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福九联盟(高中)期中联考高中一年历史科试卷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两种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的文化,穿越千年时空,终于得以相遇。以下两件展品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B.引领世界 C.自成体系 D.连绵不断2.《国语》记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所述“同志”的基础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战国时期,布币流通区域由原来的“三晋”、“三川(河、洛、伊)”地区逐渐扩大至燕国和秦国,成为北至辽宁辽阳(燕之襄平)、南至河南(梁魏境内)、西至陕西(秦)、东至山东西界(古齐之西界)的主要货币。这表明战国时期( )A.丝绸之路畅通无阻B.区域经济联系加强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华夏认同观念出现4.表1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部分学者的观点。这些观点( )学者观点老聃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庄周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表SEQ表\*ARABIC1A.吸收法家和儒家学说B.体现了唯物论的倾向C.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D.饱含着对自由的追求5.始皇帝后期,反秦活动在关中郡并不突出;反秦活动主要集中在“新地”郡(原关东六国统治区域),原先的东方六国的不少民众仍自认为楚人、赵人、燕人、魏人、韩人和齐人。这反映出秦朝( )A.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冲突B.法律制度过于严苛C.郡县制度并未在全国推行D.关中地区经济落后6.二十一世纪初,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36000余枚秦代简牍。这批秦简中有“洞庭郡”字样的简牍,这里的“洞庭郡”应是( )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B.与“州”平级的监察机构C.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机构D.中央政府的临时统治机构7.汉文帝的霸陵考古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与文帝“欲为省,毋烦民”的遗诏相吻合。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学术资源更加可靠 B.历史真相均可以从考古中还原C.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D.文献材料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8.西汉建立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武帝初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闲成群”。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汉承秦制B.休养生息C.厉行法治D.严控地方9.表2所示是汉武帝时期在北部新设郡及向其移民人数,汉武帝这一做法( )郡名户数/户人口数/人郡名户数/户人口数/人朔方34338136628安定42725143294西河136390698836天水60370261348酒泉1813776726张掖2435288731武威1758176419敦煌1120038335定襄38559163144合计3836521683461表SEQ表\*ARABIC2A.促进了各地人口自由流动 B.保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畅通C.加强了国家对边疆的治理 D.消除了匈奴对北部的侵扰 10.据《汉书》记载: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后无子,霍光立昌邑王之子刘贺为皇帝。不久,霍光与群臣以刘贺“废礼仪、即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等劣迹,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据材料可知,西汉( )A.地方王国势力过于强大B.外戚宦官轮流专权C.皇位继承制度存在随意性D.政治伦理受到重视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A.构建和谐社会B.实现国家统一C.坚持以民为本D.追求天下大同12.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呼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和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现象可以佐证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是( )A.门阀士族强大B.豪强地主衰落C.政权更迭频繁D.皇权逐渐加强13.魏晋时期,州郡志书的撰述形成热潮。与前代志书侧重政区沿革和疆域四至不同,魏晋志书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异物”,所记多为长江以南的草木禽兽。这种现象反映出()A.社会环境注重探究氛围 B.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 C.地志书写凸显实用精神 D.人口迁移影响地理认知14.49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建立了鲜卑贵族的门阀制度。孝文帝的这一做法( )A.加剧了民族矛盾B.加快了北魏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军事力量D.有利于官员素养的提高15.据杜佑《通典》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据此可知,隋朝( )A.经济管理体系健全B.农业生产得到发展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众生活保障充足16.唐朝科举初期,明经科考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涉及国家现实问题的“时务策”五条。唐高宗时进士科形成杂文(文学)、帖经(儒家经典)、策问三场考试制。唐玄宗时明经科加试时务策。这说明唐朝的科举( )A.推动了儒学成为思想正统 B.利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C.日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 D.将明经科视为选材之关键17.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1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也是宰相。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宰相制度的废除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皇权的逐渐加强 D.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大19.宋人钱彦远上书称:“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天下称便”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A.加强了人身控制 B.简化了税收名目C.缩小了征税范围 D.降低了赋税税率20.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代之以孝道、忠君的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佛教( )A.附会融入中国社会 B.深刻影响儒家思想C.推动孝道文化发展 D.改变了原先的教义21.下面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西南吐蕃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贵族政治的终结22.北宋初年,四川地区普遍使用铁钱。买一匹绢需要九十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如图3),代替铜铁钱流通。北宋交子的出现( )图3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彻底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兴盛D.反映了铜铁等金属材料的贵重23.“神宗与王安石君臣相得,针对社会经济与行政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新旧双方不但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所冲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 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24.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 B.南宋灭亡,元朝统一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 D.靖康之难,徽宗被俘25.宋代文化一改汉唐雄浑、博大、外向的特性,审美观念表现出平淡、细腻和宁静的特色。在色彩上,宋代绘画由重彩向淡彩转变;在境界上,追求萧条淡泊、荒寒、雅意。宋代审美观念和绘画风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B.艺术气质受到理学影响C.宋代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D.商业发展影响绘画艺术26.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表3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代全国(所)北方(所)南方(所)唐—五代47839宋71331682表SEQ表\*ARABIC3重文轻武之风B.经济重心的南移C.印刷技术发展D.政府的政策推动27.金世宗即位后,派官安抚百姓,对于流亡农户“并令归业,及时农种”,同时把扩大水田面积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金世宗还禁止南迁的猛安谋克出卖土地,督导其自种自给。这些措施的实施( )A.导致猛安谋克制渐趋崩溃 B.促使金全面转向农耕文明C.得益于北宋与金签订和议 D.有利于“大定之治”局面出现28.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蕃汉分治 B.民族隔离 C.因俗而治 D.兵民合一29.元代行省“自人民、军旅、赋役、狱讼、缮修,政令之属,莫不总焉”,并享有部分紧急事务的临时处置权。但行省辖区内的宣慰司、路、府、州、县各级官员必须“受命于朝而后仕”;在军事上也是“非奉旨毋擅调军”。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B.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D.兼具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属性30.元朝为修订历法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元政府选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处地点进行天文观测,最北到达了西伯利亚,最南则到达了南海诸岛。公元1280年,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并颁行于世。据此可知,《授时历》的颁行最主要得益于( )A.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地理科学的逐渐普及C.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D.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组共4道试题,其中31题8分,32题8分,33题14分,34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图4图5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比较图4和图5,提取一项有关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变化的信息,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如下表所示:①何尊②里耶秦简户籍簿③“汉委(佞)奴国王”金印何尊造型庄重,工艺精湛,纹饰华丽。内底著有铭文122字,记载了周成王依照其父周武王的遗愿,在洛邑营建陪都的事迹。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已知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下图(图7)的户籍薄记录了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内容包括了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金印上刻有五个篆文汉委奴国王。图6图7图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文物的史料类型。(2分)(2)从①—③中任选两个文物,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研究该时期历史的意义。(6分)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11月中考试 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11月中考试 生物试题
2024-12-12 23:51
11页
-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11月中考试 语文试题
2024-12-12 23:51
10页
-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11月中考试 政治试卷(含答案)
2024-12-12 23:51
7页
-
福建省福州市福九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11月中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12-12 23:51
10页
-
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答案
2024-12-13 00:00
1页
-
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答案
2024-12-13 00:00
2页
-
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答案
2024-12-13 00:00
2页
-
广东省佛山市H7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答案
2024-12-13 00:00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