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届华附三模历史试题
2023届华附三模历史试题
格式:pdf页数:10页大小:636.1 K上传日期:2023-11-26 10:17浏览次数:262 侵权/举报

2023届高三综合测试历史2023年5月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后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思想,这反映了A.分封体制影响广泛B.先秦思想一脉相承C.民本思想源远流长D.统治理念逐渐转变2.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职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还出现了关于租税徭役的内容。这些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据此可知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B.商品经济非常繁荣C.契约观念逐渐流行D.经济立法程序严格3.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C.传统的华夷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4.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第1页,共10页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A.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B.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D.提高监察谏议的效率5.明朝设立了老人制,规定在里甲之内,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有见识,而为大众所敬服者,每里推选三名老人,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督导人民勤务农桑,劝告人民遵守“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六伦之教训。这一制度的目的是A.加强地方治理B.推动礼法结合C.规范地方行政D.弘扬儒家文化6.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这反映了民族企业时期代表企业企业口号企业行为19世纪60—90年代继昌隆缫丝厂还哺祖国施米、施药、赠诊、开办义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通大生纱厂振兴棉业、实业救国办学堂、资助革命20世纪30年代民生事业公司宁举丧,不受奠仪关闭工厂、捐助抗战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7.1921至1927年间,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公里达到29170公里,平均每年增长4663公里,从1908年至1926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2400余辆。”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8.历史档案展现了1939年2月前中共在河北邢台农村开展几次群众性运动的概况:首先开展反毒禁赌运动;其次开展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再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围绕上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层政权建设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重要主题B.对农村的社会改造是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一步C.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核心步骤D.民众的组织与动员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主要措施9.据1954年8—9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的民意调查,在受访的法国民众中,43%的人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A.法国与美国对抗的加剧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第2页,共10页C.西欧各国要求外交独立D.中国的外交表现赢得了国际认可10.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材料反映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按劳分配方式全面推广C.经济体制改革得以深化D.城乡工资差异渐趋平衡11.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历代法老调集大批劳力围绕尤姆湖周围建起一道长约30千米的大坝,又在大坝上修建了水闸和水渠,使得尤姆湖与尼罗河相通,便于农业生产灌溉。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B.反映了古埃及农业领先世界C.体现了法老的独尊D.得益于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12.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后,在帝国境内的主干道旁树立了一些大型圆柱并把公告、法令雕刻其上。如发掘于德里北边密拉特城的“阿育王柱”就写到“朕思虑如何造福百姓,不惟朕之亲属及首都居民,要滨江百姓亦能蒙受恩泽”。通过这种方式,阿育王的统治思想传播到整个印度。由此可知,阿育王统治时期A.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国家B.国家治理手段不断发展C.多元文化实现高度融合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13.1822年荷兰联省国王威廉一世创立了“荷兰全国工业促进总会”,他不但捐赠国家土地,还认购了40%的股票,而且向其他认购者担保5%的红利;普鲁士政府继续经营该国大部分的矿场;1833年法国议会决定兴建法国铁路网;1842年奥地利政府也决定兴建铁路网。由此可知,19世纪A.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扩展B.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家治理模式C.铁路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D.部分欧洲政府扶持工业的发展14.下图是“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的意大利C.哥白尼的“日心说”讽刺教会的腐朽D.近代科学兴起之前思想已初步解放15.下图为苏俄国家瓷器厂于1921年绘制的“俄国革命瓷盘”,用于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瓷盘正面绘有红色工厂和手拿锤子的工人图案,但是瓷盘背面同时绘有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标第3页,共10页记与苏俄的镰刀锤子标记。因为保有尼古拉斯二世标记能让瓷盘在国外卖出更高价格,缓和外汇紧张的情势。由此可知,新生苏维埃政权俄国革命瓷盘正面俄国革命瓷盘背面A.采取新经济政策并取得初步成果B.在帝国历史与现实政治之间妥协C.注重提高艺术品的意识形态价值D.经济实力增强但外汇储量备不足16.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后,以美苏双方为主导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在客观上时间协定名称1963年《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1967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A.扩大了美苏全球争霸范围B.缓解了紧张的国际局势C.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预示着军备竞赛的结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第4页,共10页图一炎黄涿鹿之战图二西周分封形势图图三春秋形势图图四战国形势图——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材料二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第5页,共10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时间事件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16世纪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1879年停止。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1901年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1914年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1963年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964年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1999年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运河主权。材料二自从1903年美巴运河条约签订以来,巴拿马的反抗斗争就从未中断过,特别是埃及于1956年将苏伊士运河成功收归国有,以及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使巴拿马备受鼓舞。1959年,巴拿马民众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以及两次进入运河区的“争取主权的进军”,并与运河区的美国驻军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1977年9月17日,美巴两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新条约》,运河基本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美国将把运河区领土的大部分归还给巴拿马,由美巴来共同经营和养护;2000年前,两国将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对运河进行营运控制,美国有权在其现有的运河区驻军保卫运河;美国在运河区的全部军队2000年才会撤出。——摘编自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说明。(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简析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原因。(6分)第6页,共10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疫情当作天气亢旱,雨水不调的产物。——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材料二西人则不然。(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衢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1894年5月25日)材料三对于鼠疫,1890年代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美]班凯乐《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10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的华人居民为什么反对政府的防疫行动。(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人民日报》(People’s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报道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