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C【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朝国家是古国发展的结果,而古国已是聚落群整合的结果,所以王朝时代的国家特征应当是广域王权国家。2.A【解析】此题考查商鞅变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垦草令》意在鼓励垦殖。为了保证垦殖的劳动力,商鞅建议秦孝公取消全国的客舍,让百姓不再流动,都去从事农业垦殖。3.D【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文化。根据材料可知,该壁画绘制于唐代,故作为一手史料,它只能用于研究唐代的相关情况。该壁画主题又是佛教,故可用于研究唐代佛教的流行情况。4.B【解析】此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复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为相”,还是“为良医”,目的都是“利泽生民”,体现的都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情怀。5.D【解析】此题考查明代张居正改革。根据材料可知,考成法强化了内阁和六科对六部的监察,有助于规范六部的行政过程。6.B【解析】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出于军事需要,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赋税政策。从所选数据可知,太平天国控制时期,地租额限定在较低水平,赋由租出,地租额的降低导致田赋不一定得到保证,地主群体的收入降低。此外太平军还额外摊派捐费,农民的负担并未减轻。太平天国的赋税政策反映了其受于时代阶级限制,难以突破前朝旧制的缺陷。7.B【解析】考点:不平等条约体系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清代东北地区被视为满人的根本重地,大部分时间处于封禁状态,人口稀少。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沙俄采用军事讹诈手段从清廷手中夺走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黑龙江由中国的内河变为中俄的界河,这一区域需要移民以加强实力。8.D【解析】考点:清末新政。1901年清政府推行改革,其中科举考试增加考各国政治艺学的策论,科举具有以考促学的功能,因此书商闻风而动,编制大量以新学为内容的应试资料。广大读书人只要想走仕途,必须转变学习内容。9.B【解析】考点:土地革命。该历史时期为土地革命时期。是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10.D【解析】考点: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通过冬学运动,除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外,也增强了农民的政治认同。11.A【解析】考点:三线建设。由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两次投资高潮是三线建设时期。12.A【解析】考点:古代人类大迁徙推动区域文化形成。农耕游牧时代,地图中印欧人长距离迁移的主要动力是马及战车。历史距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是动力的变迁。C答案错在单一征服,也有互相征服。B、D1两项不符合史实。13.B【解析】考点:三角贸易的本质是欧洲的殖民扩张。结合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及西方崛起的事实,以及地图中“出程—归程”的内涵可知:三角贸易只是欧洲内部贸易的扩大化。拉美及非洲则长期落后。A项区域市场概念错误。C、D两项与材料关系不紧密。14.D【解析】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品质。理解:题干中1848年欧洲革命的斗争方法“已经陈旧”是指: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工具的“陈旧”,不是“阶级斗争”本身的陈旧。A、B两项史实错误,C项概念理解偏差且时空错位。15.C【解析】考点:1934—1940年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石油国有化改革损害了美国利益,故受到美国制裁。A项门罗主义主要是针对欧洲神圣同盟及沙俄的,且在19世纪、20世纪已经发生演变,不选。B、D两项不符合史实。16.B【解析】考点: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的被殖民历史与美苏霸权主义现状,迫使东南亚国家在地缘政治中作出选择,这是东盟成立的背景。A、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远离材料主旨。17.【解析】此题考查文字的统一对秦大一统的作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导致文字使用混乱;秦国地处关中有相对单一的地理文化环境;商鞅变法国力强大并发动兼并战争;国家治理推广文字的需要。(8分)(2)促使汉字系统由繁到简、庄重典雅;满足了军事战争及大一统国家治理需要;但由于秦政强制推广、国祚短暂及小篆的复古趋向而不能推广。(6分)18.【解析】此题考查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1)官方组织编撰;成书过程具有阶段性;绘制对象包括各国和清朝境内各民族;图文并茂,详实细致。(8分)(2)可根据因勘定西域、诸部来归等情况不断增绘、续图的过程,研究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可根据对异国情况的记载,研究清人的世界观、朝贡体系和中外交流;可根据对清朝境内各民族社会状况的描绘,研究清朝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情况。(6分)19.【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原因:新中国成立及政权的巩固;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与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6分)(2)意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有利于棉纺织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6分)20.【解析】此题考查19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因素:大国间的势力均衡体系理由: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建立了维也纳体系,该国际关系体系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建立了新的政治军事及其领土平衡,维持了欧洲的稳定。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之,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上的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协调机制维持了欧洲的百年和平,但它并未消除各国的扩张野心,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争斗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12分)3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化学+答案
2024-12-05 17:37
8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2024-12-05 17:37
9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4-12-05 17:37
19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数学试题
2024-12-05 17:37
4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英语试题
2024-12-05 17:37
8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答案数学
2024-12-05 17:37
7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4-12-05 17:37
11页
-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联考政治+答案
2024-12-05 17:37
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