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229.8 K上传日期:2024-12-13 16:38浏览次数:183 侵权/举报

绵阳南山中学2024高一上12月月考试题历史答案详解1.【答案】C【解析】据表格可知良渚文化的玉文化有“玉琮上大下小”、“玉钺象征身份等级和地位”“玉壁在高等级墓葬中象征财富”等信息,由此可知此时此地的玉文化带有礼制等级色彩,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礼制文化已初见端倪,故选C项;据题干可知材料主要介绍良渚不同玉制品的社会文化内涵,没有展示出玉制品的生产过程和所需要的生产条件,无从推知当时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玉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主要被统治阶级所垄断,运用范围有限,不能据此推出当时所有手工业发展状况,且据所学可知此时早期国家尚未正式形成,手工业发展程度有限,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集权国家形态正式形成,时间不符,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商汤与夏桀不同,他对饥饿的人给饭吃,对挨冻的人给衣穿,对贫困的人给予救济,天下百姓归附商汤如流水,这就是夏桀丧失天下的重要原因,故选D项;敬天保民指的是人们应当对上天持有敬仰和敬畏之心,并通过遵循天命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排除A项;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得到了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晚期,晚于商汤生活的时代,排除C项。3.【答案】A【解析】图中“公田”“沟”“夫”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为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故A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下土地的性质为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故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商和西周均实行井田制,井田制下土地性质为土地国有制度,故C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故D错误。4.【答案】D【解析】由“不能随意翻动”、“不能随意干预,决策要谨慎”、“要尊重社会的自然规律和民心民意”可得,这是强调治理国家不能多加干预,要顺其自然,尊重民心民意,这与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相似,故选D项;法家的“法治”思想强调严刑峻法,统治者要加强对臣民的干预和控制,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墨家的“非攻”思想是针对战争而言的,强调统治者不要随意发动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儒家的“仁政”思想也是强调统治者要积极有为,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同时要加强对百姓的教化,但与题目所述“不能随意干预”等主张存在明显差异,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徒刑实施范围广泛,且对刑期并无规定,以至于出现百姓沦为刑徒后被国家随意役使的局面,这加剧了秦朝的社会矛盾,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故选D项;材料强调秦朝徒刑的实施范围和刑期情况,并无有关犯罪标准的内容,无法得出秦朝民众不守法律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可见秦朝法律过于严苛,不利于社会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刑徒遍地的现象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导致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也存在问题,还有富商大贾在操纵物价。这些问题都和市场管理有关,而“均输”就是统一征收和运输货物,“平准”就是平衡物价,这两个政策都能有效第1页共4页地解决市场问题,故选D项;“分设刺史、创建新的监察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和市场管理关系不大,排除A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主要是打击地方豪强,也不直接解决市场问题,排除B项;“行推恩令,将地方权收归中央”,是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样不直接解决市场问题,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制作奶酪、油酥的技术,北方汉语中也充斥‘胡虏’之音”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北魏时期不仅鲜卑族汉化,汉族也在吸收鲜卑族文化,民族交融相互效仿,故选B项;人口迁移会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但材料仅涉及到文化交流的特征,体现不出交流的频繁程度,排除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渐接受和采纳封建制度的过程,政权更迭会伴随着新的统治者对旧制度的借鉴和模仿,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发展,但材料不仅涉及到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学习,还有中原地区民间文化及生活的内容,相对片面,排除C项;丝路贸易对于中原经济生活有多丰富,但材料不仅涉及到经济,还包括文化,相对片面,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为佛教的象征”、“塔逐渐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纪念性建筑”可知佛教进入中国后,佛塔逐渐由佛教的象征演变为中国特色的纪念性建筑,承载中国人特色的思想情感,体现佛教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逐渐本土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佛塔由佛教的象征演变为中国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佛教改良强调佛教在教义、制度、财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改革,两者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佛塔作为中国特色的纪念性建筑,受到中国科举文化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承载中国人特色的思想情感,体现佛教吸收中国文化,逐渐本土化,而非中国文化吸收佛教因素,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文峰塔承载着……的愿望”、“慈恩寺塔成为……的载体”可知中国的佛塔受到科举文化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儒学对佛教的影响,儒释道相互融合强调儒学、道教、佛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两者主旨不符,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据图①“陇西郡”“海南郡”“辽东郡”可知是秦朝的疆域图;据图②“鲜卑”“魏”“吴”可知是三国时期的疆域图,据图③“匈奴”“西域都护府”可知是西汉时期的疆域图;据图④“吐蕃”“北庭都护府”可知是唐朝前期疆域图,时间顺序是①③②④,选择B项符合题意。10.【答案】B【解析】均田制是古代封建社会土地使用的一种分配形式,不是税收制度,排除A项;B项符合题干;租庸调制征收赋税以丁身为主,排除C项;摊丁入亩是清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辽朝尊孔崇儒,还自居中华正统,甚至把当时南北政权的并立比作南北朝,自称“北朝大辽国”。这说明辽朝非常认同华夏文化,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的一部分。然后,金灭辽之后,辽宗室耶律大石在西域复建辽政权,还尊号、改元。这些做法也体现了对华夏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故选A项;同源共祖观念是指认为不同民族或文化群体在起源上有共同的祖先或源头,材料没有体现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排除B项;辽朝和金朝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因为辽朝尊孔崇儒就消弭了,排除C项;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但题目中主要强调的是辽朝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第2页共4页1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宋代的社会救济体系贯穿人的一生”可知宋朝的社会救济体系较为完善,国家为民众提供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及时的救助,结合所学这一救助需要国家承担大量的财政支出,故宋朝经济繁荣,财政收入较高,为国家承担救济工作提供物质支持,故选B项;结合所学宋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排除A项;结合所学社会稳定强调政局环境稳定,有利于国家实施社会救济体系,但社会救济体系更多依靠物质支持,故其并不起到主要作用,排除C项;结合所学君主本人的素养一定程度会影响社会救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但社会救济体系更多依靠物质支持,故其并不起到主要作用,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据题干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原则主要有“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种。前者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这样能够使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后者主要是从元代行省制开始,它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防范地方割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不符时间,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割裂和拼凑地方行政区域,防范了地方割据,所以不会造成地方势力强大,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该原则将各社会文化差异极大的地区拼凑在一起,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贸易”造成的结果是“中国……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这意味着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从而获得了大量的白银。这些白银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特别是用于支付商品生产和运输等成本,故选B项;闭关锁国政策是在清朝中后期实行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国际贸易,而非物种的交换,排除C项;西方殖民扩张下的主权损害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君主不应独治天下,而应采取“众治”的举措;黄宗羲认为君主将天下之利归于自己,是天下的大害,由此可知,二者都强调公天下,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项;顾炎武、黄宗羲他们思想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不可能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虽然顾炎武、黄宗羲提倡经世致用,但材料只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没有涉及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排除C项;主张礼刑并用的是荀子,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引发了民族危机,这一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姚莹提出要加强“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这是之前闭关锁国背景下士人所没有提出过的思想,反映出当时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的嬗变,故选C项;“中体西用”理念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华夷观念并未扭转,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并未实现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普遍觉醒应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17.(1)特征:《萨埵那太子本生图》悲剧性场面突出;色调灰冷;气氛阴暗凝重。(2分,任答两点)《西方净土变》构图宏伟;气魄庞大;技法高深;穿插生活场景,简练真实。(2分,任答两点)第3页共4页原因: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传播广泛;唐朝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开放;民族政策开明。(8分,各答两点)(2)敦煌壁画作为实物(一手)史料它的史料价值很高,可用于研究犍陀罗艺术风格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可用于研究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用于研究西域的风土人情;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判断史料类型2分,说明价值任答两点4分)关系: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丝路精神”的典型代表;敦煌文化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任答一点即可)18.(1)(8分,任写4个角度)共同之处:政治上:实施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任写一个均可);经济上:统一货币,奖励耕织;思想上:统一思想;社会上:编制户籍;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选官上:军功爵制。(2)变化:由汉初的妥协隐忍策略到武帝时的开疆拓土策略到唐太宗采取怀柔政策治理边疆。(2分)评价:积极:采取怀柔政策是唐朝统驭边疆的手段,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民族交融;(4分,任答两点)消极:该政策是建立在唐朝国力强大的基础上的,唐后期随着国力的衰落,边疆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分裂割据的隐患显现。(消极2分)(3)经验:维护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运用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因地制宜;多元一体。(4分,任答两点)19.(12分)【示例】选取:秦汉,六合同风(1分)秦汉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奠基(2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六国。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皇帝之号,自称“始皇帝”,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筑直道、驰道以及分支道路将王朝全境联系起来。汉武帝时期,为巩固统一,进行了多方面创新与变革。政治上,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势力,设立刺史加强监察,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经济上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