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5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答案
2025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答案
格式:pdf页数:6页大小:233.1 K上传日期:2025-05-01 02:10浏览次数:272 侵权/举报

2025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详解】A、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环状DNA,A错误;B、支原体入侵后,导致呼吸道粘膜受损,人体更易感染其它呼吸道病原体,B正确;C、支原体无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治疗支原体肺炎没有作用,C错误;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连续服用阿奇霉素会筛选耐药性强的支原体,但不会使其产生耐药性变异,D错误。2.C【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菌不含核膜和具膜细胞器,不具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对噬菌体产生抗性的机制不能说明细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C、由题意可知,荚膜多糖是噬菌体感染细菌所必需的受体,故荚膜多糖被降解的细菌对噬菌体能产生抗性,可能与噬菌体无法吸附细菌有关,C正确;D、亲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尾纤维蛋白不进入细菌内部,所以不可通过标记亲代噬菌体的尾纤维蛋白的方式对题中过程进行定量分析,D错误。3.A【详解】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平均初始质壁分离时间均比葫芦藓叶片细胞短,说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率快,细胞液浓度与0.3g/mL蔗糖溶液浓度差高于葫芦藓叶片细胞与0.3%蔗糖溶液浓度差,因此葫芦藓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错误;B、由图表可知,低温处理的叶片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间均比常温下的叶片细胞要长,低温处理的叶片质壁分离的细胞占比、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均显著低于常温下叶片细胞,说明低温处理的植物细胞失水速率变慢,质壁分离程度变低,B正确;C、表中数据表明,与常温状态相比,4℃处理的植物细胞的失水速率和质壁分离程度都降低,因此得出推论:植物细胞可通过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比如低温下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糖增多),使细胞失水减少,适应低温环境,C正确;D、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细胞代谢速率、抗逆性有关,该比值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抗逆性增强,D正确。4.D【详解】A、由细胞无氧呼吸过程可知,第二阶段消耗的NADH均来源于第一阶段,A正确;B、丙酮酸能量大部分留在了乳酸或乙醇中,B正确;C、无氧呼吸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图2显示水淹胁迫下,ADH和LDH的活性均提高,C正确;D、由图可知,水淹组和对照组相比,水淹组ADH和LDH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水淹组ADH的活性高于LDH的活性,所以水淹胁迫时,该植物根细胞以酒精发酵途径为主,D错误。5.C【详解】A、CcO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位于线粒体内膜,其损伤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A错误;B、根据题目信息,线粒体功能改变后,经过信号传导,引发细胞癌变,B错误;C、依据题干信息,当细胞中的CcO存在有缺陷时,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激活应激信号转导到细胞核,使促进肿瘤发生基因的表达量均上升,导致癌变,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无限增殖潜能,所以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基因突变后可能会使细胞周期缩短,C正确;D、用药物靶向促进癌细胞MCT的功能,可促进乳酸排出,进而减缓乳酸对细胞的伤害,促进肿瘤生长,D错误。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6.D【详解】A、甲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致,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B、甲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C、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丙置于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其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的每条子染色体中的DNA均为杂合链,均含有15N,所以丁中含15N的染色体有5条,C正确;D、牡丹结籽是有性生殖,可以产生新型品种,根上生苗属于无性繁殖,保留亲本一切性状,不能通过根上生苗培育新品种,D错误。7.C【详解】A、根据Ⅰ代的亲本和Ⅱ-2,结合图2中I-1分析可知该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I-1同时含有显性和隐性基因,根据Ⅱ-2、Ⅲ-2均只含隐性致病基因,可知表型正常的Ⅱ-3也含隐性致病基因,故I-1与Ⅱ-3基因型一定相同,B正确;C、由图2可知,Ⅱ-1只含显性基因,故Ⅱ-1体细胞内不含致病基因,C错误;D、由题可知,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06,那么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03,正常人群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1/1000×999/1000)÷(1-1/106)=2/1001,Ⅲ-2只含隐性致病基因,则其后代患病概率为2/1001×1/2=1/1001,D正确。8.C【详解】A、AHL的受体在细胞内,故AHL调控细菌行为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菌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A错误;B、由图可知,AHL由前体物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即AHL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且AHL可自由进出细胞,因此AHL可能是一种脂类物质;AHL进入细胞与受体蛋白LuxR结合,进而与启动子结合驱动Lux1基因的表达,Lux1为AHL合成酶,可促进AHL的合成,因此AHL的分泌存在正反馈调节,B错误;C、用AHL合成抑制剂进行处理后,AHL量减少,Lux1基因和青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量减少,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霉素的抑菌效果,C正确;D、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可以边转录边翻译,D错误。9.B【详解】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适应辐射现象表现为由一个祖先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新物种,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传粉者熊蜂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形态表现出多样性,不能体现适应辐射现象,B错误。C、由图可知,两者呈负相关,C正确;D、随着熊蜂体长值越大,越难以完全进入花冠内吸取花蜜,从而影响传粉,D正确。10.D【详解】A、Hcrt神经元细胞膜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量下降,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物质运输,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C、老年人Hcrt神经元之所以兴奋性增高,原因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K+通道KCNQ2/3数量变少,K+外流减少,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只需要低强度的刺激,就能使神经元兴奋,C正确;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使K+外流更少,觉醒持续时间延长,D错误。11.D【详解】CTL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从而不攻击自身正常细胞,这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自身耐受机制,A正确;B、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所以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有关,B正确;C、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利用单克隆抗体阻断免疫逃逸从而治疗癌症,而抗体增多可能会出现与自身正常细胞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错误地识别与结合现象,有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病,C正确;D、联合疗法治疗效果最好,从图a可以看出联合疗法组肿瘤体积最小,从图b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他组,联合疗法组活化的CTL数量最多,D错误。12.D【详解】A、实验中的玉米根横向放置,探究Ca2+在根向地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排除光对实验的影响,故本实验应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A正确;B、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相对于甲组,乙组对自变量的控制运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C、乙组根冠两侧均用含EDTA的琼脂块处理,丙组的根冠一侧使用含EDTA的琼脂块,丙组玉米根向上弯曲生长,乙组水平生长,由乙、丙两组推测Ca2+的分布不均可导致玉米根弯曲生长,C正确;D、由甲、乙、丙三组实验对照可知,含Ca2+少的一侧生长效果更好,自然水平放置下,远地侧生长效果更好。丁组的远地侧含Ca2+较多,无法比较其带来的抑制效果与远地侧带来的促进效果大小,故丁组玉米根不一定会出现向地性反应,D错误。13.A【详解】A、占域率是目标物种占据或利用的调查区域的比例,红腹角雉在某区域的占域率增高可增大其对环境的利用,有利于其种群繁衍,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红腹角雉是二级保护动物,而标记重捕法可能对其造成伤害,可用红外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进行调查,B错误;C、环境因素使群落在不同季节物种组成发生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而非群落演替,C错误;D、密度制约因素是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植物的嫩叶、果实以及昆虫的数量属于红腹角雉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14.C【详解】A、B尸体中的能量和C未消化利用的能量都属于B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正确;B、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若B同化的量减小,C的同化量一般也相应减少,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不变,即B→C的能量传递效率基本不变,B正确;C、若B呼吸的能量占其同化量的比例增大,则B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会减少,故B生长效率(生长量/同化量)会下降,C错误;D、若B为养殖动物,增大B的同化效率(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比例减少,使能量的利用率增大,D正确。15.C【详解】A、实验目的是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长期施用该除草剂的农田土壤中含有更多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操作Ⅰ共划线五次,第一次划线前灼烧灭菌一次,每一次划线后灼烧灭菌一次,因此共灼烧灭菌6次,B正确;C、某除草剂为含氮有机物,为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微生物,培养基中应该以该除草剂为唯一的氮源,除能降解除草剂的微生物形成菌落外,有些微生物可能以除草剂降解菌的代谢产物为氮源形成菌落,故Ⅱ过程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并非都是以该除草剂作为氮源的微生物,C错误;D、能降解除草剂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会有透明圈,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菌落中菌株降解除草剂的能力越强,D正确。16.D【详解】A、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需一段时间后从相关动物的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A错误;B、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分别经过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后,需要对抗体检测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扩大培养,才可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B错误;C、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培养过程中一般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无接触抑制现象,不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C错误;D、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故与亲代杂交瘤细胞相比较,若减少某条染色体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功能缺失,说明控制该抗体合成的基因可能位于此丢失的染色体上,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无水乙醇纸层析(法)(2)增加弱光胁迫下,胞间CO2浓度较正常光照下高(2分)(3)增大弱光胁迫下,光合作用消耗的能量减少,通过叶黄素循环耗散过剩的光能增加,说明Z含量增多,有更多的V经A转化为Z,所以(A+Z)/(V+A+Z)的数值增大(2分)(4)缩短叶黄素循环关闭所需时间,光能的耗散减少,使得大豆在叶片遮蔽时可以利用更多的光能,进而使产量提高(2分)【详解】(1)光系统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等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色素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分离各种色素所用到的方法是纸层析法。(2)若晴朗白天突遭雷阵雨,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NADPH减少,使得C3的还原减少,而CO2的固定不变,产生的C3不变,所以C3含量将增加。据表分析,弱光胁迫时,气孔导度虽然较正常光照下小,但是胞间CO2浓度却较高,说明此时不是因为气孔导度影响了光合作用,而是光照较弱,使光反应较弱,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速率,即气孔导度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3)弱光胁迫下,光合作用消耗的能量减少,通过叶黄素循环耗散过剩的光能增加,说明Z含量增多,有更多的V经A转化为Z,所以(A+Z)/(V+A+Z)的数值增大。(4)在强光下,叶黄素循环也会被激活,让过量的光能耗散,以保护叶片等免受伤害,设法缩短叶黄素循环关闭所需的时间,光能的耗散减少,使得大豆在叶片遮蔽时可以利用更多的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进而使产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