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12月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掘,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磁山、裴李岗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农业遗迹、遗物,碳14测定数据表明这些遗址的年代都在公元前6000年一前5000年前期。据此推知,这一时期A.耐旱的粟类作物已被栽培B.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C.社会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D.龙山文化占主导地位2.秦代法律规定,父母具有杀、刑其子的权利,而子因受父母杀、刑而状告官府,官府不予受理,如果子坚持诉讼,则子有罪。即父母对子(女)有人身伤害的权利,但子女如果因此诉讼父母,便有了“不孝”之罪。上述规定表明秦代A.实行严刑峻法B.认同儒家道德价值取向C.推崇外儒内法D.运用家庭观念教化民众3.有学者指出:“中国思想史上第二次大‘突破’发生在汉末,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士的个体自觉……超越于群体分化之外。个体自觉即发现自己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并且充分发挥个性,表现内心的真实感受。”促成这一“突破”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文化的社会影响B.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C.皇权统治的相对弱化D.社会流动的日益频繁4.宋真宗时,委任专职“奏事”的谏官、御史各6名。仁宗时,正式设“言事御史”。神宗时,另设3名御史专管言事。哲宗初年,设监察御史4名,兼职言事。钦宗后,御史的职能得到肯定,即“不止按察,又许言事”。这表明当时A.御史的职能向谏官靠拢B.监察事务日益繁杂C.谏官的职能向御史靠拢D.监察官员相互制约5.据范楷《汉口丛谈》载,汉口“肇于有明中叶,盛于启、祯之际”,“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槎商典库,咸数十处,千樯万舶之所归,货宝奇珍之所聚,洵为九州名镇”。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抑商政策的松弛B.动摇了小农经济统治地位C.有利于航海技术的提升D.体现了商品货币发达6、古巴比伦法典、腓尼基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成分,同时古希腊罗马文明也推动着其他文明的发展。据此可知,世界文明()A.具有互鉴性和双向流动性B.最早发源于两河流域地区C.发展过程中具有继承性D.起源以文字的发明为标志7、13世纪,佛罗伦萨的工匠多以白色或蓝白配色制作陶器,雕绘仅有花纹与圣经人物。15世纪中期,陶器出现了紫、绿、黄、棕等更为丰富的颜色,雕绘场景运用了更多的古典元素,艺术形象也更饱满,装饰逐渐华丽。这说明()A.科技进步提升制陶技艺B.文化复古主导制陶工艺C.奢靡风潮改变制陶理念D.人文主义影响制陶风格8、表1是16-17世纪中期西欧以白银计价的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每一数据为前后20年的平均价格,以1510年价格指数为100)。据表可知,当时西欧()表1时间价格指数时间价格指数1510年1001590年5001530年1301610年6501550年2501630年8001570年4001650年900A.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B.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封建领主经济实力得到提升D.传统的经济关系发生变化9、18世纪,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人认为:“绘制一幅世界地图的地理学家采取的视角不同,呈现出的结果也不同,百科全书知识树的形状同样如此,它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知识。如同千变万化的世界地图,我们也可以想象出许多种人类的知识系统,每种系统都有其特有的优点。”材料所述观点()A.提高了地理学家的地位B.有助于文艺复兴的深入C.拉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10、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金银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只有包含着人类劳动的商品才是财富的源泉;一国的富强也不意味着另一国的贫困,通过自由贸易可使得双方都各得其所。”该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C.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D.重商主义思想的终结11.18世纪90年代初,美国财长汉密尔顿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如对进口加工品征收商关税、对国内加工工业直接财政补偿、实行专利以鼓励发明等。这些主张因南部几乎一致反对和北方议员的支持乏力而未获国会批准。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国家分裂的危机一触即发 B.美国尚未真正实现统一C.美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D.三权分立体制良性运行12.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A.是对工业革命反思产物 B.表明了阶级矛盾日渐尖锐C.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基 D.反映了城市环境日益恶化13.二战后初期,粮食短缺是普遍现象。美国以赊账的方式提供粮食给法国和意大利;南亚的巴基斯坦一遭旱灾,美国立刻给予粮食援助,而隔壁的印度就没那么幸运。这些举措()A.巩固了二战胜利成果 B.是美国的重要地缘政治手段C.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D.实现了围堵苏联的战略目标14.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国际油价飞涨,苏联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油气出口的收入成为重要的外汇来源。苏联用石油外汇购买粮食、轻工业品甚至重工业产品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1985年美国操纵沙特等国增产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严重冲击苏联经济并加速其解体。这反映了()A.美国在冷战后期处于上风 B.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C.石油贸易服务于政治利益 D.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15.肯尼迪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决定性的发展的年代”,“整个南半球一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一都在致力于申述自己的独立和革新它们旧有的生活方式”,而美国必须“为全世界新独立的国家提供领导”。肯尼迪意在A.扩张美国的经济霸权 B.促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D.加强对于亚、非、拉地区的控制16.英国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这一评论主要基于中国()A.出席了万隆会议 B.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C.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4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28年,诗人蒲柏将泰晤士河描绘成“银色的洪流”。19世纪的一位伦敦码头工人曾说过“泰晤士河里的每一滴清水都包含着历史。1855年,著名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编辑,描述了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印象深刻至极……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1858年被称为泰晤士河的“奇臭年”。狄更斯曾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兰开夏郡的焦煤镇:在这座城镇里,由于煤烟的污染,到处呈现出“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这座焦煤镇,“时常把煤烟不仅吹在自己头上,并且吹到邻近地区”。——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环境污染问题探析》材料二近年来,全球能源与环境面临严峻形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居全球首位。环境保护问题被全球关注,拥有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崛起,对传统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积极宣传,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政府大力扶持和政策补贴,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较2020年增加了291.98万辆,同比增长59.34%;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54.5万辆,较2020年增加了217.90万辆,同比增长159.52%,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3.59%;新能源汽车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发展局面,刷新了历史纪录,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9世纪英国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18.施政思想的变迁对于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摘编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材料二“六艺”即“六经”……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是“古圣先王”治天下的记录,而“百家”则是战国以下诸子的私家言论……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摘编自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19.【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3年,陈独秀在《国民日日报》上刊登了许多激烈批判传统文化的文章,例如《箴奴隶》一文中指出:中国人不啻为奴隶,因为他们“感受了三千年奴隶之历史,薰染数千载奴隶之风俗,只领无数辈奴隶之教育,揣摩数千载奴隶之学派,子复生子,孙复生孙,谬种流传,演成根性”。陈独秀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过去的落后和今日的挨打之根本原因,是民族强盛之根本阻力。——摘编自周翠娇、陈光明《论陈独秀的早期民族文化思想》材料二:抗战时期,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空前发展,钱穆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他不赞成五四以来所流行的那种“主张把中国传统全部文化机构都彻底放弃了,如此始好使中国切实学得像西方”的见解。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差,中国文化的未来决不能寄托在一切向西方学习这种幼稚的想法上面,而有待于中国文化能否进行调整和更新。他反复强调,这种调整与更新的动力并非来自西方文化,而必须来自中国文化系统内部。——摘编自左玉河《特珠性和化越性:钱穆的战时文化民族主义情结》(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钱穆对待民族文化的主张。(5分)20.【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而形成的成果,其演进的历史进程如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初探索。(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拓展与调适。(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明确走“中国式的现代化”。(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摘编自周方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三维探析》从材料中任选一个阶段(或这一阶段的某一时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围绕主题,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ABCADCDDDBCABDCC17(1)变化:由良好的自然环境向严重的环境污染转变。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蒸汽时代”,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造成了空气和煤矿资源型城市的严重问题;工业革命带来迅速城市化,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大增,城市管理不足;英国发展起自由资本主义,倡导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政府忽视和无力管理环境问题;英国是第一个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对环境污染认识不足;英国是世界工S其严重程度更为突出。(2)特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政府大力扶持;增长快;产销两旺;低能耗和低污染。(3)简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我国面对环境问题,积极转变发展战略的结果;作为国家战略,看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有助于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推动了我国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全球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2024-12-13 15:04
5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4-12-13 15:04
7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
2024-12-13 15:04
10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12-13 15:04
10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024-12-13 15:04
7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
2024-12-13 15:04
9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2024-12-13 15:04
7页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4-12-13 15:04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