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4月)历史答案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4月)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45.1 K上传日期:2025-04-24 00:30浏览次数:253 侵权/举报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ABDCABDACBD【解析】1.河南二里头遗址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文化类型的铜铃在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出现,说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得以延续和传承,故选C项;A选项强调不同地区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共同文化元素所体现的一体性,更侧重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而题干更侧重于时间上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排除A项;铜铃的传播可能通过贸易、文化扩散等途径实现,而非必然依赖大规模人口迁徙,题目未提及迁徙的直接证据,因此这一选项缺乏充分依据,排除B项;多样性应体现不同地区文化各具特色,本土性强调文化起源于本地等,与题干信息不匹配,题干主要强调几个遗址铜铃的相似之处,排除D项。2.从新疆楼兰古城附近墓地发掘情况看,人骨架有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这体现了不同人种在此地出现,反映出人员的交流融合。出土文物中有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铜镜、弩机、钱币、简牍、汉文文书等,表明中原地区与西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密切交流。题干仅提及新疆楼兰古城附近墓地人种有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但未体现人口迁徙区域广泛,没有涉及更多其他地区的人口迁徙情况,属于过度推断,所以A选项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人种和出土文物所反映的交流融合,并未涉及边疆治理的相关内容,如治理政策、治理机构等,所以B选项错误。西域开发卓有成效一般侧重于农业、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成果,题干中没有相关开发成果的表述,主要围绕人种和文化交流,所以C选项错误。不同人种的存在体现了民族在人员方面的交融,中原地区文物的出土说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交融,这表明汉代民族交融内容丰富,既有人口融合,又有经济文化交流等,D选项正确。3.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在宫殿中,各国的使者穿着不同的衣冠朝拜唐朝皇帝的盛大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唐朝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受到世界各国朝拜,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繁荣,与题干中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众多国家和地区交流往来相印证,A正确。“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主要描述的是长安城内道路上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景象,侧重于城内的交通和世俗繁华,没有体现出对外交流,B错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描写的是从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的景色,反映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的奢靡生活等内容,与唐朝的对外交流无关,C错误。“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表达的是听到胡笳演奏《折杨柳》曲,勾起了对长安的思念之情,主要体现的是思乡情感,和唐朝对外交流没有关系,D错误。4.北宋太宗时期在忻、代二州修建沿边堡寨防御体系,采取“百人为屯,授田于旁寨,置将校领农事,休即教武技”的措施。这意味着在堡寨体系下,士兵既从事农业生产(授田、领农事),又在农闲时练习武技。题干中仅描述了堡寨体系的人员安排及生产习武模式,并没有提及该堡寨体系是否有效抵御了辽的进攻,缺乏相关信息支撑,所以A选项错误。因为堡寨体系中士兵被授田从事农事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农业开发,有利于边境经济的发展,该项符合堡寨体系中发展农事生产这一信息,所以B选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三冗”问题等,仅靠边境地区的堡寨体系发展农事和习武,不可能改变整个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C选项夸大了堡寨体系的作用,所以C选项错误。题干只是说让士兵从事农事,并没有提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相关内容,所以D选项错误。5.卫所军户由“军”向“民”转变,意味着其身份逐渐脱离军事体系,融入普通民户体系,军户子弟广泛参与社会事务,说明国家对军户的军事化管理减弱,原本强制性的军役义务可能被普通赋税替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客观上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控制,故选D项;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通常表现为强化行政或军事监管,而军户“民化”弱化了卫所军事职能,地方治理可能转向民政系统,中央集权未必因此强化,排除A项;社会阶层固化强调身份难以改变,但军户向民户转化恰恰打破了军事与民籍的界限,提供了阶层流动的可能,排除B项;卫所军户转为民户会导致卫所兵源减少、军事职能衰退,明朝中后期卫所制衰败正是军事力量削弱的表现,排除C项。6.题干中列举多种“主义”出现,重点在于展示思想的多元探索,并没有直接体现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主要倡导民主与科学等,这些“主义”的出现不能直接等同于新文化运动有局限,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主要围绕各种“主义”展开,没有提及工人运动相关内容,无法从题干所给信息得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结论,所以B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此时无政府主义对传统君权思想和封建进行抨击,自由主义主张约束政府,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不同“主义”纷纷出现。这反映出当时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国家发展道路和出路,C选项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故正确。题干中呈现的是多种不同“主义”,包括对传统封建思想抨击的无政府主义等,这体现的是思想的碰撞和多元,而不是新旧思想趋于调和。不同“主义”有着不同的主张,并非相互调和,所以D选项错误,排除。7.1941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川剧演员协会在重庆成立,田汉提出对川剧的改良意见。从改良意见来看,“改善艺术水准”有利于川剧自身艺术的发展。在抗战时期,“提高精神生活”“贯彻合作精神”等主张,有助于通过川剧这种艺术形式振奋民众精神,促进团结,服务于抗战大局。所以田汉的主张是基于川剧艺术发展与团结抗战的需要,A选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任何信息表明田汉的主张贯彻了中共对国统区戏曲工作的相关内容,没有依据,B选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在重庆(国统区)川剧演员协会的情况,并非敌后抗日根据地,C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已经正式建立,且田汉的主张主要围绕川剧改良,没有直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容,D选项错误。8.1950年时,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说法。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才确立的,所以选项A不符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予以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等生产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宣传画中“现在农民翻了身,家家户户生产勤”体现了农民因为土地改革(先行减租后土改)获得土地,从而积极投入生产,这有利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主要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以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调动地主抗日的积极性。1950年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此时实行的是土地改革政策,不是减租减息政策,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干时间和史实,予以排除。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废除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实现了解放。所以选项D中“废除私有制”说法错误,予以排除。9.“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正式提出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20世纪50—70年代,早于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时间。题干中涵盖了不同时期的科技成就,不能仅仅归因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所以A选项不准确,予以排除。“两弹一星”的研制时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并非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题干中的科技成就跨越多个经济体制阶段,不能简单说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科研基础,所以B选项不合适,予以排除。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在不同时期,众多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情况,并没有突出科技发展如何服务于社会需要这一内容,题干重点在于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果,而非科技成果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予以排除。无论是“全国勒紧裤腰带”集中力量研制“两弹一星”,还是众多省份、企事业单位和大量人员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以及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优越性持续发挥作用,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成绩斐然,所以D选项正确。10.材料中展示了古巴比伦人定义角度和弧长概念制定天体坐标体系,之后古希腊人继承,又传入印度,印度数学家有新发展,再到公元8世纪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这一系列过程体现了不同地区(古巴比伦、古希腊、印度、阿拉伯等)之间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在这种不同区域文明的横向交流中,文明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所以选项A符合材料所表达的文明在不同区域横向传播发展中进步的意思。纵向发展通常强调的是一个文明自身在时间轴上的演进,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古代到近代自身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传播交流,并非某一区域文明自身纵向的发展,所以选项B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古代帝国的扩张相关内容,主要是在阐述不同地区文明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没有体现帝国扩张与文明交流之间的关系,所以选项C与材料不符。多元共生强调的是多种文明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但材料重点不是强调这些文明同时存在的状态,而是突出文明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所以选项D不符合材料表达的重点。11.国家主权意识主要强调国家对其领土、政治等方面的自主掌控权。国家主权意识加强与“商人法”具有国际性特征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商人法”强调国际性更多是基于商业贸易活动在国际间的开展,而非国家主权意识加强,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国际法观念形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国际关系中诸多方面的法律准则。虽然国际法观念与“商人法”有一定关联,但近代国际法观念的形成并非“商人法”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主要原因。“商人法”的国际性更直接地源于商业贸易实践的需求,所以B选项不准确,排除。17世纪早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对外贸易空间不断拓展。英国商人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地区的法律差异等问题。为了保障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一套具有国际性的“商人法”来协调和规范不同地区商人之间的交易行为。所以对外贸易空间的拓展直接推动了“商人法”国际性特征的提出以及相关著作的问世,C选项符合题意。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比如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的出现,主要影响的是商业经营的组织形式和资金运作等方面。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与“商人法”具有国际性特征之间没有直接的、主要的因果关系,所以D选项不正确,排除。12.推动图书馆公共职能发展只是这一运动的表现或手段,并非根本意图。从材料整体来看,公共图书馆运动一系列举措背后有着更深层次与时代发展相关的原因,所以A选项不准确,予以排除。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图书馆运动通过立法保障、发起运动、消除限制等方式,使得更多民众能够获得阅读资源。民众通过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进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劳动力。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来掌握新机器、新技术。所以公共图书馆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这方面的需要,B选项符合题意。虽然公共图书馆运动朝着文化大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消除了诸多限制,但“实现”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尽管有这些努力,文化的完全大众化平民化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普及程度等,所以C选项错误,予以排除。公共图书馆运动确实为民众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理论上有利于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然而,这只是运动产生的一种可能的影响,相比之下,它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才是从更宏观的时代背景角度阐述其意义,D选项不如B选项全面、深刻,所以排除D选项。13.从图中数据来看,并没有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