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实验中学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训练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文明起源由中心向外辐射B.遗址分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C.多数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D.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可以看出,在中国疆域范围内,广泛分布着人类文化遗址,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D项正确;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没有呈现出由第1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心向外辐射的形态,排除A项;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排除B项;遗址大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2.《淮南子·原道训》记载:“鲧(禹的父亲)筑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这表明当时()A.宗法制逐步形成B.分封制雏形形成C.夏朝疆域基本固定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把握关键信息“鲧”,可知ABC三项均与时间不符合,选择D项,“城以卫(护)君,造郭(外城)以居人”说明国家机器初步形成。3.商朝的青铜器绘有神秘的饕餮纹(图1);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更多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蚕桑之礼、宴享乐舞、水陆攻战等(图2)。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图1图2A.审美观念世俗化B.尊神事鬼的消亡C.生产方式的变化D.人文意识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商朝的青铜器绘有神秘的饕餮纹”可知,商代青铜器铸造受到传统神话的影响;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更多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蚕桑之礼、宴享乐舞、水陆攻战等”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题材涵盖宴饮、歌舞、习射、采桑、弋射及水陆攻战等场景,体现了贵族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商周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纹饰变化说明人们对现世的关注增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意识,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审美观念世俗化的演变特点,排除A项;“尊神事鬼的消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4.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卫国的巫师),使(巫师)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不听,三年,乃流王于彘(地名)。这说明当时()A.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B.原始民主传统可制约君主第2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宗法制分封制走向解体D.高度集中的权力受到挑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国人暴动”,最终周厉王被流放于彘,说明原始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制约君主的传统,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原始民主对君主权力的制约,没有体现通过舆论影响朝政,排除A项;宗法制分封制走向解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故选B项。5.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对血缘关系的认同大于对国家观念的认同,血缘亲疏关系比政治等级关系更重要,这容易造割据,不利于周王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强化了血缘关系却疏远了政治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故C项错误;材料与民众等级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6.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人物孙武伍子胥吴起公孙(商)鞅张仪吕不韦李斯宗国齐楚卫卫魏卫楚主要活动国吴吴楚秦秦秦秦A.户籍制度尚未确立B.贵族政治趋向瓦解C.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D.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答案】B【解析】第3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效命于别国的现象日益增多,形成“先秦游士无宗国”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士人克服了血缘和地缘的束缚,客观上说明血缘宗法关系的衰退,反映出贵族政治趋向瓦解,B项正确;战国时期,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排除A项;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两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D项。故选B项。7.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万邦”的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共一百四十几国,至战国之初,所有大小诸侯加起来才仅二三十个。各诸侯国的领土不仅占有比过去大得多的土地面积,而且这些土地连成片,这就使各诸侯国有了明确的“领土观念”。这一变化()A.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B.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根源于井田制的瓦解D.促进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原因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时期共一百四十几国,至战国之初,所有大小诸侯加起来才仅二三十个。各诸侯国的领土不仅占有比过去大得多的土地面积”,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较多,但是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并且有着明确的“领土观念”,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华夏认同的观念,排除A项;这一变化的根源应是生产力的进步,并不是井田制的瓦解,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并未提及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8.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说明这些思想家都()A.努力恢复西周制度B.代表旧贵族的利益C.适应封建社会要求D.追求理想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无为而治”,“兼爱”,“非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诸子百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以期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D项正确;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内容,其他没有,排除A项;韩非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墨子代表的是下层平民利益,排除B项;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此时封建社会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9.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说,“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赏贤罚暴,勿有亲戚之所阿”。这位思想家是()第4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老子B.孟子C.墨子D.荀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赏贤罚暴,勿有亲戚之所阿”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统治者用人时应尚贤,结合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C项正确;老子并未提出尚贤主张,排除A项;孟子核心思想是仁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荀子未提出尚贤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10.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上会稽山,祭大禹,命李斯立《会稽刻石》。刻石上有:禁止寡妇改嫁,提倡寡妇守节,男女都要洁身自好,保护一夫一妻制等内容。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儒家思想B.强化政治认同C.重视发展小农经济D.整治社会风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10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提倡寡妇守节”、“男女都要洁身自好”体现的都是对社会的教化,说明秦朝时期也通过整治社会风气来维护统治,D项正确;秦朝时期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不是重视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在加强社会教化,而不是强化政治认同和发展小农经济,排除B、C项。故选D项。11.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C.以法治国,统治基础牢固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可知,云梦秦简记载了秦朝法律内容严酷的信息,其中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这为研究秦朝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重要信息,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秦朝社会秩序稳定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秦朝法律的严苛,体现不出律法深入人心的信息,排除B项;秦朝实行以法治国的思想,材料体现不出秦朝统治基础牢固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发现于湖南省龙山县的里耶秦简,一共有36000多枚,其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下图所第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示为其中的一枚秦简,简文为“迁陵以邮行洞庭(郡)”。这说明秦简()A.是研究郡国并行制的标本B.是考证洞庭郡的一手史料C.推动秦朝邮传系统的建立D.作为档案记录简单而随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其中一枚里耶秦简,简文为‘迁陵以邮行洞庭’(郡)”说明秦朝在洞庭设郡进行管理,结合所学可知,秦简是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B项正确;汉朝初年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据材料“迁陵以邮行洞庭(郡)”说明秦朝已经建立了邮传系统,排除C项;秦简作为档案记录比较规范,并非随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A.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B.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秦单一的郡县制易“崩溃”,项羽分封同样“为历史所否定”,郡国并行体制就是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故A项正确;BD两项均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的合理性,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C项错误。14.桑弘羊曾向汉武帝提出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业之事均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收私铸铁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训练历史试题(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训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24-10-30 14:03
19页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训练政治试题(原卷版)
2024-10-30 14:03
9页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训练化学
2024-10-30 14:03
10页 -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诊断训练英语
2024-10-30 14:03
11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答案
2024-10-30 14:03
2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4-10-30 14:03
8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4-10-30 14:03
10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
2024-10-30 14:03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