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课件>必修下 第3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必修下 第3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格式:docx页数:16页大小:1.6 M上传日期:2023-11-10 23:47浏览次数:377 侵权/举报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世界格局演变[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素养目标] 1.搜集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的历史事实,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理解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运用比较法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体会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3.搜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文明区域的变化,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搜集相关史料,运用比较法比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走向整体的变化,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培养学生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人口迁移(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导致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2)概况: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3)结果: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2.物种交换(1)引入美洲的物种: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2)流出美洲的物种: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3.疾病的传播(1)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2)概况: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3)影响: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1.思维点拨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它一方面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另一方面也给各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2.问题思考(1)新航路开辟以后,人口迁移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 ①积极影响: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促进世界物种交换;促进美洲经济开发。②消极影响: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印第安人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罪恶深重;各种疾病传播蔓延。(2)阅读教材P40“历史纵横”:思考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的意义。提示 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3)试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对下图作以解读。提示 解读: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印度洋贸易(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在印度洋的贸易中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逐渐占据优势。(2)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2.大西洋贸易(1)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2)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知识图解 罪恶奴隶贸易中的三角航程3.太平洋贸易(1)随着中国对白银需求的增长,葡萄牙人便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流入澳门的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2)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3)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1.思维点拨(1)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场是以西欧国家为主导的,以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为主要途径,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自身实力。2.问题思考材料 非洲到处在流血……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原文有改动这段材料反映了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 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更加贫困落后。三、早期殖民扩张1.葡萄牙(1)在亚洲:16世纪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2)在美洲: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2.西班牙(1)在美洲: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2)在亚洲: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3.荷英法: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格局: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2)对亚非拉: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3)对欧洲①引起商业革命: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②引发价格革命原因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表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影响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③欧洲崛起: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误区警示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虽从海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但两国并未将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将之用来购买荷兰和英国等国的奢侈品。最终西、葡两国很快衰落下来,荷兰和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深化理解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一方面,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使相对孤立的地区以商贸活动的方式联系起来,被动地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从世界市场获取的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品又以贸易方式流向世界各地,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3.问题思考(1)阅读教材P42“教皇子午线示意图”图片及文字说明,如何评价“教皇子午线”的划分?提示 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瓜分全球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葡这两个殖民先行国家在航海大发现时代的矛盾。(2)阅读教材P42史料阅读:如何理解“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提示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西欧资本主义获得发展,这一切都瓦解着封建制度。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1.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的流动(1)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往来,这一横跨东西半球的“交换”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2)动植物的交换: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等也流向世界各地。(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在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4)人口的迁徙: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5)疾病的跨界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2.人类认识世界视野和能力的改变(1)地圆学说的证实:随着地理大发现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大地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发生了飞跃,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和各自轮廓,对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形状有了正确的认识,地球及相关问题的学说和地理知识逐步普及到全欧洲和全世界。(2)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能够观察天体,确定经度,绘制地图;数学的发展,包括微积分的发展,准确论述曲线和弹道,加上各种金属技术的发现,使得火炮的使用日益广泛。史料实证史料一 图一 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二 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阅读图一和图二,从“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视角,结合所学,对两幅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提示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各地文明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史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原文有改动依据史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提示 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历史解释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的商路中心和贸易枢纽。(2)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3)从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各民族从孤立分散开始走向整体世界。(4)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影响1.对欧洲的影响(1)“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品流通量增长;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2)“价格革命”: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权威。(4)欧洲地位: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的西欧成为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西欧,世界格局开始改变。2.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美洲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传入中国,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客观上为明清时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外交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文化上,“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中国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3.对殖民地的影响:殖民者对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