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习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2022·海安高三期中)明代的内阁,阁臣无定员,入阁的品级无限制,选派阁臣的方法也无严格规定,或皇帝钦命,或录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密荐,或由吏部九卿科道官会同推举,或经推举后,由皇帝选定。以上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封建制度下行政效率日益降低B.内阁并非法定的行政中枢C.群策群议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官员的权势过大制约皇权2.(2022·嘉兴高三选考)明太祖、成祖等有为之君“于奏章有所制定后,口授学士笔书之”。宣宗宣德年间“始令内阁杨士奇等于中外奏章,用小纸墨书,贴于奏章,进呈皇帝,谓之条旨,一曰票拟”。上述变化( )A.说明内阁的性质和职能逐步发生改变B.体现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C.是司礼监太监参与政事的根本原因D.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3.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设、宋素卿分道入贡,互争真伪。市舶中官赖恩纳素卿贿,右素卿,宗设遂大掠宁波。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浙江市舶司,中日正常贸易中断。据此推知( )A.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实行B.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C.对外贸易受到基层质疑D.市舶贸易导致倭患严重4.(2022·临沂模考)明嘉靖年间,蒙古各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不满足于朝贡马市贸易,强烈要求更大规模的、包括民间贸易和生产资料交换在内的互市贸易。他们甚至大兵压境,明廷连年抗战,兵费浩繁和财政匮乏,不得不考虑蒙古的要求。为此明政府( )A.在长城沿线设置重镇,派驻重兵B.设立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C.开放民间私人交易的民市、小市D.设立会馆以供商人停宿、储运5.(2022·天津红桥区一模)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长三角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 B.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C.地方自治不断加强 D.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6.(2022·山东中学联盟高考押题)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7.(2022·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联考)顺治十年,世祖在分析社会制度和历代统治体制时指出:“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根据材料可推知清初统治者( )A.准备照搬明朝的政治体制B.意图维护封建礼教纲常C.借鉴了明朝治国理政制度D.仅仅研究盛世管理体制8.(2022·天津河东区二模)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 )A.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遏制地方官僚腐败 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9.(2022·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联合考试)有学者指出:“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世界各主要地区从区域时代进入全球时代,近代国家主权思想和运动以及国际法的一些原则也一定程度影响中俄两国,并在尼布楚谈判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尊重和应用。”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A.确定了中俄西段边界B.引发了清政府统治危机C.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D.改变了清政府的外交政策10.(2022·聊城二模)针对臣下与缅甸往来文书中有劝缅甸“归汉”的措辞,乾隆帝指出:且传谕外夷,立言亦自有体,乃其中有数应“归汉”一语,实属舛谬。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况我国家中外一统,即蛮荒亦无不知大清声教,何忽撰此“归汉”不经之语,妄行宣示,悖诞已极。这一言论体现了( )A.大一统国家认同意识 B.对外政策的开明开放C.强烈的尊卑等级观念 D.中缅关系的平等融洽11.(2022·广州高三年级调研)据载,清代顺治、乾隆年间,荷兰使节来华6次;康熙年间,葡萄牙使节来华2次;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使团来华2次。这一时期,西方多次遣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朝贡贸易B.尝试建立顺畅贸易通道C.传播先进技术D.改变对中国的贸易顺差12.(2022·济南三模)晚明苏州地方官黄希宪说:“吴中五方杂处,日食甚繁……吴所产米原不足供本地之用”。江南所需的粮食的一半是从湖广、江西及皖南运来。雍正帝在朱批中道:“朕知江浙粮米历来仰给于湖广。”这主要是由于江南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 B.农业发展迟滞C.生产技术落后 D.奢侈习俗风靡13.(2022·黄冈调研)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C.海外贸易非常繁荣D.自由雇佣劳动日益普遍14.(2022·德州高三模拟)黄宗羲认为,“天下之治乱”在于“万民之忧乐”,而非在于一家一姓之兴亡。君、臣皆应将天下万民作为治理天下的中心,臣子应将其对君主的“忠”移至天下万民,应将天下百姓作为其出仕、服务之首要对象。该主张( )A.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C.凸显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D.推动了明末清初社会变革15.(2022·潍坊模拟)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16.(2022·泰安二模)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参观西洋画、千里镜,聆听西洋音乐后,赋诗“始知天地大,到处有开辟。人巧诚太纷,世眼休自窄。域中多墟拘,儒外有物格。”这反映了作者( )A.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造中国文化B.对西方文化持较为肯定的态度C.认同西方近代思想传入的影响D.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文化观念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材料二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并概括这一变局的突出表现。(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晚明历史大变局”这一历史现象简单谈谈你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插图郓哥大闹授官厅(第二十六回)材料二 这个道:“我们也有些侥幸:拿这二十两银子买猪羊去。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帐儿,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棉衣)过寒,却不是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材料三 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家……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tǎnɡ,皇家府库)钱粮,采办杂料……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清]曹雪芹等《红楼梦》第四回选取两则或以上材料,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代,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农艺学的进步,土地收获量有了提高。定额租制又逐步取代分成租制,以及押租制的推广,保证了地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以至额外的收益。同时,由于工商业发展特别是人口飞跃增加,粮价大幅度上升,在乾隆当政的六十年间,江南米价陡涨四倍。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更多土地,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粮食。所有这些,都驱使着人们热衷于购买土地。正如有人描述的:“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20.王守仁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物简介李时珍(1518—1593年)李时珍三次应试不第,后弃儒学医。为深入系统研究历代药物,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达湖广、江西、直隶等地的名山大川,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张居正(1525—1582年)张居正年少得志,二十三岁中进士,后任内阁首辅。任职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张居正改革使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暂时缓解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宋应星(1587—约1666年)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连续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守仁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 由材料的表述可知内阁成员的选拔方式多样,可由皇帝任命,可由吏部推举,最终决定权始终在皇帝手中,且内阁成员流动性极强,能够极大地巩固皇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明朝的法定机构,不具备实质性的权力,故选B项;材料只表述了内阁相关内容,未涉及其他机构,故看不出行政效率是否低下,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群策群议,排除C项;内阁是皇权至上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排除D项。2.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宣宗宣德年间,内阁逐渐掌握了票拟权,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上升,故选B项;自明成祖设内阁以来,内阁的性质即为顾问性质的秘书机构,其职能是为皇帝提供建议,故其职能与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司礼监掌握批红权,为制约内阁,加强皇权,设立司礼监参与政事,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排除D项。3.答案 B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于宗设大肆掠夺宁波,因此给事中上书认为倭患起于市舶贸易,于是政府下令严禁海外贸易,故选B项;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朝廷官员认为倭患起于海外贸易,故不是受到基层的质疑,而是受朝廷官员的质疑,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推行海禁政策后,倭患问题依然严重,对东南沿海造成巨大破坏,戚继光抗倭后,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4.答案 C解析 明朝中后期
单元检测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Word版含解析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单元检测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023-11-23 22:15
19页 -
单元检测十六 文化交流与传播+Word版含解析
2023-11-23 22:15
7页 -
单元检测十五 经济与社会生活+Word版含解析
2023-11-23 22:15
8页 -
单元检测九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
2023-11-23 22:15
8页 -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307高二英语答案(定稿)
2023-11-23 22:15
6页 -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2307终版高二历史参考答案3
2023-11-23 22:15
2页 -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答案6.29
2023-11-23 22:15
2页 -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数学答案71
2023-11-23 22:15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