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示范⾼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考全部内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1.表1为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距今约7300年⾄6600年前)出⼟部分⼯具统计表。表1⼯具类型⼯具名称备注渔猎⼯具⽹坠、⻣镖采集⼯具⿅⻆钩形器部分⽯器、陶器中提取出薏苡、⼩⻨族⾥的野⽣品种、⽔稻、⼭药、莲藕等植物的淀粉农业⽣产⼯具⽯斧、⽯铲、蚌⼑粒⾕物加⼯⼯具圆饼、⽯棒、杵表1可以说明当时A.多元⼀体⽂明格局初现B.社会分⼯专业化趋势的加强C.安徽农耕技术更为领先D.当地先⺠⽣产⽅式的多样性2.《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景帝废太⼦荣,周亚夫极⼒反对,汉景帝“由此疏之”。匈奴唯徐卢等五⼈降汉,汉景帝“欲侯之以劝后”,周亚夫⼜反对,未成⽽“谢病”,终被罢相。这体现了汉代A.专制政治的运⾏逻辑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C.决策沟通机制的缺陷D.中枢权⼒分配的调整3.⼗六国时期,北⽅诸政权君主共有92⼈,从不同⻆度阐述过“⼤⼀统”理念的⾄少有17⼈,约占总⼈数的18.5%;若除去短暂居位未掌实权者,这⼀⽐例达24.5%,约占总⼈数的四分之⼀。这⼀现象A.强化了夷夏之辨观念B.有利于结束分裂局⾯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D.加速北魏封建化进程4.唐政府不断使⽤义仓粮来救济受灾地区⺠众。据统计,唐代前期,政府利⽤义仓对灾区的赈恤达68次。中唐时期的政论家陆贽称义仓“丰则敛藏,俭则散给,历⾼宗之代,五六⼗载,⼈赖其资”。据此可知,唐代前中期A.政府重视社会救济⼯作B.官⽅粮⻝储备严重不⾜C.⺠间救济地位⽇益凸显D.政府积极保障粮⻝供应5.据记载,明代苏州府嘉定县诸翟镇“乡⺠多恃布为⽣,往时各省市布商,先发银于庄,⽽随收其布,故布价贵。贫⺠竭⼀⽇之⼒,赡⼋⼝⽽有余”。这反映出当时苏州府内的市镇A.⼿⼯业⽣产的市场化°B.男耕⼥织模式的瓦解C.⽩银主币地位的加强D.⼈身依附关系的强化6.“国⺠”是晚清思想界的重要主题,1903年《湖北学⽣界》以“家与身”“机与汽”“⽮与的”等来⽐拟国⺠与国家。1906年《云南杂志》则强调“国⺠者,富于国家观念,与国家为⼀体之⺠也”。据此可知,关于这⼀主题的探讨A.忽视公⺠个体的⾃由平等追求B.推动了近代⺠族国家意识萌发C.源于应对⺠族危机的现实需要D.彰显近代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7.国⺠党统治时期,县级政府⼈事更迭极其频繁。以河南为例,1930年县⻓变动⽐例⾼达84.7%,1931年为82.3%,1930—1933年共历县⻓556任。在此情况下,蝇营狗苟、敷衍塞责、勾结“⼟劣”、曲意逢迎之⻛盛⾏。这反映出国⺠党统治时期A.近代⽂官制度尚未建⽴B.吏治腐败愈演愈烈C.基层⾃治⽔平尚待提⾼D.国家治理能⼒低下8.图1是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多⽣产!多捐献!》,图2是1954年创作的宣传画《我们⽣产得越好,社会主义的实现就越早》。这两幅宣传画可以⽤来说明,这⼀时期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在望B.时代环境影响⽣产取向C.⼯业化建设成就较显著D.社会主义建设热⽕朝天9.1998年2⽉,⾯对亚洲⾦融危机,中国政府在坚持⼈⺠币不贬值的前提下,对内采取扩⼤需求,刺激经济增⻓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外积极推动地区和国际⾦融合作。这些举措A.消除了⾦融危机的危害B.展现了负责任⼤国形象C.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D.扩⼤了对外开放的领域10.古埃及⽆论是雕塑艺术还是平⾯艺术都较好地呈现了⼈物形象。例如叙利亚⼈⻬络腮胡的⼈物形象,利⽐亚⼈穿着⽩⾊⻓袍的形象,努⽐亚⼈发⾊较深、头发卷曲的形象,亚洲⼈穿着彩⾊裙⼦的形象。据此可知A.区域交往丰富了⽂化内涵B.古埃及的艺术创作领先世界C.亚⾮社会⽣活的丰富多彩D.移⺠推动⽂明朝多元化发展11.14——16世纪,⽇本京都城市规划发⽣变化,居住在城市⾥的商⼈、职⼈开始按地域分布,并形成了各种⾃治组织。都市⼯商业者复兴了⼭⻋巡⾏,并逐渐成为京都⺠众“年中⾏事”的娱乐活动。由此可知,这⼀时期的⽇本A.经济发展趋于活跃B.商⼈政治地位提⾼C.中央集权统治崩溃D.封建秩序⾛向瓦解12.蔗糖曾被13——16世纪的欧洲⼈看作“灵丹妙药”,是富⼈享⽤的奢侈品。16世纪中期以后,蔗糖的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逐渐由奢侈品转变为⽇⽤品。这主要得益于A.健康观念的更新B.⺠众收⼊⽔平的提⾼C.世界市场的拓展D.欧洲农业技术的进步13.霍布斯强调⾃然状态下⼈与⼈必然处于战争状态,因此必须形成⼀个⼈造的政治体,⼈⺠通过契约将权⼒让渡给君主,这个政治体的⾸要⽬的是保证成员的安全;洛克指出,为了克服⾃然状态下的诸多不便,⼈需要相互让渡权⼒以形成⼀个⼈造的政治共同体。据此可知,⼆者都A.⿎吹⼈⺠主权B.否定了君权神授C.强调⾃然权利D.主张分权与制衡14.19世纪,英国通过学术研究、⽂学艺术创作等⽅式构建了欧洲之外的“他者”形象:印度呈现出秩序井然、繁荣昌盛的景象,⾮洲则是未开化、半开化的蛮荒之地……这意在A.展现⼯业⾰命的成就B.凸显英国⽂化的先进性C.推动⾃由贸易的发展D.强调殖⺠扩张的合理性15.拉美新独⽴的共和国,⺠主往往徒有其表,⽽没有⺠主的实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恢复了具有拉美特征的官僚集中控制,传统的制度模式继续在政策与观念的演进中发挥基本作⽤。这体现出拉美地区A.以欧美宪政为仿效对象B.顺应了⺠族独⽴的潮流C.国家的转型任重⽽道远D.近代官僚制度影响深远16.1993年关贸总协定谈判中,美国要求欧洲国家开放市场,允许美国电影、电视、磁带、书籍等⽂化产品⾃由进⼊。法国坚决反对把⽂化产品等同于⼀般产品,并提出了“⽂化例外”的主张。据此可知A.美国丧失了⽂化的霸权地位B.资本主义阵营已完全分裂C.法国此举意在维护⽂化安全D.法国对战后国际秩序不满⼆、⾮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清代的刑罚制度基本上因袭明制,如刑名全盘照搬《⼤明律》的规定。清代刑罚以“笞、杖、徒、流、死”等五刑为主刑,辅以刺字等附加刑,整体上较明律更重。清代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种⼈犯罪适⽤减免刑罚原则,如雍正钦定条例规定“三品以上⼤员,⾰职拿问,不得遽⽤刑夹,有不得不刑讯之事,请旨遵⾏”。《⼤清律例》规定满⼈犯罪享有减刑、缓刑等权利,对蒙古族的⽴法保留了蒙古族的⻛俗习惯,对回部的⽴法则兼顾了当地的传统。——摘编⾃李霞《浅析清代的刑罚制度》材料⼆1927年国⺠政府定都南京后,仍然沿⽤191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暂⾏新刑律》,但同时任命司法部部⻓王宠惠主持草拟刑法。1928年2⽉,国⺠政府在对王宠惠主持编订的刑法草案讨论后,交付审议。1928年3⽉10⽇,经国⺠党中央讨论通过后,南京国⺠政府公才了《中华⺠国刑法》,同年9⽉开始施⾏。在体例上,该刑法典分总则、分则两编,共48章387条。同年6⽉,南京国⺠政府还公布了《中华⺠国刑法施⾏条例》。——摘编⾃赵秉志《中国刑法的百年变⾰——纪念⾟亥⾰命⼀百周年材料三2018年10⽉26⽇,⼗三届全国⼈⼤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对中国特⾊刑事诉讼制度的⼜⼀次重要的改⾰与完善。本次修改主要涉及完善监察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机制、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增加速裁程序、为与其他法律相协调所作的修改等四⽅⾯的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290条增加到308条。——摘编⾃易延友《对刑诉法第四次修改的⼏点看法》(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刑罚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国刑法》颁⾏的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的意义。结合材料⼀、⼆、三,说明法制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2世纪末13世纪初,随着巴黎成为王权的中⼼,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争取成为联系君权与神权的核⼼。1250年前后巴黎圣⺟院基本完⼯,这座建筑展现了巴黎主教如何维护圣⺟的遗产,并将她同巴黎,进⽽同国王,继⽽同整个法兰⻄王国联系起来。在新的哥特式⻛格中,巴黎圣⺟院熠熠⽣辉。巴黎的圣⺟院⼤教堂成为⼈们的视线焦点,其原因不仅在于建筑⽔平⾼。从1100年前后开始,精英教育就开始从各地的修道院转移到⼤教堂及其所在的城市。更⼤的城市规模、更稳定的经济、更有组织的宗教和政治结构,使这些城市成为更具吸引⼒的教育场所。当时,从这些新的⼤教堂学校毕业的学⽣,受到教会⼈⼠和贵族的热捧。——摘编⾃[美]⻢修·加布⾥埃莱等《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圣⺟院成为“⼈们的视线焦点”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3世纪法国社会的特征。(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初,酒商李益在秦州经营酒业,富甲⼀⽅,他与本州官吏勾结往来,同时也着⼒栽培其⻓⼦李仕衡⼊仕。本来李益成功在望,但他不知收敛,欺凌官⺠,被秦州观察推官冯伉告发,结果李益被诛,家产籍没,李仕衡被除籍。幸⽽太宗宠⾂寇准为李仕衡求情,李得以从头做起,并凭着他治郡理财的成绩,到真宗朝成为著名的计⾂三司使。李仕衡理财有⽅,显然获益于其商⼈家族背景,他为官左右逢源,与主流的⽂⾂交好并联姻,他的⼉⼦李丕旦和李丕绪均从⽂⾂之途仕进,李⽒终于成功从商⼊儒。名⾂范仲淹为他撰写神道碑,碑⽂中不再提及他的酒商背景。——摘编⾃何冠环《宋初秦州⻓道县酒商李益与其⼦三司使李仕衡家族事迹考》李⽒⽗⼦的⽣平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度,⾃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5年安徽省示范⾼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安徽双墩遗址,考查学⽣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和家国情怀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双墩遗址出⼟的⽣产⼯具类型和提取的作物涉及农耕、渔猎、采集等多个领域,这说明当地先⺠⽣产⽅式具有多样性,故选D项;双墩遗址先⺠的⽣产⽣活,不能体现多元⼀体的⽂明格局,故排除A项;表格信息未体现社会分⼯专业化的趋势,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双墩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农业⽣产技术进⾏对⽐,不能体现双墩地区的农耕⽣产技术居于领先地位,故排除C项。2.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考查学⽣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汉景帝时期,君与相在国家⼤事决策上产⽣冲突时,最终决策权在皇帝⼿中,这体现了君主专制政治的运⾏逻辑,故选A项;材料中周亚夫终被罢相,皇权受到相权制约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并⾮沟通机制和中枢权⼒分配的问题,故排除C、D两项。3.B【解析】本题考查⼗六国时期分裂中酝酿的统⼀因素,考查学⽣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和时空观念的素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诸政权中约四分之⼀的君主阐述过“⼤⼀统”理念,这⼀理念有利于君主宣扬政权的正统性和推动统⼀进程,故选B项;夷夏之辨观念强化、巩固儒学正统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排除A、C两项;材料论述的是⼗六国时期北⽅诸政权,并不是只有北魏政权,故排除D项。4.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社会救济,考查学⽣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义仓在唐前期的灾害救济中发挥了重要作⽤,说明政府重视社会救济⼯作,故选A项;政府积极利⽤义仓对灾区的赈恤,并不意味着官⽅粮⻝储备严重不⾜,故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这些义仓不属于⺠间救济,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政府积极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数学347C答案
2025-03-29 22:57
8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数学
2025-03-29 22:57
4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地理
2025-03-29 22:57
6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地理答案
2025-03-29 22:57
3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生物答案
2025-03-29 22:57
5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生物
2025-03-29 22:57
10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物理试题
2025-03-29 22:57
6页
-
2025年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第27届联考化学+答案
2025-03-29 22:57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