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5年3月27日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我国残疾人、老年人群体庞大,依法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消除公共设施、交通出行、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各领域障碍,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更加便利、安全、舒适的无障碍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多管齐下、久久为功。②首先,要制定完善建设标准,强化执法监督。作为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和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围绕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设施、信息交流平台等,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更为详细具体的建设要求、技术指标等,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协调性。而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类无障碍设施进行评估和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提升建设水平和设施质量。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多个部门间应形成联动机制,协同发力,形成执法监督合力,加大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以法治力量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效能。③其次,要强化投入保障,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资源统筹和持续投入,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中,可以确保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符合无障碍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推进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居住区等重点区域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升级,注重无障碍设施的细节和人性化,充分考虑不同残障人士的差异化需求,如轮椅使用者、视障人士、听障人士等,在设计和改造时确保设施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比如,北京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关于导盲犬的规定,积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力量,成立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再比如,交通运输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印发通知,对构建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作出具体部署,推动城市客运无障碍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这些做法和行动对我们不无启示。④再次,要鼓励科技助残,激发更多创新创造活力。用于语言转文字的智能助听眼镜、帮助低视力群体放大字体的大字阅读器、能够检测障碍物的“导盲避障手环”等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内展示的多项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让人们看到了科技在扫除残疾人生活各种障碍方面的巨大能量和广阔前景。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要让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要支持和引导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投身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发挥自身所长,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助力提升无障碍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例如,智能导盲系统、无障碍数字地图等的开发,将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鼓励企业研发无障碍消费产品,如智能轮椅、智能助听器、无障碍自助服务机等,可以满足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⑤最后,还要推动社会共建,共同营造更美好的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要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普及和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不断扩大社会共识,营造推进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可以探索更多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特殊群体代表、设计师、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更多力量广泛参与其中,共同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出谋划策,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此外,推动建立完善无障碍设施反馈机制,鼓励公众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使用反馈,有利于及时解决相关问题,让环境更无碍,生活更有爱。(摘编自黄茂钦、徐艺霄《多措并举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材料二:①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可升降讲台、银行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卫生间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民生各个领域和不同生活场景,极大便利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生活出行。近年来,相关部门联合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设施无障碍改造与适老化改造,帮助其消除了生活环境障碍。②但也要看到,随着城市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阶段转变,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全国范围内只有数量有限的重点项目能够打造出较高品质的无障碍设施环境,国产化的高质量无障碍产品还很缺乏,无障碍环境的理念与技术仍有待提升。需要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③有爱无碍才能融合共享。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幸福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将无障碍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各个环节。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环境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都应实现“无障碍”,采用通用设计,体现包容性,用“绣花功夫”推动无障碍环境从有到优。(摘编自李万祥《用绣花功夫优化无障碍环境》)1.下列有关“无障碍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障碍环境是指消除公共设施、交通出行等各领域障碍,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能够平等、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B.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要注重设施的物理无障碍,还应涵盖信息交流等多个重要领域层面,以保障特殊群体逐渐融入社会生活。C.无障碍环境评估机制把重点主要聚焦在新建无障碍设施的评估和检查环节,而对已投入使用的旧设施的关注和检查相对较少。D.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从基础建设逐步迈向更高品质,让无障碍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的各环节。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首部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相关部门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就能确保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施都能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C.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投身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其技术优势研发推广相关成果,能迅速提升无障碍设施的智能化水平。D.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度,有助于形成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并推动环境优化。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科技助残”观点的一项是(3分)A.研发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帮助语言障碍者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B.公共场所设置传统的纸质版指南和地图,方便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查询信息。C.利用AR技术开发导盲应用,通过视觉和听觉提示来帮助视障人士安全、独立地行走。D.开发智能轮椅,使其具备自动导航、避障等功能,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4.“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其系统性。(4分)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围绕“高质量”“新理念”对现实案例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简要点评。(6分)链接材料:近日,上海杨浦滨江通过一系列无障碍改造,让城市更“有爱”。滨江区域新增了多处无障碍坡道、低位服务设施和无障碍卫生间,方便轮椅使用者、老年人等群体通行。例如,滨江步道沿线设置了平缓的坡道和扶手,确保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通行;公共休息区配备了低位饮水机和座椅,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杨浦滨江还引入了智能导览系统,通过语音提示和盲文标识,为视障人士提供便利。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滨江的公共服务水平,也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友好、便捷的公共空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驯马欧阳明看着牧场上蹦跶的马驹,格鲁禁不住又皱起了眉头。这马该驯了,再拖下去驯起来就难了。到时若是驯不好,说不定哪天就跑出去变成野马了。格鲁心里想。其实格鲁就是驯马的高手,只可惜现在上了年纪,没气力和马犟了。驯马,其实就是看人和马谁犟得过谁。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马上回来。儿子也是驯马好手。打小,格鲁就带着他放牧,教他骑马、赶羊。后来又教他驯马。儿子不愧是牧民的儿子,一学就会。如今,儿子的骑术和驯马的能耐,在整个牧场已无人能比。可儿子不在家。翻年后,儿子就去了百多公里外的县城。说只是去看看,可去了就没回来,留在县城,在城边一家牧家乐表演骑术,月收入还不到三千元,比在家放牧的收入少多了,几次叫他回来,他都不听。格鲁搞不懂,县城究竟有什么东西那么吸引儿子。老伴儿也上了年纪,家里的牛羊需要儿子回来帮着照看。这片牧场养育了格鲁家的祖祖辈辈。子承父业,是牧民的传统,他必须劝儿子回来。他不能容忍这片一望无际的丰美牧场,在自己这代人之后,就看不到牛羊了。格鲁打电话给儿子,叫他赶快回来商量建新房的事。格鲁建新房,是为了给儿子结婚用。他想用新房把儿子留下来。格鲁希望儿子能娶山那边的乌兰。乌兰是个漂亮勤快的姑娘,还很懂礼貌。儿子回来了。格鲁叫他先驯马。儿子用绳子套住马驹,飞身骑了上去。马驹想把儿子摔下来,狂跳着箭一样射向远方,但很快就回来了。回来的马驹,不再任性,温顺得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儿子小时候,也像马驹一样倔,不时还和人打架。格鲁怕他毁了,骂他,抽他,讨好他,给他讲祖先的故事,终于有一天,儿子懂事了,成了格鲁的好帮手。晚饭的时候,格鲁劝儿子别再出去了。可儿子始终摇头。格鲁很失望,一怒之下,一口把一大碗酒干了。第二天,格鲁就开始建新房。建房的木料几年前就准备好了。周围的牧民都骑着马大老远过来帮忙。一天,两天,十天,十五天,一个月,新房终于建好了。其间,儿子想走,却不好意思说。房子建好后,儿子就走了。儿子说,他想在县城边上建一个最大的牧家乐。格鲁想劝他,却没说出口。他知道儿子这种年纪,就像刚驯服的马驹,骨子里还保持着一股野性,来硬的肯定是不行,得慢慢磨。走就走吧,总有一天受了挫折就会回来了。格鲁相信,这一天超不出半年。可是半年很快过去,儿子一直没回来,还真建了个牧家乐。开业那天,儿子专程开车回来接他去了。牧家乐里有骑术和民族歌舞表演,还有牧家特有的饮食,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稀奇得不得了。牧家乐里比草原上过节还热闹。儿子和他的一帮朋友,沉醉在这种热闹里,眉开眼笑。格鲁不喜欢闹闹嚷嚷的日子。他对儿子说,这地方太小了,马都只能跑圈,在牧场上,头顶蓝天白云,想跑多远就多远,多自在啊!儿子说,自在是自在,可那样的生活,天天一个样,太寂寞太单调了。格鲁不知道什么叫寂寞单调,放牧时,即便是一个人,听着羊叫马嘶,内心都充满了喧嚣,也充满了希望,那场景,热闹着哩。格鲁放不下家里的牛羊,住了一晚,便要回去。儿子说叫车送他,他拒绝了。他计划赶车,到了站点,再步行回家。儿子送他的时候,带了个女孩。女孩很漂亮,儿子说叫图雅,他们计划年底结婚。一切都没按格鲁的想法去办,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想了半天,说,想牧场了,就回来!儿子说,放心!我是牧场的儿子,牧场永远是我的家。这话让格鲁有了些安慰。归程中,他在想,那个以前只有一条街的县城,怎么变得那么大了,大得连他都找不到方向了。同时,他也想起了一碗酥油茶。他清楚地记得,十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进城,午饭时给他叫一碗酥油茶。那茶有一种家里做的酥油茶没有的香味儿,越喝越想喝。只可惜,如今他再也想不起那是一种什么香味儿了。因为从那以后,他就再没来过县城。(有改动)文本二:电影《远去的牧歌》以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借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表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变迁。影片不仅展示了新疆的大美风光,流露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思想,也反映了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日益美好和欣欣向荣的面貌。影片中的传统与现代,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交融的。一方面,现代文明给草原牧区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深远影响;另一方面,现代化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哈萨克族人民在接纳现代文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保留和延续了优秀文化传统。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语文答案
2025-03-29 22:57
10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英语试题 答案 解析 评标 听力原文
2025-03-29 22:57
20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语文试题
2025-03-29 22:57
14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数学试卷
2025-03-29 22:57
4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物理试题(河北版,含答案)
2025-03-29 22:57
11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历史答案 河北版
2025-03-29 22:57
6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历史试卷(河南版,含答案)
2025-03-29 22:57
11页
-
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3月联合测评(T8联考)生物试卷(河南版,含答案)
2025-03-29 22:57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