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25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电子垃圾回收速度缓慢是针对所有电子垃圾而言的,并不是生成式AI产生电子垃圾的速度高速增长的原因。2.答案:A【解析】A项人工智能背后的电子垃圾含有贵重金属,回收的价值高于普通电子垃圾,正确。B项发展的人工智能可能可以解决电子垃圾的难题,“谁制造问题,谁解决问题”是一个普遍规律,但它并不是人工智能可能破解电子垃圾的决定因素。错误。C项现在很多人依赖AI生成的内容学习工作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AI却回报以垃圾信息,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错误。D项生成虚假文章的网站数量激增,会造成垃圾信息的增多,进而影响到AI的生成,并不是AI信息垃圾暴增致使生成虚假文章的网站激增。错误。3.答案:D【解析】A项伊利亚•舒迈洛夫以图片扫描打印重复过程类比阐述了生成式AI产生信息垃圾的过程。错误。B项以“meticulous”一词在ChatGPT中的使用为例,说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遭遇套娃式的垃圾污染影响。错误。C项文章运用逻辑顺序从硬件电子垃圾到信息电子垃圾对生成式AI产生的电子垃圾进行了说明。错误。4.参考答案:(1)AI模型的运行机制会让它在受到奇怪信源干扰的情况下生成意义不明,甚至完全错误的回答。(2)AI暴增的信息垃圾会反哺AI模型,AI模型难以有效辨别虚假信息,让它产生出新的信息垃圾。(1点2分,2点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5.参考答案示例(一)选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成式AI的发展致使大量电子废弃物产生,这些电子废弃物有毒且回收率低,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妥善处理和环境影响评估,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用于解决电子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研究电子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循环利用电子垃圾中的有用成分等来解决AI产生的电子垃圾问题。(二)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成式AI的发展致使大量电子废弃物产生,这些电子废弃物有毒且回收率低,该专业可以从电子设备的材料端解决其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利用专业知识致力于研发更环保、可回收、高性能的电子材料,以减少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从源头上缓解电子垃圾问题。(三)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生成式AI会产生许多信息垃圾,会让AI模型产生“模型幻觉”,形成错误的回答,从而引发公众的认知问题。该专业可以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识别无效信息,减少信息垃圾。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开发更先进的系统,增强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能力。6.答案C【解析】A.作者虽领略哲学,但哲学并不能抵挡烦恼心病的侵袭,并没有认为“哲学对于解决心病毫无帮助”。错误。B项作者并不认为陶侃搬砖可以励志和惜时,仅仅能让自己活动免抑郁罢了。错误。D普通劳作对于身体康健有作用,但它不具有运动的效果,不能代替运动。错误。7.D【解析】引用威灵顿的话意在说明运动能训练合作互助、尊重纪律的精神,运动对国家实力和战争胜利又深远影响。8.答案示例:①烦恼源于生机的抑郁,通过动可以使生机舒畅、宣泄,从而排解烦恼。②运动带有团体娱乐的意味,可以在运动中体验来自同伴合作互助带来的快乐,排解烦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9.答案示例:①文本一以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说理,处处体现读者意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②文本一将抽象道理与生动的事例相结合,例如用两件生活小事印证动收获快慰,使说理更形象。③文本二论证严密,围绕运动与劳动的不同,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逻辑性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0.BDF【解析】本题要根据句意断句。第一处的难点在于断在“至是前还是后,如果断在“至是之后,句意就是“宋朝废弛,没有治理葑到了这种地步,但前文只说‘唐及钱氏,岁辄开治”,并没有说宋朝疏于治理到了什么地步,所以应该断在“至是”之前。第二二处,“湖中葑积是自然现象,“为田”却不可能是葑积后自然形成,需要人力操作,所以应该断在“湖中葑积”之后。第三处,“为田”与后面的“一十五万余丈”构成完整的一句,表示百姓造田的行为,.“而水无几矣”是百姓“为田”过多的结果。11.A【解析】B.材料一的“以”表目的,相当于“来……”,材料二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二者用法不同。故B错误。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的“报”意为报告,与文中的“报”意思不同。故C错误。D.本文中“计穷理迫”的“穷”是“穷尽、完结”之意,《滕王阁序》中“穷”是“处境艰难”,二者用法不相同,故D错误。12.C【解析】“粮食也无法成熟”表述错误,原文是“而熟与不熟,又未可知”,说明来秋粮食是否成熟并不确定。A、B、D选项对原文内容的概述均正确。13.(1)(苏轼)又建造水闸,把它作为湖水的储蓄与宣泄限度,再用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逐渐得到好处。(“以为”“限”“稍”各1分,语意通顺1分)(2)有粮食的大户人家,都吝惜不肯拿出粮食,照这种形势来看,不拿出官家的粮食,不能解决此忧患。。(“定语后置”“靳惜”“势”各1分,语意通顺1分)14.14.①请求减免上供米。②用度牒换米。③减价粜常平米。④疏浚河道与修复六井(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解释:①请求减免上供米:苏轼知杭州时遇到大旱,饥疫并作,他向朝廷请求,免去了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使得米价没有大幅上涨,稳定了粮食价格,缓解了百姓的购粮压力。②用度牒换米:苏轼得到朝廷赐给的一百道度僧牒,用它们换米来救济饥民,直接为饥民提供了食物。③减价粜常平米:第二年春天,苏轼减价出售常平米,让百姓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到粮食,使百姓免受大旱带来的饥荒之苦。④疏浚河道与修复六井:杭州水泉咸苦,苏轼到任后,疏浚茅山、盐桥二河,复造堰闸,控制湖水的蓄泄,还修复了六井,使百姓能获取足够的淡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应对灾荒。(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15.D【解析】词作运用对比抒发今情,以互勉的语气,希望友人与自己共同振奋起来,不向逆境低头。16.答案示例(一)选填“欲”字。“欲”说明还未成为现实,头发要白还未白,这与他的年龄相符合。词人用“欲”白头表明处于年老的边缘,写出了两人虽已年长但贫困又不得志的境况。“欲”字也表现了词人意识到年华即将老去,要乐观对待逆境。(二)选填“也”字。“也”与上句“已”呼应,说明词人和内兄已经年老头白。写出了两人处于年老贫穷又不得志的困境,表现了词人对两人处境的感叹和无奈。同时也写出了词人意识到时光流逝飞快,要乐观对待逆境。17.(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尉改为蔚,遂改为邃19.①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②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20.答案示例:我的生命之河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它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最终汇蓄成了一片浩渺的湖泊。21.低空经济是通用航空的升格,它以地面垂直高度3000米以下为空域范围,其核心在于将新开放的空域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为各行各业赋能。(阐述特点准确2分,简明2分,有条理2分)22.C【解析】原句问号表疑问,有问有答,C项问号的用法与此一致。A、B项表内心的疑惑,无需回答,D项表反问。23.答案略[参考译文]材料一:苏轼任杭州知州时,这一年正遇上旱灾,谷物歉收和疫病一起发生。苏轼请求朝廷免除所辖区域(杭州)上供的粮食的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得到数百个度僧牒,卖出换取米粮救济灾民。第二年春天,将常平仓的存米减价卖出,老百姓才免受大旱之苦。杭州地处江海之间,水源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首次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口井,人民的饮水变得充足。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河和盐桥河,又建造水闸,把它作为湖水的储蓄与泄水的限度,再用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逐渐得到好处。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用来修长堤及维护湖泊,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于是取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并再次向朝廷请求,得到上百份度僧牒,招募人种麦。材料二:我恭敬地写信给门下仆射相公阁下:去年浙中地区,冬天雷电交加发了洪水,太湖的水四处溢散,春天的时候又连续下了很多天的雨,苏州、湖州、常州、秀州一带都是洪水,百姓只能到高处的田地种植稻米,来等待洪水退去。到了五六月,渐渐地分批种植,面积不到十分之四五,接下来又发生了旱情,因此早种晚种、高处低处的庄稼都受损害。自元丰以来,百姓食物的匮乏程度,是没有像今年这样的。我已经多次向朝廷上奏这件事,至今都没有批复,我担心各郡县的地方长官,并没有全部把实情上奏,而那些朝廷派到地方的使官,或许揣摩上司所愿意听到的东西,也没有全部把实情.上报。入冬以来,因为各个郡县关闭买粮通道,米价一斗升到八九十钱,涨价的势头令人感到害怕。这半个月以来,随着米谷的流通,价格才稍稍回落。然而浙中没有种植小麦,新粮是否能接续旧粮,只能等待来年秋天,而庄稼熟与不熟,也是不可知的。有粮食的大户人家,都吝惜不肯拿出粮食,照这种形势来看,不拿出官家的粮食,不能解决此忧患。从正月到七月,本州里外九个县,每日卖官米一千五百石,才可以平易米价解救饥民,计算下来应当用米三十一万五千石。现在本州常平除了兑出军粮外,只剩下十七万石,漕司答应从邻郡调来三万石,还少十一万五千石。实在没什么办法但事情又很紧迫,到了必须申告的地步了。我近来因为本州官舍破败,上奏请求二百道度牒,(售卖后)来修缮,未能获得允许。想要通过售卖度牒来招募人手向各个县买米,估计可以获得米二万五千石。然后减价出售,每斗六十,估计可获得钱一万五千贯。而且用这钱来修缮官舍,就是度牒一旦售出而获得两种好处。假使不是修缮官舍,朝廷因为饥民的原因特地降下圣恩,求到二百道度牒,仍然不是过度的举动,更何况可以取得解救饥民和修缮官舍两种好处呢?
广西省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广西省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答案
2025-04-05 11:40
13页
-
广西省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答案
2025-04-05 11:40
10页
-
广西省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答案
2025-04-05 11:40
17页
-
广西省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答案
2025-04-05 11:40
7页
-
河北省2025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四)地理(含答案)
2025-04-05 11:41
8页
-
河北省2025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四)数学试题(含答案)
2025-04-05 11:41
12页
-
河北省2025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四)物理(含答案)
2025-04-05 11:41
10页
-
河北省2025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四)语文(含答案)
2025-04-05 11:41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