遗弃(距今7471年)至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只经过了37年,说明期间地壳活动剧烈,古河道2遗弃(距今7434年)至古河道3遗弃(距今5706年)经过了1728年,古河道3遗弃距今有5706年,说明期间地壳活动不剧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河道面向金塔南山北移发生在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而背向金塔南山南移则主要对应于气候变冷和构造相对活跃期,读图可知,与古河道2时期相比,古河道3时期的北大河向北偏移,说明是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故冰雪融水量增加,径流量增加,A错误;气温升高,结冰期更短,B正确;水量增加,水动力更大,C错误;径流量增加,侵蚀能力增强,沉积粒径大,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及其中段山地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此山脉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推测南坡高山垫状植物分布范围受约束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土壤 C.坡向 D.水分15.导致北坡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空气密度小,散热作用强16.北坡当地冬季牧场适宜选择的海拔是()A.500m以下 B.1000~1500mC.2000~2500m D.3000m以上【答案】14.B15.A16.C【解析】【1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坡坡度较缓,有利于土壤的发育,土层较厚,适宜高山蛰伏植物生长,南坡坡度较陡,不利于土壤发育,土层浅薄,高山蛰伏植物较少,B正确;南北坡海拔高都较高,热量条件都较差,差异不大,A错误;南坡为阳坡,无高山蛰伏植物分布,坡向不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南北坡都是位于积雪冰川带下方,水分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冬季山麓较山腰处气温低很多,山麓处的气温接近-20℃,山腰处的气温在-10℃左右。当地冬季寒冷,气温极低,冷空气密度大,位于山坡附近的冷空气会沿着坡面下沉并在山麓处聚集,导致山麓处气温较低,A正确;山麓和山腰处都有积雪存在,反射作用差别不大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