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五校联考单科质量检查生物试题本试卷题共10页,共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相应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名)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1.“DNA指纹技术”主要是根据DNA分子具有()A.多样性 B.特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进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详解】“DNA指纹技术”常应用于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这是因为DNA分子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还具有特异性,即不同生物个体相应的DNA序列是不同的,据此可对不同生物个体中的DNA分子进行鉴别,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在人类红绿色盲遗传中,女性携带者(XBXb)与男性色盲(XbY)婚配,正常情况下,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XBXb B.XBXB C.XbY D.XBY【答案】B【解析】【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XBXb与XbY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后代中不可能出现XBXB。故选B。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A正确;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细胞学说的意义是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D、细胞学说并没有指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B.被HIV病毒感染的T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人体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D.动物ES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详解】A、具有分裂能力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如性原细胞,A项正确;B、效应T细胞与被HIV病毒感染的T细胞结合,激活其溶酶体酶,属于细胞凋亡,B项正确;C、人体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C项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动物ES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没有发育成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项错误。故选D。5.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成员的患病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I-3为纯合子,Ⅱ-3为杂合子C.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D.Ⅲ-3和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答案】C【解析】【分析】1、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于Ⅱ-1和Ⅱ-2为患者,其子代Ⅲ-1不患该病,故该病为显性病;由于Ⅰ-4是男性患者,若该病为伴X显性病,其女儿Ⅱ-5一定为患者,题图显示Ⅱ-5为正常女性,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详解】A、由于Ⅱ-1和Ⅱ-2为患者,其子代Ⅲ-1不患该病,故该病为显性病;由于Ⅰ-3是男性患者,若该病为伴X显性病,其女儿Ⅱ-5一定为患者,题图显示Ⅱ-5为正常女性,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A正确;B、家系图中I-3为正常女性,表现为隐性性状,故为纯合子,Ⅱ-3为患者,其父亲Ⅰ-2为正常男性,母亲Ⅰ-1为患者,故Ⅱ-3为杂合子,B正确;C、设该病由(A、a)控制,由于Ⅱ-1和Ⅱ-2已经生育了一个正常男孩儿,故Ⅱ-1和Ⅱ-2的基因型都为Aa,那么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C错误;D、由于Ⅱ-3和Ⅱ-4个体的亲本各有一个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故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Ⅲ-3和Ⅲ-4都为AA的概率1/9,都为Aa的概率为4/9,故Ⅱ-3和Ⅱ-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5/9,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③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④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⑤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⑥红绿色盲在男性当中的发病率为7%,则精子中有7%含有致病基因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答案】B【解析】【分析】1、可遗传变异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①正确;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所有体细胞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植物的子房和花药,②正确;③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③错误;④基因重组有2种类型: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④正确;⑤正常的二倍体生物在种子或是幼苗时期,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诱导成四倍体生物,在开花时授以正常二倍体的花粉,就可以受精形成受精卵(三倍体),之后发育成种子,再由种子萌发长成幼苗、成熟的个体(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植物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⑤错误;⑥红绿色盲在男性当中的发病率为7%,则精子中有3.5%含有致病基因,⑥错误;故选B。7.线粒体功能失调时,其内部的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仅直接影响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还会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性降解可消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对细胞的不良影响,同时缓解因O₂堆积后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B.细胞色素C引发的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C.线粒体的自噬性降解与线粒体内部产生的水解酶有关D.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诱发线粒体DNA突变对细胞造成损伤【答案】C【解析】【分析】1、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线粒体功能失调时,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会直接影响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而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因此可推知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B、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程序性死亡,B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因此线粒体的自噬性降解与溶酶体内部水解酶有关,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D、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诱发线粒体DNA突变对细胞造成损伤,D正确。故选C。8.人们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实验和结论叙述均正确的是( )选项相关实验结论A利用多种植物细胞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并进行化学分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B用丙酮从人的唾液腺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的2倍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研究发现细胞膜表面的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外,可能还附有其他物质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构成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错误;B、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错误;C、研究发现细胞膜表面的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可推测细胞膜除含有脂质外,可能还附有其他物质,C正确。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错误。故选C。9.下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某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用荧光标记技术测定B.控制刚毛与截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C.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若减数分裂时,基因d、e、w、A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则说明发生了交换【答案】D
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福建省泉州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1-29 00:08
9页 -
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中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1-29 00:08
13页 -
福建省泉州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1-29 00:08
7页 -
福建省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化学 Word版含解析
2024-11-29 00:08
22页 -
福建省泉州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1-29 00:08
16页 -
福建省泉州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1-29 00:08
13页 -
福建省泉州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4-11-29 00:08
7页 -
江西省萍乡实验学校暨长郡十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答案
2024-11-29 00:18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