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A【解析】B项,“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文中只提到“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C项,“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错误。根据材料二“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可知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D项,“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错误。根据材料三“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可知“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之间不是并列关系。2.(3分)C【解析】“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误。根据材料二“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3.(3分)B【解析】“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依据。4.(4分)①引证法,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例证法,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③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5.(4分)①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韩愈、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等)②“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川江河,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陶渊明、阮籍、苏轼、王维、王绩等)(每点2分)6.(3分)C【解析】A项,“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错,文章只是说老景想模仿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的样子,在门头上悬一块匾,甚至刻“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都无所谓,没有说目的是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B项,“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错误,这语文ML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QQABYQSEggCAQhBAAQgCUwHACAOQkAGCAKoOQAAEIAAAwRNABAA=}#}一动作只是写出了老晋的懂行,雕刻技艺高超,和他最终的选择并无关联。而且后文老晋选择“一日三秋”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字好雕。D项,“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错误,老晋最初雕“一日三秋”并无担心,就觉得少费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7.(3分)C【解析】“‘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错误,“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线索,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说的老景请老晋雕刻门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晋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时才涉及门匾内容更换为“一日三秋”的情节。8.(6分)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②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每点3分)9.(6分)①褒:老晋手艺一流,维护东家利益。他长期从事木雕工作,手艺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数一数二;不让陌生人在院子里长待,以免东家的房屋、财产被意外破坏。②贬: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选择雕刻门匾的内容时,以笔画少、费工夫少为标准,对门匾的内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计较。(每点3分)10.(3分)ADF(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11.(3分)C【解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错误。结合“李宫的玄孙叫李假”分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曾祖父。12.(3分)A【解析】“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错误,原因分析不对应,应该是“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结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分析,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而因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13.(8分)(1)(4分)百姓行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能)像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对待结尾,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从事”“如”等各1分,句意2分)(2)(4分)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即”“然”等各1分,句意2分)14.(3分)①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顺其自然。②抛弃你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语文ML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QQABYQSEggCAQhBAAQgCUwHACAOQkAGCAKoOQAAEIAAAwRNABAA=}#}15.(3分)C【解析】“‘细琐’指人们采撷众芳所用的琐碎时间”不正确,从原诗意思看,“细琐”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人们所采撷的那些细碎琐屑的花(即“众芳”)。故选C。16.(6分)①诗人以庭菊自况(答“喻君子”亦可),借庭菊因“移时晚”而“不堪摘”,感慨自己生不逢时;②借庭菊晚开不被采撷,难以“升中堂”,感慨自己迟迟不得重用;③借庭菊“空长大枝叶”感慨自己空有一身才华;④借庭菊“缠风霜”感慨自己如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凿户牖以为室有室之用(每空1分,错、漏、添字均不得分)18.(3分)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等)②触手可及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等)(每空1分,所填成语错一字该空不得分)19.(4分)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记载了经过两个打箔人6~8小时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的制箔过程。(修改1处2分)【解析】原句语病:①“约3万多锤”赘余,去掉“约”或“多”;②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上“的制箔过程”。20.(4分)①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②比喻,把“老行当”比喻为“老酒”,生动形象地强调了老行当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修辞各1分,结合句子分析修辞特点各1分)【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答案。21.(3分)A【解析】文中“颜色”指色彩。A.色彩。B.面子、荣光。C.脸色。D.本领。故选A。22.(6分)①对视网膜刺激较大语文ML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QQABYQSEggCAQhBAAQgCUwHACAOQkAGCAKoOQAAEIAAAwRNABAA=}#}②相比于蓝光是否损害视力③蓝光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不同(每句2分,满分6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23.(60分)【审题指导】审读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孔子的话切入,说明了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要求;第二部分援引李泽厚先生对孔子的话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内涵,探讨如何进行自身修养,阐明其中最大的问题为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准绳。审读要求:从驱动任务上看,“身份驱动”为“当代青年”,即需从青年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具体写作时要从对周围人的观察的角度入手,来谈自己的认识。从写作要求上看,考生应结合材料内容,写出自己对自身修行的思考和感悟。【立意指导】角度一:求真务实,不凭空臆测。从“毋意”的角度出发,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有真凭实据,不能凭空臆测,不胡乱揣度,否则会引起种种矛盾、带来一系列问题。角度二:广泛听取他人意见。从“毋必”和“毋固”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自己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不应独断、固执己见,要广泛听取周围人的意见。角度三:学会换位思考。从“毋我”的角度切入,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即要换位思考,多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例文立意)【例文】学会换位思考《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高标准、严要求。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大家,尚且如此严格要求自己,那么,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不懈怠对自己的要求。我们处理事情不应当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而是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独木不成林,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森林中的一员。每个个体在成为“自己”的同时,对其他个体来说其实也是“他人”。置身于社会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人都会有所感受。正如一位妈妈告诫孩子不要在地板上乱蹦乱跳时所说的那样,“你的地板是别人的天花板”,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量。语文ML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QQABYQSEggCAQhBAAQgCUwHACAOQkAGCAKoOQAAEIAAAwRNABAA=}#}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良性品质,是评判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尺度,这往往也会成为衡量一个人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更进一步来说,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本质上是一种善意。在特定或具体的情境中,“考虑”和“被考虑”的双方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而当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相冲突时,应多考虑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角度考量,难免会疏忽自己的感受,这就对人性的趋利本能发起了挑战。我们经常听人说:“他是舒服了,可我还难受着!”或者“我考虑他的感受,那谁考虑我的感受?”此时,考虑他人的感受,就要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忽略自己的感受,收敛自己的某些触角,将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朝着有利于他人感受的方向进行修正和调整——这是一种对高尚人格的自觉追求,是对人性趋利本能的超越。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行事时需始终秉持谨慎的态度和自我反省意识。凡事多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谨慎思考,是对自己接下来要做之事的自我反省、自我改进,是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完善。做事前“三思”,方能言行谨慎,戒除狂妄与肆意,避免伤及周围人的感受。与此相反,不考虑他人感受之人,做事往往不经深思熟虑。行事草率不仅会伤害他人,也终会因为不断降低自我要求的标准,而影响到自己的品格。如果每个人都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关注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言谈举止是否影响了他人,或许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雅”行为。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温情,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及其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坐上车子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风驾云上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语文ML参考答案·第5页(共6页){#{QQABYQSEggCAQhBAAQgCUwHACAOQkAGCAKoOQAAEIAAAwRNABAA=}#}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尽力为我著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部书,分上下两篇,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答案
2023-11-27 21:42
6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数学答案
2023-11-27 21:42
7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物理
2023-11-27 21:42
2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英语
2023-11-27 21:42
5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2023-11-27 21:42
4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政治
2023-11-27 21:42
5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2023-11-27 21:42
6页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
2023-11-27 21:42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