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福州三中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格式:pdf页数:17页大小:3.3 M上传日期:2025-04-05 18:13浏览次数:88 侵权/举报

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十四次质量检查化学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Li-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目一号”气象卫星的光伏发电系统,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B.C919飞机上使用了芳纶纤维,芳纶属于天然纤维C.一种高性能涂料的主要成分石墨烯属于不饱和有机物D.“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氮化硼陶瓷,其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D【详解】A.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A错误;B.芳纶纤维,芳纶属于合成纤维,不是天然纤维,B错误;C.石墨烯是单质,不是有机物,C错误;D.氮化硼陶瓷硬度大、耐高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答案选D。2.合成新型聚氨酯的重要原料化合物G可由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n-1,化合物X为乙醇B.化合物F分子中最多有8个原子共平面C.1molG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D.该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且化合物E易形成分子内氢键【答案】C【详解】A.结合原子守恒可知,X为乙醇,n个E分子和n个F分子脱去2n试卷第1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个乙醇分子,链端的两端都留了一个发生缩聚的官能团,故p2n1,A错误;B.单键可以旋转,甲基上的三个氢原子最多可以有一个与分子共面,化合物F分子中最多有10个原子共平面,B错误;C.1molG水解会生成nmolH2C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molNaOH,C正确;D.该反应有小分子的乙醇生成,是缩聚反应,化合物E两个羟基较远,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易形成分子间氢键,D错误;故选C。3.解耦电解水可实现用电低谷期的过剩电力向氢能的高效转化,一种以多硫化物离子为介质的转化关系如图。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σA.1mol的Sx1中含有键数目为xNA1B.1L0.1molLNa2S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2C.用电低谷期生成1molSx得到电子数目为4NAD.用电高峰期生成11.2LH2时,发生还原反应的H2O分子数为NA【答案】A【知识点】22.4L/mol适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2-2-2-+【分析】用电低谷期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Sx+1=2Sx+2S+O2+4H,用电高峰2-2-2--期的反应方程式为:Sx+S+2H2O=H2+Sx+1+2OH。22【详解】A.Sx1中硫元素之间以单键相连,S-S键个数为x个,则1mol的Sx1中含有σ键数目为xNA,A正确;2----1B.Na2S溶液中存在S+H2OHS+OH,所以1L0.1mol•LNa2S溶液中含阴离试卷第2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子的数目大于0.lNA,B错误;2-2-2-+C.用电低谷期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Sx+1=2Sx+2S+O2+4H,O元素从-2升2到0价,有2个O变价,则生成1molSx得到电子数目为2NA,C错误;D.选项中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进行计算,D错误;故选A。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电极或离子方程式的为---A.将BrCl滴入NaOH溶液中:BrCl+2OHBr+ClO+H2OB.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4HSO4溶液混合:2+-+2Ba+2OH+2H+SO4BaSO4+2H2OC.将硫酸铬溶液滴入含有NaClO的碱性溶液中:3+22Cr+3ClO+8OHCr2O7+3Cl+4H2O+2D.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PbO2+4H+2e+SO4PbSO4+2H2O【答案】D-【详解】A.BrCl与NaOH溶液反应实际上是BrCl的水解反应,Cl与H2O电离的H+结合成HCl,Br+与OH-结合成HBrO,最后在与NaOH反应生成NaBrO---和NaCl,离子方程式为:BrCl+2OHCl+BrO+H2O,故A错误;B.等物质的量的Ba(OH)2和NH4H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2+-+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NH4+H+SO4BaSO4+NH3H2O+H2O,故B错误;C.硫酸铬溶液滴入含NaClO的碱性溶液生成Na2CrO4,离子方程式为3+22Cr+3ClO+10OH2CrO4+3Cl+5H2O,故C错误;D.铅酸蓄电池放电时Pb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PbSO4,正极反应式为+2PbO2+4H+2e+SO4PbSO4+2H2O,故D正确;故选:D。试卷第3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5.LiTFSI是一种亲水有机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B、C、D为同一短周期元素,C与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EC.Al3与E的简单阴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D.该化合物中只有A、C、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知识点】盐类双水解反应、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理解及应用【分析】结合图示可知,有4个C形成2个共价键,E形成6个共价键,C与E位于同一主族,二者应该位于VIA族,故C为O,E为S;A形成4个共价键,D形成1个共价键,且A、B、C、D为同一短周期,元素则A为C,D为F;B形成2个单键同时得到1个电子使整个原子团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故B为N,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N,不是O,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O>S,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H2S,故B正确;C.E的简单阴离子为S2-,Al3与S2-在水溶液中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该化合物中C、N、O、F元素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S不满足,故D错误;答案选B。6.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图1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B.用图2装置精炼铝试卷第4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C.用图3装置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D.用图4装置可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答案】C【详解】A.FeCl3溶液发生水解生成挥发性的氯化氢,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故A错误;B.用图2装置阴极发生氯离子的放电反应,故B错误;C.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体积迅速膨胀,说明浓硫酸检验脱水性,若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说明浓硫酸与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故C正确;D.盐酸检验挥发性,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D错误;答案选C。7.实验室提取桂花精油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①”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B.“操作②”为过滤,所得的石油醚可循环利用C.“乙醇洗涤”可提高桂花精油的收率D.“减压蒸馏”可防止桂花精油在较高温度下变质【答案】B【分析】向桂花中加入石油醚,充分振荡,过滤,分离除去不溶物,得到溶液,然后根据物质沸点的不同,将溶液进行蒸馏,分离出沸点低的石油醚和桂花浸膏,再向桂花浸膏中加入无水乙醇回流1小时,进行抽滤,并用乙醇洗涤固体残渣,充分回收桂花精油,将分离得到溶液进行减压蒸馏,分离得到桂花精油。【详解】A.“操作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操作,该操作名称为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A正确;B.“操作②”为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混合物,名称为蒸馏,所得的沸点较低的石油醚可循环利用,B错误;C.残留在固体上的桂花精油能够溶于乙醇,“乙醇洗涤”抽滤时的固体残渣,可试卷第5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提高桂花精油的收率,C正确;D.桂花精油不稳定,高温易变质。利用物质沸点随压强的减小而降低的性质进行“减压蒸馏”就可防止桂花精油在较高温度下变质,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8.高锰酸钾在工业中广泛用作氧化剂。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Fe2O3和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焙烧”中有K2MnO4生成。②20℃时各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KMnO4K2CO3K2SO4溶解度6.3811111.1/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焙烧”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B.通入CO2时,理论上生成的MnO2和KMn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若“焙烧”时加入的KOH过量,则制得的MnO2中混有含Si元素的杂质D.操作II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K2CO3【答案】D【知识点】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物质制备的探究【分析】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Fe2O3和SiO2等杂质)与KClO3在强碱性条件下焙烧,反应生成氯化钾、锰酸钾和水,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得到滤渣为氧化铁和二氧化硅,滤液含有锰酸钾,通入二氧化碳后,在酸性条件下,锰酸试卷第6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钾发生歧化反应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高锰酸钾、碳酸钾,根据高锰酸钾、碳酸钾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可以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高锰酸钾固体和碳酸钾,碳酸钾加入生石灰后,得到氢氧化钾,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A.“焙烧”时,根据已知有K2MnO4生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A项正确;B.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通入CO2时,“焙烧”生成的K2MnO4反应得到MnO2、KMnO4、K2CO3,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理论上生成的MnO2和KMn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正确;C.若“焙烧”时加入的KOH过量,SiO2也能与KOH反应生成K2SiO3,通入CO2后,K2SiO3与CO2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使制得的MnO2中混有含Si元素的杂质,C项正确;D.据表格中的溶解度,KMnO4的溶解度远小于K2CO3,所以KMnO4、K2CO3分离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KMnO4,D项错误;答案选D。9.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课题组利用一种“蓝”石墨电极(Li3P基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极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N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Li通过固态电解质向M极移动+-C.放电时,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Li+C+xe=LixC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理论上两电极的质量变化差为14g试卷第7页,共17页{#{QQABTYiUggCIABJAAQgCQwFSCkGQkACCCYoGwBAUsAAAgQFABAA=}#}【答案】D【知识点】原电池、电解池综合考查-+【分析】由图可知,N充电由LiNi0.6Co0.2Mn0.2O2-xe→Li1-xNi0.6Co0.2Mn0.2O2+xL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放电为正极,M为负极或阴极,据此解答。【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充电时,N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放电时,Li+向正极,即N极移动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