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西省萍乡实验学校暨长郡十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
江西省萍乡实验学校暨长郡十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试题
格式:pdf页数:7页大小:1.9 M上传日期:2024-11-29 00:18浏览次数:230 侵权/举报

联考萍乡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四)暨长十八校联考考前演练地理命题人:张佳伟审题人:高三地理备课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冬至日正午12时前后的一段时间,北京乾清宫会出现“金光照匾”的奇特景观,阳光从狭窄的门口射入室内,“金砖”地面强烈反射日光到北墙上,将“正大光明”匾及下面的五条金龙、御座龙椅点亮(左图),散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右图为正午时分阳光照射乾清宫示意图。据完成1-2题。1.冬半年,“金光”最先照到()A.御座龙椅B.东侧的金龙C.匾额的“明”字D.匾额的“正”字2.金光照匾期间,阳光照射到室内地面上的范围是()A.AB.BC.CD.D地理试题(萍实版)第1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四川岷江上游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河谷两侧与支流沟道内存在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通常进入河道,部分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影响山区河流地貌长期演化。图为岷江干流叠溪古滑坡上、下游各30km距离河段的纵剖面与各地貌参数的相关性关系图,读材料完成3-5题。3.叠溪古滑坡堵塞岷江干流形成古堰塞湖对湖区沉积所产生的影响是()A.湖相沉积物由交错层理向水平层理转变B.粘土、粉质粘土向砂、粉砂沉积转变C.搬运方式由悬移向滚动搬运转变D.粗粒物质滞留湖心,细粒物质沉积在湖尾4.上、下游地区河流参数指标的差异在叠溪古滑坡处开始产生分界,表明()A.叠溪古堰塞湖的发育抬高了上游河流侵蚀基准面B.堰塞湖长期的汇水影响造成上游河谷两岸与河床不断侵蚀C.导致上游河床受到物质沉积,坡度增大D.下游地区在后期溃坝洪水的影响下,加速了下游河道的侧蚀5.下游的地质灾害数量和河流裂点数量均多于上游,原因为()①溯源侵蚀②河谷下切③碎屑物质的快速运移④前期坝体不稳定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据此完成6-8题。地理试题(萍实版)第2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6.由图可知,浙江省()A.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B.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C.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D.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7.通常情况下()A.入梅偏晚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B.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C.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D.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8.出现入梅晚的时候,会出现()A.西太平洋阴雨绵绵B.东太平洋温度低于多年均值C.索马里暖流被减弱D.南方涛动指数回升至正值伴随城市空间加速向郊区扩张,远郊区域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完善性、独立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郊区化。研究表明,目前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下图示意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据此完成9-10题。9.正向通勤指居住在郊区、工作在中心城区的通勤,反之称为逆向通勤。图中正向通勤和逆向通勤最突出的分别是()A.阶段二、阶段三B.阶段二、阶段一C.阶段三、阶段二D.阶段三、阶段一地理试题(萍实版)第3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10.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A.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生产成本低廉C.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D.劳动力数量多区域性人口回流是指流动人口由跨省流动转为省内流动,亦或由省内跨市流动转为市内跨县流动的返迁流动行为。下图示意近年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完成11-13题。11.关于图中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B.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12.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①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②占地面积更广大③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④公共服务更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3.针对我国人口区域性回流现象,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提高直辖市能源工业、重化工业比重B.扶持技能型劳动力丰富的普通地级城市发展C.调整直辖市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空间D.全面落实城市落户、住房、医疗、教育等平等化新式茶饮主打时尚、社交等概念。诞生于深圳的高端品牌H店于2018年进入北京,根据店面周边人文环境整合店内设计与装饰吸引消费者,图为该茶饮店布局图,南侧有一高3米的落地窗。某日正午阳光刚刚射到②号桌的地面(如图位置)。2021年该店在深圳推出全球首家手造店,以回归“手造”的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灵感体验,吸引了众多“Z时代”顾客慕名而来。据此完成14-16题。地理试题(萍实版)第4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14.整合店内设计与装饰并推出“手造店”主要是为了()A.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展消费人群B.营造社交氛围,增强客户体验C.增加产品销售量,提高服务水平D.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15.当正午的阳光刚刚射到③号位置时,这一天大约是()A.2月13日B.7月25日C.12月9日D.5月3日16.该茶饮店选址主要在深圳、北京等城市的理由及“Z时代”人群的出生年代正确的是()A.茶饮店较少,1975-1990B.人口规模大,1980-1995C.消费水平高,1995-2010D.投资环境好,2010-2015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材料二随着我国城市(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人口和产业的活动带来了不小的碳排放。我国在2015年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在之后做出实际的减排行动,在后续几年继续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1)区域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往往有极强的“虹吸效应”,简述其发生“虹吸效应”的优势条件。(4分)(2)指出“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3)结合材料二,请你就我国如何实现碳达峰提出自己的建议。(8分)地理试题(萍实版)第5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南澳岛(116°56′—117°09′E,23°23′—23°29′N)位于我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地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背靠汕头经济特区,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南澳岛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南澳岛分为后宅镇、云澳镇和深澳镇。材料二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技术结合实地勘察,科学研究人员分析了1976—2021年间南澳岛海岸线总长度较1976年共增长了11.06千米。海岸线一般分为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其中云澳镇人工岸线稀少。材料三1976—2021年南澳岛海岸带变化区域分布图(图1),1976—2021年南澳岛海岸线变迁强度统计图(图2)。(1)描述1976—2021年南澳岛海岸线变化区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推测云澳镇海岸线变迁强度在2013—2017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2分)(3)简述自1976年以来,南澳岛海岸线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4)2017—2021年,随着“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开展,大规模的违规建筑物被拆除,海岸线在长度和曲折程度上均发生变化。结合这次行动,请你为南澳岛的海岸带管理提供建议。(6分)地理试题(萍实版)第6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湖泊沉积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能够较好地储存环境变迁信息。某科研团队选取太湖梅堰孔沉积层,重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湖相沉积中Rb、Sr两种元素的比值可反映流域降水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外流湖流域中Sr较Rb的空间迁移速率更快,而Rb则更易附着并保留于黏土碎屑。土壤盐类中Cl⁻溶度是反映陆地是否被海侵的敏感指标之一,而海洋中的Cl⁻溶度平均值为19354mg/kg,同时沉积物样本中未发现底栖有孔虫的存在。晚全新世阶段太湖流域气候受厄尔尼诺影响显著。下图示意太湖流域与梅堰孔地理位置与钻孔岩心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变化曲线图。(其中cal.aBP指距今年份,cal.kaBP指距今千年)寻找两个证据证明全新世期间太湖东部是否存在海侵现象,并分段描述全新世太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晚全新世2cal.kaBP以来厄尔尼诺态对太湖流域气候的影响机制过程。(14分)地理试题(萍实版)第7页共7页{#{QQABQYAAggAgQBJAAAgCAQnwCAAQkhCCCYgOABAEMAAAyAFABCA=}#}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