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BCABDC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CADABDC【解析】1.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处于原始人群阶段;姜寨遗址距今7000年到5000年前,代表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阶段;二里头距今3800年到3500年,代表夏朝中晚期文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神庙和城墙,产生私有制,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故D正确。2.据题干“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周朝“礼崩乐坏”客观上促进社会转型,故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3.地图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相吻合,故C正确。宋代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排除A。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发初见成效,排除B。明朝长途大额贸易发展,排除D。4.题干关键信息“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联系所学北宋理学兴起,可知《新唐书》的编纂原则是强化儒家伦理道德及价值导向,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5.由题干信息“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可知清朝法律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乡约”,排除A。《唐律疏议》标志中华法系的完备,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德治”,排除D。6.据题干“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可知,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结合所学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QQABLYyAogAAAAIAAQgCAwmwCkIQkhCCCYgGhAAAoAAAiBFABAA=}#}关税增加;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厘金增加,故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排除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封建小农经济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7.据题干信息可知新经济因素是民族工业。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为民主革命提供了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息,故C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排除A。引发了东西方文化论争,不符合史实,排除B。“共识”说法错误,排除D。8.题干信息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落实中共在洛川会议的决定,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故A正确。武汉、广州失守,推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排除C。1942年,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排除D。9.粮食的统购统销加速了计划经济的形成,把农业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切断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与农村市场的联系,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正确。1953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排除A。与提供劳动力资源无关,排除C。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D。10.此题考查基本史实的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八二宪法颁布标志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排除B。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D。11.图示为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故A正确。B为亚历山大帝国。C为阿拉伯帝国。D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据题干“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英格兰的土地清查强化了王权,故D正确。这一制度不利于庄园制度发展,排除A。与教会特权无关,排除B。15世纪圈地运动兴起,排除C。13.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需要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15世纪,同盟势力和重要性开始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新贸易路线的开辟(如大西洋航线)对汉萨同盟贸易垄断地位的冲击,故A正确。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普及”说法错误,排除C。11世纪,欧洲自治城市就兴起发展了,排除D。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QQABLYyAogAAAAIAAQgCAwmwCkIQkhCCCYgGhAAAoAAAiBFABAA=}#}14.据题干“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文化素养提高,推动英国文学旅游兴起,故B正确。民族民主意识与材料无关,排除A。C、D均不是根源。15.根据题干“保守党人认为纳粹德国是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向西蔓延的堡垒”得出支持纳粹德国,将其视为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堡垒,实行绥靖政策,故D正确。“导致”说法错误,排除A。无法体现克服经济危机的愿望,排除B。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无关,排除C。16.由材料“‘大科学’……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可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结合所学得出“大科学”研究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开始直接结合”不符合史实,排除A。“大科学”研究模式不是传统工业日趋衰落的原因,排除B。“大科学”研究模式并未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6分)特点:受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与朝贡外交密切相关;外来商品以满足统治阶级需求的奇珍异宝为主,与民众相关的商品极少。(每点2分)(2)(6分)影响: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西学东渐;白银流入及货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强化明清天朝上国的认知;未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小农经济的统治地位。(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8.(14分)(1)(8分)特征:政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维护皇权的工具;监察程序受到皇帝的严格控制;与行政机关分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监察官位卑权重,有严格的选拔机制。(每点2分)(2)(6分)背景: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形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及复杂化;教育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众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9.(14分)(1)(8分)因素: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观念的转变;政府政策的推动。(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QQABLYyAogAAAAIAAQgCAwmwCkIQkhCCCYgGhAAAoAAAiBFABAA=}#}(2)(6分)共同意义:推动了各地物资交流和信息传播;促进了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2分)20.(12分)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2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将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分)1921~1927年,中共主要领导工人运动,参与国民革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城市失败,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革命道路的起点。井冈山的斗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最终形成了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道路。(6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2分)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QQABLYyAogAAAAIAAQgCAwmwCkIQkhCCCYgGhAAAoAAAiBFABAA=}#}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B卷)-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双向细目表
2024-12-05 17:16
1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地理试卷
2024-12-05 17:16
6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2024-12-05 17:16
9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英语B-答案
2024-12-05 17:16
9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英语试卷
2024-12-05 17:16
6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B卷)-答案
2024-12-05 17:16
6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化学试卷
2024-12-05 17:16
10页
-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试卷
2024-12-05 17:16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