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1 M上传日期:2025-05-01 00:06浏览次数:137 侵权/举报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地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广东顺德商人通过前往香港出差、探亲,把香港的电器买回来,进行测量、消化、吸收、改进,很快模仿出同样产品,这个过程被称为“反求工程”。随着“反求工程”不断发展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家电产业转移,顺德逐渐建立起了家电产业发展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反求工程”在顺德家电产业发展中起的主要作用是()A.营造发展基础 B.打造产品品牌C.开创核心技术 D.拓展销售市场2.我国港台地区的家电产业向顺德转移,是看重该地的()①劳动力数量②地理位置③市场规模④生产工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顺德家电生产产业集群的建立主要得益于()A内部竞争 B.外部联系 C.科技创新 D.宣传力度【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顺德商人通过对买回来的电器进行模仿制造,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在模仿制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家电生产技术,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A正确;根据材料,“反求工程”是把买回来的香港电器,进行测量、消化、吸收、改进,模仿出产品,这个过程应该属于技术学习,在模仿阶段尚未形成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仍依赖仿制,B、C不选;“反求工程”更多是制造环节,对拓展销售市场作用小,D不选。故选A。【2题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陆路及海运便利,且距离港台地区较近,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港台地区家电产业转入,②正确;根据材料,在长期的“反求工程”过程中,当地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工艺,生产基础较好,转移至顺德可以即时投入生产,④正确;家电制造需要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供应链支持,而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虽然劳动力成本是因素之一,但当时顺德工人工资仍比内地高,①不选;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家庭家电普及率极低,消费市场有限,③不选。故②④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D。【3题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反求工程’不断发展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家电产业转移”,说明顺德通过外部技术引进和产业转移,促进了家电产业集群形成,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的建立本质是通过“反求工程”的外部技术引进及政府主导的政策影响,早期技术、资本、市场均来自外部(香港/台湾),企业间协作多于竞争,A不选;结合材料中的“反求工程”可知,顺德的家电产业是通过消化吸收外部技术实现追赶,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快速复制、成本优势和产业链集聚,而非科技创新,C错误;且宣传推广在产业集群形成初期并非关键因素,D错误。故选B。【点睛】“反求工程”是顺德家电产业集群崛起的关键技术路径,其本质是通过拆解、分析和模仿现有产品来掌握制造技术。该发展模式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形成专业化分工,催化产业集群。古人类聚落的选址与自然环境、生产基础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变化对其空间分布及数量起主导作用。山东省中部及东部沿海多山地、丘陵,西部、北部以平原为主,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频繁。下图示意新石器时期四个阶段山东省古聚落分布演变,其海岸线的数次进退变化对古人类聚落分布影响较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新石器时期山东省古聚落演变特征为()A.由平原向山地扩展 B.由沿海向内陆推进C聚落先增多后减少 D.西部明显多于东部5.推测Ⅲ时期,山东省海岸线变化及气候特征分别是()A.向海洋推进气候干凉 B.向陆地后退气候暖湿C.向海洋推进气候冷湿 D.向陆地后退气候暖干6.与Ⅲ时期相比,形成Ⅳ时期山东省古人类聚落分布状况的可能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提升 B.海水大量退却C.洪水灾害频繁 D.人口数量增多【答案】4.C5.A6.C【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Ⅰ时期古聚落主要分布在中部山麓地区,Ⅱ时期数量增多并向东部沿海扩展,Ⅲ时期古聚落数量进一步增多且数量达到四个时期中的最大值,Ⅳ时期数量明显减少。故新石器时期山东省古聚落演变特征为聚落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观察图片信息,Ⅲ时期山东省古聚落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且西部、北部、东南部沿海地势较相对低平平原古聚落数量大幅度增加,中部、东部沿海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数量相对较少,最可能是Ⅲ时期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河流洪水威胁减弱,大片地势相对较低的平原地区由于更加适宜从事农业生产;且人类更多的向低海拔区域聚集,说明该时期气温相对降低,造成高海拔地区热量不足,而低海拔地区热量更加充足,适合农业发展和生活;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Ⅳ时期山东省古人类聚落数量明显减少,人口相应减少,且若生产力提升,人口数量应增多,聚落应呈增多趋势,与材料内容不符,AD错误;海水大量退却,沿海滩涂面积增加,适合农业发展的耕地增多,生产力提升,因而人口也应相应提升,聚落数量相应提升,与材料内容不符,B错误;该时期聚落大量减少,可能是该时期平原低地地区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仅中部部分地势较高的地区可以躲避洪水威胁,因而有部分聚落的分布,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例如,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人口较为集中,而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恶劣,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经济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政策影响:政府的移民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会直接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分布;水资源:在干旱地区,人口往往集中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土地的肥沃程度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该国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于2024年底与纳米比亚合资在当地建设海水淡化项目,预计2026年底前完工。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有效缓解纳米比亚水资源短缺的供需矛盾,并将有效带动纳米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下图示意纳米比亚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纳米比亚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是()A.南部国界附近 B.中部及西部沿海C.北部国界附近 D.东部内陆干旱区8.该海水淡化项目将有效带动纳米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①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②减少水资源浪费③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保障④提供就业岗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由图可知,纳米比亚南部地区虽然干旱,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较少),经济活动较少,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不如其他地区突出,A错误;纳米比亚中部分布有包括首都在内的众多城市,用水需求大;西部沿海地区有铀矿等工矿产业,用水需求大,西部沿海沙漠分布广,缺水更加严重,故中部及西部沿海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B正确;纳米比亚北部地区靠近奥卡万戈河等水源,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因此供需矛盾不如其他地区严重,C错误;东部内陆干旱区虽然干旱,但人口和经济活动较少,水资源需求相对较低,因此供需矛盾不如中部及西部沿海地区突出,D错误。故选B。【8题详解】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①错误;减少水资源浪费应从环境法规和居民意识等方面入手,建设海水淡化工厂对减少水资源浪费影响小,②错误;海水淡化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有效缓解纳米比亚水资源短缺的供需矛盾,为当地矿业产业等各类行业发展提供保障,③正确;还可以通过项目自身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有效带动纳米比亚经济社会发展,④正确。综上,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水淡化项目增加了淡水资源的供应,能够有效缓解纳米比亚长期以来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当地矿业等各类行业的用水需求,为这些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有利于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创造出众多的就业岗位,不仅能解决部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纳米比亚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项目提高了首都及西部沿海城市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稳定的水资源供应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聚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吐格尔明背斜地处塔里木盆地向南天山过渡地带,由断层活动和地壳运动共同形成,其顶部岩层已消失殆尽。下图示意吐格尔明背斜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断层活动对吐格尔明背斜形成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快岩层()A.张裂 B.抬升 C.挤压 D.弯曲10.吐格尔明背斜顶部消失的原因有()①冰川侵蚀②岩层破碎③风化强烈④流水侵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图示地层受地壳运动影响,发生明显位移。其中吐格尔明背斜处地层受岩层运动挤压后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背斜,超出岩层所能承受的应力后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并抬升,形成高地,即断层加快了吐格尔明背斜的抬升作用,B正确;弯曲、挤压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引起的,BD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断层分为张裂(正断层)和挤压(逆断层)两类,图中吐格尔明背斜形成断层并抬升主要是受地壳运动岩层挤压断裂作用引起的,而非张裂作用,A错误。故选B。【10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松散、破碎,易被侵蚀,②正确;该材料提到该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顶部岩层被风化侵蚀消失,而冰川侵蚀、流水侵蚀在该处几乎不会发生,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点睛】背斜构造是指岩层发生折曲时,其形状向上凸起的岩层。在一般平地上,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会形成中间古老,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云南南部的异龙湖由地壳断陷下沉积水溶蚀形成,为半封闭湖泊。20世纪50年代异龙湖为典型的草型湖泊,但随着湖区工农业发展,湖泊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现今成为典型的藻型湖泊,随之补给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图示意异龙湖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过程中,异龙湖发生的变化有()①湖水透明度提高②湖泊面积显著萎缩③陆源有机质贡献率明显下降④初级生产力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1985~2015年,异龙湖补给类型中()A.河流补给减少,地下水补给增多 B.地下水补给减少,冰川融水补给增多C.大气降水补给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 D.河流补给增多,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答案】11.B12.A【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过程中,湖泊面积显著萎缩,②正确;随着湖区工农业发展,周边河流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导致地表径流携带的有机质入湖量明显下降,陆源有机质对湖泊有机质来源贡献明显下降,③正确;工农业发展导致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湖泊,导致异龙湖初级生产力提高,藻类大量繁殖,湖水透明度下降,①④错误。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1985~2015年,异龙湖面积显著减少,汇入异龙湖的河流减少,河流补给减少,同时湖水水位下降,石灰岩下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异龙湖增多,A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补给和河流补给一直是湖泊重要的补给来源,无冰川及季节性积雪融水,BC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文特征:流量、结冰期、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水能、凌汛、流速。凌汛的条件:河流有冰期,流动方向低纬流向高纬。某月江淮地区在一次天气过程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