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官学、私学紧密相关,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而“君子”是联结二者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官学,是指周朝官方之学,官学受教育的对象主体是贵族子弟,也包含平民百姓。官学主要教授《诗》《书》《礼》《乐》。官学的教授内容与孔子开创的私学之教并非没有关联,孔子曾教诲其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以及传授七十子之徒“礼乐之教”,都说明了私学和官学的共通性。开办官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地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但官学随着周室的东迁而逐渐没落,春秋时期,官学已经严重失能。至孔子时代,官学失能现象愈演愈烈,孔子曾说“学在四夷”,感叹官学的没落。官学没落,私学便乘势兴起并延续了官学的职能,先秦儒家君子观念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孔子大力提倡私学,主张君子“文”“质”兼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华君子文化。不过,应该注意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君子”的培养理念,与周代的官学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首先,从培养目的上看,官学追求“德行”“道艺”与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相一致。开办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是为了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重“道艺、孝悌、仁义”在官学失能后并没有彻底消失,儒家将其延续下来并使其成为自身学说的核心。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迹中亦有体现。从“德行”“道艺”来看,孔门培养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学生,和官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既有“德”又有“艺”。后世往往将“君子”视为抽象的道德概念,实则与先秦儒家的理念不甚相符。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官学主张“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和“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相一致。孔子对《诗》《礼》的重视,于孔鲤承庭之训可见一斑。《诗》学、《礼》学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仍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在当时的宴会饮酒、朝聘祭祀、诸侯盟会等政治活动中,无不渗透着《诗《礼》精神,如孟瘙子曾嘱咐其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孔子的《诗》教、《礼》教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与周制在当时仍然施行有关。孔子教育理念中“文质彬彬”之君子是集仁、知、勇三达德于一体的贤能之士。再次,从官学的“兴贤”职能来看,官学通过三年一期的“大比”之制,选贤举能,使俊杰之士进入行政系统,为国家治理提供人才保证。官学下移后,士人入仕往往借助师长的荐举,如孔子“使漆雕开仕”、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等。这些通过师长举荐的士人,需要得到师长对其“德行”与“道艺”的肯定,否则是无法被荐举的。战国时代儒家对弟子“德行”“道艺”的要求则更加严苛,要求弟子“言必称师”“不悖师说”,否则绝无入仕之可能。(摘编自马爱菊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私学传承了官学的部分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君子”理念将官学、私学联结起来。B.官学没落只能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私学的兴起,使先秦儒家的“君子”观念得以发展。C.后人常常认为“君子”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这与先秦儒家的理念完全不相符。D.孔子注重教授《诗》《书》《礼》《乐》,可能是想培养出“文质彬彬”的君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明确“君子”理念联结官学与私学的重要性,再紧扣“君子”行文。B.文章在展开论证时,注重将官学和私学进行关联分析,以凸显二者的紧密联系。C.文章先阐述官学和私学的共通性及私学兴起的背景,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D.文章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详实而又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私学不同,官学并不是为了普及国民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B.孔子主张君子应该“文”“质”兼备,这是对周代官学理念的直接传承。C.官学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使得孔子特别重视培养弟子的“德行”和“道艺”。D.如果师长肯定了某人的“德行”与“道艺”,他就可能被师长举荐而入朝为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几千年来,人们把从水中捕获的鱼带到人类世界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把它当作食物。捕鱼来吃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在英文里,“鱼(fish)”和“捕鱼(fish)”是同一个词。然而,“鹿”和“猎鹿”却不是,“野猪”和“猎野猪”也不是同一个词。捕捞野生鱼类是一种古老的技能。在日本冲绳县的一个洞穴里,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个距今至少有3万年之久、用贝壳制成的鱼钩。在北京近郊,人们也发现了一具4万年前的人类骨骼化石,对其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个原始人吃了很多来自河流湖泊的鱼。如今,全球渔业每年捕获的鱼约达1万亿条至3万亿条,这些鱼为世界上大约1/3的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白质来源。对渔民而言,特别是从事小型渔业的渔民,他们的生活仍然与鱼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尤其在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不清楚自己吃的食物来自哪里。在英国,近1/5的儿童认为炸鱼条是用鸡肉做的。通常,一条鱼死去很久之后,人们才能接触到它。这时,它的头、鳍、器官和骨头已不见了,只剩下用塑封袋整齐包裹着的残余部分,或是用罐头密封起来的残骸。同样,就像牛排不会让联想到哞哞叫、正在咀嚼食物的牛一样,那些白色和粉色的肉片也几乎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条野生的活在辨别鱼类时,这种认知断层则更为明显。我们都知道牛长什么样子,但对许多鱼的外表仍然很陌生。在英国,人们每年吃掉7万吨大西洋鳕鱼,即大约每人吃掉1公斤,但只有1/3的海鲜消费者能认出这种2米长的鱼。它们的身长比人类的手臂要长得多,身体表面有闪闪发光的青铜色斑点,下巴上挂着与山羊相似的白色胡子。只有不到1/5的英国消费者能分辨出长满斑点、身体扁平、两眼突出向上、嘴巴扭在一起的是鲷目鱼,而身形似子弹、通体银色、长有宽大嘴巴的是鲲鱼。以上这些还都是餐席上最受欢迎的鱼类,就更别指望人们能够认出那些只偶尔出现在菜单上、鲜为人知的鱼类了。比如海鲂,俗称多利鱼,这种鱼背鳍上的棘形如“莫西干头”发型,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有大理石花纹以及带金边的大斑点;还有一种鲂鱼,全身呈猩红色,身体两侧各有3条手指状的鳍条,用于感知海底的食物。除了我们吃的鱼,还有一些鱼因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而为人所知。在全世界各种文化中,都有关于鱼的故事,它们讲述了人们对这些深海居民的固有印象和常常相互矛盾的情感。神话中的鱼既可能是善良友好的,能给它们的人类同伴带来好运、繁荣、复兴和智慧;也可能是暴躁易怒且危险可怕的,就像变幻多端的恶魔,能引发洪水、暴风雨和地震。有时是出于自愿,有时是作为惩罚,神仙们会变成一条鱼,或是双腿变成了鱼尾。在许多国家,原始版本的美人鱼故事通常阴森恐怖,令人不适。那些被驱逐的女人逃到水里,化身为美人鱼,然后诅咒、折磨遗弃她们的人类,并引诱他们去死。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非常渴望改变自己半人半鱼的样子,于是心甘情愿与海妖做交易,割掉舌头,将鱼尾换成一双人类的腿。她觉得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碎玻璃上,却心甘情愿忍受这种痛苦。这些故事大多反映了人们难以理解鱼类的心理障碍,因而更谈不上喜欢甚至同情。鱼类似乎缺少任何我们能够解读并理解的情感,它们的嘴唇没有微笑的弧度,只是一成不变地噘嘴,仿佛永远在发脾气。当你把手放在一条活鱼身上时,可能感觉像在触碰超市冷冻柜里的死鱼一样冰冷,这种冰冷的感觉不像任何活物能够散发出来的(并非所有的鱼都是冷血动物)。我认识一些人,他们之所以不愿在海里游泳,是因为害怕碰到冷冰冰、黏糊糊的鱼。要克服这种恐惧,最好的办法不是任由这些臆想中的鱼游过,对其视而不见,而是把头埋进水里,仔细瞧瞧它们。(摘编自海伦·斯凯尔斯《鱼的好奇心:关于生命、海洋及一切》,王小可、谭然译)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学家在日本冲绳县发掘出一个用贝壳制成的鱼钩,在北京发现吃过鱼的人类骨骼化石,都可证明早期人类生活与鱼有关系。B.渔民熟悉鱼类,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与之相关,而多数消费者不清楚自己吃的鱼类的来源,是因为他们所关注的只是食物的味道。C.在英国,大约每人每年会吃掉一公斤大西洋鳕鱼,令人遗憾的是,只有部分海鲜消费者能认出这种身长比人类的手臂长得多的鱼。D.在许多国家,原始版本的美人鱼故事并非人们如今普遍听到的那样,通常是阴森恐怖、令人不适的,有的版本的美人鱼甚至是邪恶的。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捕获鱼的最重要的用途是食用,这一观念历经数千年而未曾动摇,但“猎鹿”“猎野猪”与“捕鱼”的目的完全不同。B.文章第二段引用具体数据说明多数鱼类消费者对鱼的陌生,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从活鱼到鱼肉的联想能力。C.对于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鱼类,很多消费者尚且不能识别,就更别指望他们能够认出偶尔出现在菜单上的海鲂、鲂鱼之类的鱼了。D.海伦·斯凯尔斯认为,人们因为害怕碰到冷冰冰、黏糊糊的鱼而不愿去海里游泳,而且她认为这种恐惧心理是有办法可以克服的。6.关于鱼的故事能反映出人们大都存在难以理解鱼类的心理障碍,你如何理解这种心理障碍?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家书方敬近郊的村庄都驻满了军队。我们学校也来了两排人,他们暂时在这里静候命令。四年了,他们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战争到战争,但他们仍艰苦地干着。午后休息时,篱笆旁有三个兵正起劲地争论着。“四川不好,天干没有收成,米贵得要命,你看湖南的米多便宜。”一个说。“四川不好?哪个说没有收成?这两年半收,你不晓得,是奸商园积,想发国难财,米才贵的。”另一个不服气地反驳着。“四川有些山高水低的好地方呢。”第三个说的倒是句老实话。我站在后面失声笑了。三个回头看见我在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开始谈着。那个说四川不好的,个小精悍,说话急促,是地道的湖南人。当我问这个部队哪省人最多时,他便骄傲地说:“当然是湖南人!”那个年轻的四川人说:“我看哪个队伍也少不了四川人。”那个默默不语的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老一点,结实本分,没有军人的气息。他盘坐在草地上,卷着烟叶,善良地笑着。于是我故意引他开腔:“你打过仗没有?”他摇摇头,脸红了,好像做了亏心事似的。也许他在想一个军人怎能没打过仗呢。年轻的四川人说他从前在乡下种庄稼,也是四川人。我说我也是四川人。“你?”老点的兵似乎不大相信:“这连还有一个四川人,没有在,一共三个四川人。”他纯粹的土话流露着家乡味,一份乡情便从口音传到了心里。此后偶尔碰见,彼此总笑着打个招呼。站岗时,他背着枪踱来踱去,每逢我经过,他多少带点羞怯。有一次,他同一个弟兄在桥头闲谈,远远看见我,就偷偷指着我说:“他也是个四川人!”元旦晚上,我去打水,碰着那个老点的同乡,打了个招呼,我顺口说:“今天过年。”“乡下人只会过旧历年。”“你有几个年没有在家里过了?”“就一个。说起年,我就想起好久没给家里写信了。”“你也常接到家里的信吗?”“没有,从来没有接到。”他自己倒发过单挂号①,在湖南,在广西发过。都没有回信,不晓得收到没,他怪惦念的。我安慰他:“收总是会收到的,有回信你也收不到,你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嗯嗯!
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新教材卷)数学试题
2023-12-01 11:13
15页 -
福建省莆田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答题卡
2023-12-01 11:18
3页 -
2023年秋季五校联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三 生物学科(手写准考证号)
2023-12-01 11:18
1页 -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3-12-01 11:20
7页 -
2023-2024学年昆明一中月考四数学试卷
2023-12-01 11:20
4页 -
2023-2024学年昆明一中月考四数学答案
2023-12-01 11:20
7页 -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12-01 11:21
13页 -
曲靖一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综答题卡
2023-12-01 11:21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