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B卷)-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B卷)-答案
格式:pdf页数:6页大小:349.9 K上传日期:2024-12-05 17:16浏览次数:200 侵权/举报

语文参考答案1.(3分)A【解析】《阿凡达2》没有生态文明理念支撑。2.(3分)D【解析】“美丽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构成条件关系。3.(3分)C【解析】A项不是“类比”,应是“对比”。B项“说明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头”解读过度,材料一表述“中国的‘生态文明’范式植根于中国千年哲学传统。”应是“生态文明”的源头为中国哲学。D项“中国是生态文明倡导者”错,应是“中国一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积极践行者和重要贡献者。”4.(4分)①交待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实践的历史线索,明晰发展进程。②提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论阐释,明确具体内涵。③突显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5.(6分)①理论上,创造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及“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体现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②实践上,中国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概念,“绿水青山”深入人心,如云南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更加动人。③贡献上,“生态文明”是中国对西方经济个人主义的反思和“补救”,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已成为全球先锋,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每点2分)6.(3分)D【解析】A尚主任并不是为了劝她“知难而退”;B“主要是因为”说法绝对;C“愚昧无知”理解有误。7.(3分)B【解析】“流露出时代气息”解读有误。8.(4分)①初见上山小道时,既觉得山路难爬,又觉得没有那么可怕的复杂心理。②与尚主任谈话时,激发出决心上山的犟脾气。③爬山时,决心闷着头往上爬,越艰险越向前。④想到山上的孩子们,担心他们的上学问题,下定决心要帮助高远村脱贫。⑤从绝壁上的小路下来后,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每点1分,答出4点得满分)9.(6分)①现实中的山路:山民们在绝壁上亲手凿出的唯一一条上山小道。②脱贫路:路是导致高远村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修路是山民摆脱贫穷的唯一出路。③人生路:山区孩子走路上学是为了走出大山;当地村民渴望摆脱贫困的人生道路;下乡干部向家明带领村民“找出路”,走出一条帮助高远村脱贫攻坚的人生道路。(每点2分,共6分)10.(3分)CEG【解析】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11.(3分)C【解析】“又非身封王之也”的“身”意为“亲自”。两句意思不同。12.(3分)B【解析】贾谊没有对比天子与诸侯国的实力,也未提及文帝能成就超越尧舜的大治天下之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QQABKY6EggCgAAIAAAgCEwUwCkMQkgGCAYgGxAAAoAAACBFABAA=}#}13.(8分)(1)(4分)现在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求得上安下全很容易;不愿及早行动,难道与秦朝末年有什么两样吗?(“顺”“季世”各1分,句意通顺2分)(2)(4分)天下形势宽缓时,他们就骄傲奢侈容易做出淫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倚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阻”“逆”各1分,句意通顺2分)14.(3分)同:诸侯国强大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应削弱其力量。(1分)异:①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认为想要使天下太平,就要多封诸侯来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1分)②主父偃建议皇帝实施“推恩令”,让诸侯把土地分割给子弟来削弱诸侯国实力。(1分)15.(3分)D【解析】“对比”“不忘建功立业”理解错误,曲解诗意,表达的是作者看透世事,淡泊洒脱的情怀。16.(6分)①历代英雄的易逝而宇宙永恒。长江东流,时光易逝,英雄消逝,而青山永在。②远离世俗,淡泊洒脱。以酒助兴,任世事惊涛骇浪,看淡是非成败,只着意于春风秋月。(答出一点3分,两点6分)【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隐士,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17.(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根拳而土易(而)木之性日以离(矣)(3)示例: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给分。第三小题任答两句)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QQABKY6EggCgAAIAAAgCEwUwCkMQkgGCAYgGxAAAoAAACBFABAA=}#}18.(2分)示例:A不知不觉、自然而然B家喻户晓、闻名遐迩、远近闻名(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19.(3分)C【解析】原文中的“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而能怎么样。A项,表示以前不久。B项,表示事情结束得晚。C项,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而能怎么样。D项,表示强调所说的事。20.(5分)示例:因为“鬼”字听起来不雅,同音字“簋”与饮食有关并有历史感、文化味,所以“鬼街”被改名为簋街。(每句1分。意思答对即可。句子包含正确的因果关系给1分,表达准确流畅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6分)示例:①是因为月球反射了太阳光②中秋的月亮可能会更皎洁③虽然中秋的月亮未必最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4分)示例:相比客观因素,关键的是主观因素。满月,对于月球而言,只是很普通的一刻,但在中国人的心中,它是团圆、美满、永恒的象征。(“除了客观因素外”“它是团圆、美满、永恒”两处,每改对一处给2分。)【解析】原句语病有二:第一处,“除了客观因素外,关键的是主观因素”中,“除了”与“关键”搭配不当;第二处,“它是团圆、美满、永恒”缺少宾语中心词,成分残缺。23.(60分)此次月考考查“看图作文”。命题材料由两幅图拼成,构图要素有帆船、湖泊、山脉和太阳(月亮)等,图下有“眼界”二字。根据以上信息,作文的立意应紧扣“眼界”这个词语展开,辅以画面的理解,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眼界”是指一个人所能看到的事物范围,包括物理上的视野和抽象的见识范围。一个人的眼界不仅决定了其对事物的认知深度和广度,还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就。此外,眼界还可以引申为一个人的格局和视野。一个有宽广眼界的人能够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而眼界狭窄的人则可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问题。因此,开阔眼界对于个人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QQABKY6EggCgAAIAAAgCEwUwCkMQkgGCAYgGxAAAoAAACBFABAA=}#}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可以逐步拓宽自己的眼界,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挑战。【参考立意】1.视野决定高度:一个人的眼界和视野越来越广阔,他所能触及到的机会和信息也就越多,能够看得更远,做事更有远见和深度。2.眼界决定格局:一个人的眼界和思路是能否开拓新的领域和趋势的关键。如果眼界狭窄,思路不开阔,那么就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并且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20~16分)(15~11分)(10~6分)(5~0分)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内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容基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20础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分等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表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级达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20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分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特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展征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内容较好等20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级分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QQABKY6EggCgAAIAAAgCEwUwCkMQkgGCAYgGxAAAoAAACBFABAA=}#}(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建立的诸侯国过于强大,必然形成中央与诸侯相疑忌的形势,诸侯已多次遭受这种局面的祸害,朝廷也多次受到诸侯叛乱的伤害,实在不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办法。皇帝正当壮年,行事得宜,没有过失,对那些诸侯王恩德有加,尚且如此,何况还有最大的诸侯,其力量十倍于此呢。然而天下尚能稍稍安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那些大诸侯国的国君年纪尚幼,朝廷给他们设置的太傅和丞相,还正掌握着大权。数年之后,这些诸侯王大多将成年,血气方刚,朝廷委派的太傅丞相,会以身体有病为由被解职,于是诸侯国中从丞尉以上的大小百官,会全部安插诸侯王的亲信。到那时再想天下太平,即使是尧舜再世也没有办法了。现在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求得上安下全很容易;不愿及早行动,难道与秦朝末年有什么两样吗?再说,处在天子的地位,乘着今日有利的时机,靠着上天的帮助,尚且担心不能转危为安,变乱为治。假设陛下处于齐桓公的地位,大概不会去会盟诸侯、匡正天下吧?我知道陛下一定不能那样的。秦末天下大乱,高皇帝凭着圣明威武,登上了天子的宝座,分出肥沃的土地,封诸公为王,多的据有百余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很厚的了,但在其后的十年之间,叛乱发生了九次。陛下之与诸公,没有亲自同他们较量并使他们臣服,也没有亲自分封他们为诸侯王。从高皇帝开始就不能以此求得一年的太平,所以我知道陛下也是无法得到安宁的。语文参考答案·第5页(共6页){#{QQABKY6EggCgAAIAAAgCEwUwCkMQkgGCAYgGxAAAoAAACBFABAA=}#}我曾总结过去的经验,发现大抵是强者先反。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分土制度确立之后,皇室宗族的子孙都不愁做不成王了,下面没有背叛的念头,上面没有诛伐的打算,所以天下之人都理解陛下对他们的仁爱。天下不会乱套,当代天下得以大治,后世也会歌颂圣明。材料二:主父偃向皇帝劝说道:“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强弱的形势很容易控制。如今的诸侯有的竟然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市,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他们就骄傲奢侈容易做出淫乱的事情,形势急迫时,则倚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叛乱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彰显。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人人高兴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