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docx页数:20页大小:689.1 K上传日期:2024-10-20 17:14浏览次数:436 侵权/举报

武汉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10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共8页,22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真核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膜系统,为细胞完成精细、复杂的生命活动提供条件。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膜和核糖体膜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B.高尔基体膜可通过囊泡的生成和融合转化成细胞膜C.线粒体内膜与类囊体薄膜上都含有酶和光合色素D.不同生物膜的相互识别主要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内质网膜可以通过囊泡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能为多种代谢酶提供附着位点,A错误;B、高尔基体膜可通过囊泡的生成和融合转化成细胞膜,B正确;C、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而线粒体内膜上不含光合色素,C错误;D、不同生物膜的相互识别主要与蛋白质分子有关,D错误。故选B。2.色氨酸是人体中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也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它的作用有很多,如:可作为安神药,改善睡眠;有助于烟酸及血红素(血红蛋白中的非蛋白质成分);显著增加怀孕时胎儿体内抗体的数量;促进哺乳期产妇分泌乳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色氨酸可作为血红素、某些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之一B.饮食中长期缺乏色氨酸不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C.产妇在哺乳期补充适量色氨酸有利于改善睡眠和泌乳情况D.人体内的色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进出细胞均需要转运蛋白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当兴奋传递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逐步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相应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后膜兴奋或持续抑制。【详解】A、血红素是血红蛋白中的非蛋白质成分,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B、色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因此饮食中长期缺乏色氨酸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B错误;C、从题干信息可知,色氨酸可作为安神药,改善睡眠,也可促进哺乳期产妇分泌乳汁,因此,产妇在哺乳期适量补充色氨酸有利于改善睡眠和泌乳情况,C正确;D、当色氨酸作为神经递质时,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D错误。故选C。3.科学研究发现,小球藻可以在空间站的密闭环境中生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繁殖能力强,可为航天员持续提供食物和氧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球藻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小球藻能繁殖后代,说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C.小球藻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属于新陈代谢现象D.小球藻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答案】C【解析】【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详解】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小球藻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B、遗传与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和不相似的现象,小球藻能繁殖后代不能说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生命现象,B错误;C、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生物体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以及将自身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小球藻能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合成有机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C正确;D、小球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其结构层次为细胞,D错误。故选C。4.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操作或分析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观察所构建模型中只连接一个五碳糖的磷酸基团位置,无法看出DNA两条链方向相反C.在构建的不同长度DNA分子中,碱基G和C的数量越多化学结构越稳定D.制成的模型上下粗细相同,是因为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的形状和直径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结构特点1、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在一起。2、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3、DNA两条链反向平行,具有方向性,具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为该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详解】A、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未必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位于中间位置的脱氧核糖链接着两个磷酸,A错误;B、DNA两条链反向平行,具有方向性,具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为该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所以当观察所构建模型中只连接一个五碳糖的磷酸基团位置,可看出DNA两条链方向相反,B错误;C、在构建的相同长度DNA分子中,A-T之间两个氢键,C-G之间三个氢键,在构建的相同长度DNA分子中,碱基G和C的数量越多,形成的氢键越多,化学结构越稳定,C错误;D、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因此,无论DNA多长,制成的模型上下粗细相同,D正确。故选D。5.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包括胞外分解和胞内分解,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解者产生胞外酶的过程,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B.胞内分解和胞外分解都是将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的过程C.分解者产生的胞外酶可能包括纤维素酶、蛋白酶、脂酶、DNA酶等D.分解者通过胞外分解生成的物质可能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内固定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详解】A、胞外酶的本质为分泌蛋白,若分解者为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其产生胞外酶的过程,可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胞外分解是将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的过程,胞内分解是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氧化分解为CO2,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分解者所分解的动物排泄物及动植物遗骸中含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DNA等有机物,分解者为了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机物质,需要产生多种酶。这些酶可能包括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蛋白酶(分解蛋白质)、脂酶(分解脂肪)以及DNA酶(分解DNA)等。这些酶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特定的有机分子,将其分解成有机小分子,C正确;D、虽然分解者通过胞外分解可以生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但这些物质并不都能直接被生产者(如绿色植物)利用。例如,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可以被绿色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某些有机小分子可能需要进一步被微生物转化为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吸收,D正确。故选B。6.科学家在果蝇唾腺细胞中发现了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复制10次,每次复制产生的染色单体直接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并行排列,且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紧密结合形成非常巨大的染色体,多线化的细胞均处于永久间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线染色体含有210条子染色体B.多线染色体的形成通常不会进行着丝粒的分裂C.多线化的细胞中会发生核膜、核仁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现象D.多线染色体与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相比,染色质丝螺旋化程度要高【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习惯上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①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②前期最大特点是: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③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④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加倍;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由题干“多线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复制10次,每次复制产生的染色单体直接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并行排列”及“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可知,多线染色体含有210条子染色体,A正确;B、由题意,每次复制产生的染色单体直接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并行排列可知,多线染色体的形成通常会进行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C、由题干“多线化的细胞均处于永久间期”可知,其不能进入分裂期,因此多线染色体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发生核膜、核仁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现象,C错误;D、由题干“多线化的细胞均处于永久间期”可知,多线染色体与处于分裂中期(已高度螺旋)的染色体相比,染色质丝螺旋化程度要低,D错误。故选A。7.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下图为中蜂(2N=32)的性别决定及发育过程简图。但是从1896年开始,由于中国引进西方蜜蜂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蜂受到严重危害,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A.作为植物的主要传粉者,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会竞争食物和栖息空间B.由图可知,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生物的性状C.雄蜂是单倍体,若基因型为AB,则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A或BD.蜜蜂以“跳舞”的形式召唤同伴的交流形式,生物学上称之为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均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会竞争食物和栖息空间,A正确;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雌蜂幼虫均为受精卵发育的二倍体生物,但因喂食的东西不同,最终性状不同,B正确;C、雄蜂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个体,属于单倍体生物,基因型AB的雄蜂,经过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精子为AB,C错误。D、蜜蜂通过气味找到蜜源体现是化学信息,以“跳舞”的形式联络同伴体现的是行为信息,D正确;故选C。8.某同学一家国庆节驾私家车去某景点旅游,途中该同学产生“尿意”,憋尿痛苦表情浮现脸面,突然看到路标,离前方服务区还有15km,心情放松了许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不属于反射B.膀胱中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尿液的渗透压比血浆的渗透压小C.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能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D.该同学看到路标后的情绪变化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答案】B【解析】【分析】在人体中,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具有多种高级功能。【详解】A、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但产生“尿意”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正确;。B、膀胱中的尿液已经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渗透压比血浆的渗透压小大,B错误;C、大脑皮层作为高级中枢,能够对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有意识地憋尿,C正确;D、该同学看到路标后的情绪变化,是大脑皮层对外部信息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的结果,属于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D正确。故选B。9.在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由轴突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信息分子叫神经递质;由内分泌腺分泌到血液中的信息分子叫激素;由细胞分泌作用于相邻细胞的信息分子叫旁分泌调节物,如胃黏膜细胞分泌的组织胺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下列叙述错误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