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专题27 区域发展的主观题解题思维与模板(解析版)
专题27 区域发展的主观题解题思维与模板(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6页大小:5.5 M上传日期:2024-03-03 21:43浏览次数:461 侵权/举报

专题27区域发展主观题解题思维模板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一)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二)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2)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3)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4)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2.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三)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案例1】水土流失【案例2】湿地的形成及生态效益1.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气候:①降水量较多;②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微弱;地形: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土壤: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水文:凌汛,洪水泛滥;水网密度,水量充足等。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3.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按照“兴(评价兴起)——衰(存在问题)——治(谋求对策)”思路1.资源型地区开发条件评价思路2.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开发新的能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提供政策扶持;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恢复生态环境。三、城市的辐射功能(一)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因素影响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资源因素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人口因素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政策因素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发展做出规划影响城市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包括:1.城市等级:城市等级高,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好,与核心城市联系更密切,受辐射作用更强。2.经济基础: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规模扩大,对外辐射能力增强。3.交通:交通运输网络可加强对外联系,促进人流、物流等的传递。4.距离:距离越近,运输成本越低,联系越密切,受辐射作用越强。5.政策:等。核心城市的发展对其所在区域的影响分析:1.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距;2.区域产业体系结构更加合理;3.区域城市体系日趋完善;4.促进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四)增强辐射功能的措施1.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2.推动产业升级与转移,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产业带动;3.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4.发展科技、培养和引进人才;5.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四、地区产业结构变化1.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①区域的资源状况、②科技水平、③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④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2.产业升级的原因:3.企业产业协同(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措施思考方向答题术语发挥各地优势各地或者各产业需将各优势互补发展,××应发挥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土地、劳动力、政策优势打造产业链立足××研发,××应该积极发展××零部件制造业,构建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制造水平,向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竞争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区域运输效率产业人才的互通共享通过人才交流机制,形成产业人才的互通共享产业转型、转移升级、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园建设,挂钩帮扶,实现产业对接。1.(2024·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答案】(2)甲地该年梅雨季(节)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库(建成)蓄水,使得水库汛期下游径流量减少,甲地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3)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解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3)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3)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答案】(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通过合作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解析】(2)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最初是为售卖木材进行商业性伐木;为发展经济,大量开采矿产资源,森林受到破坏;城镇化进程加快,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种植园农场,破坏了大量森林;迁移农业使森林面积进一步减少。(3)土壤的变化:森林植被可以含蓄水源,保持水土,故森林的恢复可使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同时枯枝苦竹叶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合作的必要性: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有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全球迫切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把“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