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柳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CADAB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BCACD1.B【解析】本题的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距今10000多年的稻粒和农业生产工具表明,当时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B项正确。仅凭材料中呈现的两个例子,且未与同时期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因此不能得出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玉蟾岩遗址与浦江上山遗址存在交流联系或继承关系,不能体现中华文明走向一体,排除D项。2.C【解析】本题文言文大意为齐威王、齐宣王时期,汇聚天下贤士到稷下,尊重并优待他们,如邹衍、田骈、淳于髡等贤士甚多,号称“列大夫”,这些人为社会所称道,他们著书立说,参议时政。据此可知,齐国的做法有利于促进诸子百家学术争鸣,因此本题选C项。齐国的做法与诸子思想的融合无关,更不能指称为“得益于”,因此排除A项;齐国的做法并没有垄断学术,且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已经下移,学在民间,因此排除B选项。官僚政治的确立是在秦朝,因此排除D项。3.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可知,数学家刘徽认为《九章算术》的产生与周公制礼有关,而周公制礼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揭示出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儒学思想的世俗化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刘徽只强调数学与周礼有关,数学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刘徽也不能代表政府,排除C项。4.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德宗时期,地方官员的俸禄高于京官,出现中央官员想要去地方当官的情况,反映了地方势力的上升,威胁中央集权,政局出现内轻外重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京官与地方官之间的问题,无法体现科举制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地方势力上升,威胁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京官与地方官的对比,没有涉及官僚队伍的人数变化,不能得知官僚队伍是否膨胀,更不能得出“急剧膨胀”,排除D项。5.A【解析】从材料“顷亩、间架、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保、写契人签字”“经官府印押的红契才是买主取得所有权的有效凭证”“涉及土地诉讼只有红契才有公证的性能”中可以看出,宋朝政府通过“红契”来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掌握土地“税租役钱”,这样有利于保障官府的赋税征收,故A项正确。宋代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因此B项、C项本身与史实不符,排除B、C项。材料讲的是土地买卖的规范问题,没有体现出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D项排除。6.D【解析】材料中描述了马骥在父亲的建议下,权衡了读书和经商的利弊后,选择了从事商业,这种现象在明清小说中较为普遍,这说明当时商业的发展对传统士农工商的四民观念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长途贸易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明清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儒商群体的初步形成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补充:儒商,即指儒家伦理价值观念和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且道德高{#{QQABLYIAogAoAAJAAQhCEQXwCkAQkhACASgGwAAEIAAAyQNABCA=}#}尚、事业有成的商人。儒商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群体、精神与人格。儒商群体指内在的兼有儒者的社会身份和商人职业的二重身份的人;儒商精神指在商业活动中吸收了儒家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具有儒家特色的商业精神;儒商人格则是具有儒者气象的商人人格,主要通过商业活动中的做人之道体现出来。儒商在本质上体现了“儒家经济伦理”观念的形成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贯彻推行,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1.义利合一的商业经营理念,2.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3.商业活动中吸收诸如仁、诚、和、勤俭等儒家的价值观念,4.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孔子百科辞典》7.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宁波码头卸载脚夫共三千余人,海船进口出口,皆系此辈运货上船下船,藉以糊口。合三千余人之家眷计之,仰食于海船之进出者,不下万余人。”可知,《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广州在对外贸易中的“一口通商”地位被打破,宁波也成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量增加,港口海船进口出口运货需用大量人力,这说明外贸格局影响了区域的发展,因此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且列强资本输出一般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此时更加谈不上“加大”了,因此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近代经济转型,排除D项。8.B【解析】据材料“六气缸之汽车现照四气缸车以下之定价出售”“本行定有分期付款办法”可知,《申报》刊登的外国品牌汽车采取降价、向银行分期付款的方式来促销,体现了西方消费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故选B项;1931年时民族工商业处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因此说当时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得不出相应信息,排除A项;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都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情,且从广告中也无法得出,因此排除C和D项。9.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47年至1948年,在已经得到解放的邯郸市的经营情况中,坐商、山货药材店、煤炭店、瓷器店增加,酿酒作坊店减少,尤其是烟膏店,在1948年为0,反映了解放区社会、经济风貌的变化,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吸大烟等一些不良习俗得到控制,反映了社会面貌向良性方向改变,因此C项正确。战略决战的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从邯郸市的情况无法得出战略决战胜利在望,排除A项;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没有涉及农民获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土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排除D项。10.B【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在谴责英国追随美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同时,又根据英国希望与新中国保持往来的情况,推动中英发展外交和商贸关系,中国在中英关系方面既坚持原则又保留余地的做法彰显了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B项正确;西方对华经济封锁是多国参与的、多方面的,不会因为与英国一国关系的发展就被突破,排除A项;决定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是综合国力,与英国的关系不足以促成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提高,更不可能奠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具有灵活性,不能说外交政策不断调整,排除D项。11.C【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3月15日下午6点,某外企的手表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同一天,《文汇报》、《解放日报》也印发了该企业的手表广告。”并结合所学可知,外国企业积极运用广告促销,而电视台和报纸也利用广告增加营业收入,这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行,国家经济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因此C项正确;材料只显示某外企打商品广告,看不出积极吸引外企投资,排除A项;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大众生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排除D项。12.B【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美尔文明早期,城邦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等同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习惯,即政治上保留原始民主遗风,{#{QQABLYIAogAoAAJAAQhCEQXwCkAQkhACASgGwAAEIAAAyQNABCA=}#}B项正确;完善的官僚系统一般包括中央和地方官僚体系等,材料无法体现其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系统,排除A项;此时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未出现帝国,排除C项。此时古希腊城邦制度还未形成,时间不对,古希腊城邦制度为公元前8—前6世纪,排除D项。13.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首先,农奴通过赎买人身自由,获得了更多的人身权利和自由,这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其次,农民阶层的崛起和参与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最后,庄园经济的变革推动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近代经济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总之,13世纪西欧庄园经济的变革,孕育着近代化的诸多因素,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从材料“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无法得出封建领主的收入减少,排除A项;材料现象的出现应该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非根源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排除B项;14-15世纪时,地中海沿岸城市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3世纪时资本主义经济尚未产生,不能说这些现象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14.A【解析】题干聚焦于19世纪60年代埃及、印度的棉花产量、出口量爆发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园是生产棉花的重要出口区。由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影响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业,棉花出口减少,使得英国等工业国家对印度、埃及的棉花产量需求增大,因此埃及、印度等地棉花产量和出口量有了大幅度提高,A项正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1860-1865年,排除B项;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是新航路开辟后,不符合材料时间1860-1865年,排除C项;内燃机动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来源,时间不符,排除D项。15.C【解析】本题时空范围为1918—1921年的苏俄。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出现了耕地面积虽然只比战前减少了7%,但谷物总产量却减少了一半,单产减少了1/3等现象,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人民的需求,带来了消极后果,因此C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其实施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了工农联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才实行,此时工业化还未开始,排除B项;苏联农业集体化是1929-1933年间,在此期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排除D项。16.D【解析】当今世界仍是发达国家发挥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仍然居于被动地位,且发展中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表述不够妥当,排除A项;金砖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合作组织,排除B项;材料强调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有助于维护金砖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因此排除C项。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扩员后,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创新,D项正确。补充:全球南方成为当下时政热点和考点,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等课需要与时政结合进行关注和复习。二、非选择题17.(1)趋势:管理机构日益完善;治理手段日益丰富;对边疆管控力度日益加强;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8分)(2)原因:历代王朝的边疆治理与开拓;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政局稳定;封建经济的繁荣与国力强盛;民族政策和对外策略的有效运用;大一统思想的历史积淀。(8分){#{QQABLYIAogAoAAJAAQhCEQXwCkAQkhACASgGwAAEIAAAyQNABCA=}#}18.(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加快英国城市化进程,食品需求量增大;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食品监管不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应商对利润的追逐;科学的发展、化学剂的使用;工人阶级经济实力较弱且认知不足。主要策略:利用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关注;商人自发开展“洁净食品运动”;建立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8分)(2)现实意义: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助于鼓励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的实践行动;助推各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6分)19.评分参考(1)观点2分。紧扣材料内涵,价值观正确,表述合理、流畅,2分。(2)论述8分。史实部分:3组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答案
2024-11-24 23:08
5页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4-11-24 23:08
8页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11-24 23:08
11页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2024-11-24 23:08
4页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
2024-11-24 23:08
18页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024-11-24 23:08
6页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政治试题(含解析)
2024-11-24 23:19
10页
-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数学试题(PDF版,无答案)
2024-11-24 23:19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