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专题08 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专题08 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20页大小:3.6 M上传日期:2024-03-03 21:43浏览次数:423 侵权/举报

专题08统计图表选择题解题技巧一、题型特点这种题目的材料是以数据表格或是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现,常见相关知识点有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河流径流量等。图表型选择题对考生的考查要求有以下三方面:(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问题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1.看。——题干、图名和图示。首先审题干,大致了解本题组所要考查的主干知识,关键信息。利用图名来了解图像所表现的主要内容,确定坐标图(平面直角)的具体含义,分清图示内容所表达的数据信息。2.读。——坐标和图例对坐标轴和图片所表现出的具体内容进行探究,联想到地理事物和地理内容,明确坐标轴之间所呈现出的具体内容与地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将所涉及到的各类已知信息进行填图;某些图像中所涉及到的坐标轴种类较多,防止数据出现问题,或是在分析数据过程中由于不严密导致的填错问题需要对刻度进行注重;当有多幅坐标轴时,要明确各类坐标所表现出的单位是否一致,同时判断数值方面所呈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数据相符;将坐标轴所表示的数据仔细研读,确定比例或数量方面的数据,防止偷换概念。3.联——读图内信息,联系图外的有关知识4.析——数值大小(1)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2)变化幅度(快、慢)特殊值:起点、终点、峰值、谷值、转折点出现的时间或空间5.用原理来解题分析坐标图需对其极值进行分析,例如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具体的变化过程联系地理科目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来发现其地理发展规律。三、坐标图与考点的联系我们在读图时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只能从表面上理解图意,不能联系其他知识点,是分析地理图表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地理图表判读技巧,还要注意引导、总结各类图表与考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统计图表等。【大气】1.气温随时间变化:(1)气温日变化(小尺度)[判读要点]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气温日较差[考点]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因素;地方时的计算(2)气温年变化(中等尺度)[判读要点]最高气温出现的季节;最低气温出现的季节;气温年较差[考点]描述气温特点、影响气温的因素(3)气温的年际变化(大尺度):全球气候变暖2.降水随时间变化(1)降水的日变化(小尺度)[判读要点]降水量峰值出现的时间[考点]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夜雨成因(2)降水的季节变化(中等尺度)[判读要点]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考点]描述降水的特点、影响降水的因素[关联考点]降水对水文特征、农业生产的影响(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尺度)3.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判读要点]气温曲线和气压曲线的变化趋势[考点]天气系统【水文】1.径流量随时间变化:(1)短时间(小尺度)内变化:(2)一年内变化(大尺度):判读要点:流量大小;峰值出现的时间(汛期、长短);谷值出现的时间(枯水期、长短);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位季节变化考点:河流补给类型【地貌】1.地质剖面图:[判读要点]地质结构类型的判读[考点]地质过程的判读;地质格局的影响2.河谷(床)剖面图:[判读要点]河谷形态、阶地、河床、堆积物[考点]: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河谷(床)形态成因或其他特征的成因【植被】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要素:【人口】1.某区域人口数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考点]人口数量变化及其成因2.某区域户籍人口、常住人口随时间变化[考点]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考向]高考题关于人口的考查一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当前我国人口问题。3.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考点]影响地租的因素4.三次产业比重随时间发展变化[判读要点]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趋势[考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镇化的标志(2017年全国I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图3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 C.③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解读】判读此类统计图的思路是:1.看题干和图名,再看横纵坐标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图例的内容,并把图例所反映的地理事象填注到图中,再提取图中点、线、柱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数值变化的趋势。通常,点状图和柱状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绝对或相对数量,而线状图则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第9题解析:在当地所呈现出的4条曲线分别为不同时段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并对应相应的时期做好相应的解读。根据常识,膜内温度较高,因此覆膜所带来的主要作用为保温,判断覆膜在此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分析本题的关键。判断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③④为平均气温有积雪时温度低,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④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排除③④。并且积雪会带来保温作用,因此在瑞雪年限降水较多,因此温差小。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大,体温较低,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正确答案为B。2.析数值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幅度(快、慢);判断横纵坐标所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一味的只看线、柱的高矮比较大小。第10题解析:图中为日平均气温,非当地平均气温高于零下16℃,膜内的温度会根据积雪的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其与日平均气温不一致,若存在较厚的积雪膜内温度变化差异不大,正确答案为C。3.析特殊值:起点、终点、峰值、谷值、转折点出现的时间或空间。读图内信息,并联系图外的有关知识。第11题解析:读图要点气温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图中气温日变化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分析图中气温日变化的最低值,约为日出时间10:00左右,最高值为北京时间16:00左右,当地最高温为14:00左右,由此联系本题考点地方时的计算。该地的地方时比北京大约晚2个小时,由此计算出当地约为东经90度。所以为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选D。(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2023·河北·高考真题)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据图可知(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C.厄尔尼诺状态在2020年最典型 D.2021年连续半年呈现拉尼娜状态3.2019年初,赤道附近(   )①太平洋中、东部下沉气流增强②太平洋中东部低纬信风增强③印度尼西亚可能发生旱灾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A.山地坡度 B.上部林带 C.山体海拔 D.基带类型5.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A.面积小 B.降水多 C.风力大 D.气温低6.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光照(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8.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2024·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省(区市)降水量(毫米)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用水量(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立方米)甲482.123.740.0183.0乙987.2714.2353.1605.09.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10.两省(区市)相比(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A.人口增长、社区改造 B.社区改造、政府引导C.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D.政府引导、企业参与1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A.产业分布均衡 B.产城融合加强C.空间结构单一 D.居住功能弱化(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下图a点P所示。任意点0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左图所示。图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劳动力比重(%)(   )A.少子化、红利化 B.多子化、年轻化C.少子化、老龄化 D.红利化、年轻化14.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15.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