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答案
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37.6 K上传日期:2023-11-20 17:54浏览次数:39 侵权/举报

2023届高三统一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族群交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西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带有殷商色彩的文物,这表明西周建立后,吸收借鉴了商代文明,族群交融趋势增强,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C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华夏地区形成的共同一致的观念,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2.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同先秦儒学相比,汉代儒学更强调上下尊卑秩序,这一变化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故选B项;西汉儒学依然继承了传统儒学的核心思想,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更强调君臣伦理,但并不意味着其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故排除C项;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春秋》的“尊尊”并不意味着其肯定秦朝的政治统治,故排除D项。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时期文学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诗歌更加强调人的个人情感,故选C项;A项的“强烈不满”夸大了这一变化的影响,故排除A项;魏晋时期诗歌这一变化根源于当时社会局势的变化,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繁荣的阶段,故排除B项;早在先秦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就已经产生,故排除D项。4.A【解析】本题考查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士族的衰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五代时期反映贵族生活的墓葬壁画在减少,反映日常生活的画面逐渐增多,这主要是这一时期庶族地主的崛起造成的,故选A项;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等级社会,故排除B项;儒学的复兴并不会造成反映日常生活的画面增多,故排除C项;官僚政治的完善与墓葬习俗的变迁无关,故排除D项。5.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明代官方货币宝钞在当时不受社会的认可,在白银禁令之下,白银私下流通越演越烈,这一现象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这一现象冲击了传统的抑商政策但未冲破传统的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明代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故排除B项;白银的私下流通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故排除C项。6.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税率,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内地销售所要缴纳的税款远远低于本国商品内地流通所要缴纳的厘金,这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内地的畅销,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选A项;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的竞争实力本就十分薄弱,这一做法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排除B项;这一现象是关税主权沦丧所造成的,并不是这一现象造成了关税主权的沦丧,故排除C项;题干主旨侧重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排除D项。7.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主政治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二次革命后,革命党人虽遭到镇压,但是袁世凯并没有否定辛亥革命,这表明当时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故选B项;二次革命后,革命党的势力遭到打击,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国家统一是主流,故排除C项;袁世凯在当时并不是真心支持共和制的,而是迫于时势,故排除D项。8.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抗战理论的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1935年以后,中共重新使用“人民”这一概念,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尖锐,中共积极推动民族抗战的建设,故选C项;此时期国共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共产党重新使用“人民”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完善民主理论,故排除B项;此时期敌后抗战尚未开始,故排除D项。9.C【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语教学调整,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调整了外语教育中俄语的比例,增加了英语的比例,并将其作为第一外语,这是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对外语教学做了相应的调整,故选C项;中美关系的改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故排除A项;冷战对峙在当时并未缓和,故排除B项;教育体制并没有因为外语的改变而得到完善,故排除D项。10.D【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下降,而集体工业和私人企业所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上升,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发展活力,故选D项;国有企业比重虽有下降,但其依然占据了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故排除A项;城乡经济差距并未因为不同所有制类型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故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21世纪初,故排除C项。11.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法官在审判出现误判的情况下要承担责任,这强调法官权责的统一,故选C项;古巴比伦是奴隶制社会,主要保障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故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出法官对司法权的掌握,故排除B项;材料未突出审判程序,故排除D项。12.D【解析】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统治秩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1122年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了教皇与皇帝双方所互相享有的权力,这表明中世纪西欧的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格局,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封建等级秩序,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教皇统治深入人心,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相互妥协,不能表明当时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故排除C项。13.C【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达朗贝尔认为世俗和宗教的一切事物都要经由人的讨论和分析,这肯定了理性主义和独立思考的价值,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D三项。14.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棉布出口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欧美国家转向了不发达国家,向欧美国家出口的数量减少缘于欧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故选B项;这一时期英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不能得出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扩大,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可以反映发达国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不是开始卷入,故排除D项。15.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在对苏问题上不再为美国马首是瞻,而是更具有独立性,故选B项;美苏两国在当时依然尖锐对峙,故排除A项;冷战期间,美国并未成为世界霸主,故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西欧同美国的竞争,故排除D项。16.A【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可知,1950~2004年发展中国家(地区)向发达国家(地区)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经济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有所改善,故选A项;发展中国家(地区)向发达国家(地区)出口的比重下降,意味着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比重提高,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故排除B、D两项;表格信息不能看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逐渐增多,故排除C项。17.(1)特点:生产资料的进口增多;消费资料的进口总体下降;消费品原料的进口比重有所提高,直接消费资料的进口远大于消费品原料的进口;消费资料的进口比重依然高于生产资料的进口。(3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因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经济的侵略;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工业的畸形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一时期:1910~1920年。论述:清末民初,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与外国企业相比,中国民族企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虽有政府的支持,但中国民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一时期的中国进口商品中直接消费品占据的比重依然很大,这说明西方列强所倾销的商品依然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中国近代化。(6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8.示例一观点: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2分)论述:两次工业革命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最终酿成“一战”。“一战”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二战”后欧洲实力衰落,美、苏空前强大。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所取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力量不断成长,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8分)总之,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动引起国家的国际地位的变动,最终导致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2分)示例二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2分)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取代了以西欧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8分)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深刻影响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19.(1)条件:国家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行;户籍制度的确立;法制通行全国;乡里自治(贤人政治)的传统。(6分,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基层治理参与人员增多;职能的扩大;具有乡规条约的规范。(9分)20.(1)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着眼于文化普及。(4分,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和自然遗产;有利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6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