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格式:docx页数:9页大小:80.8 K上传日期:2023-12-01 13:50浏览次数:187 侵权/举报

2023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边塞是唐诗中习见的主题和题材,边塞诗当然会在诗中使用一些边塞地名,包括当时的和过去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汉族的和非汉族的。在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加以探索的问题:在某些诗篇里所出现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高适《燕歌行》诗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即张守珪。据史,他曾多次大破契丹。诗篇就是以这些事实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榆关即今河北省东部的山海关。碣石应当就是今河北省昌黎县东南的碣石山。蓟北,指蓟州(今北京密云)以北。契丹故地在今内蒙古中部。张守珪从范阳(今北京)出兵和契丹作战,取道碣石以出榆关,征人思乡,则从蓟北回首,这都是符合当时情势的。在这篇诗中,和上述三个地名发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山。大漠和瀚海指今内蒙古中部到西部的沙漠地带,它们位于契丹的西边,按照唐人从沿海进军的道路,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飞羽书于瀚海的。至于狼山,也就是狼居胥山,则更是远在今内蒙古西部,与契丹全然无涉。由此可见,后举三个地名乃是用典而非写实,即以汉人和匈奴作战暗喻张守珪和契丹作战。榆关、碣石等地名则是一个现实的系统,而瀚海、狼山等地名则是一个比拟的系统。但四句连贯而下,浑然一气,只有细加寻绎,才能使人感到在方位上有问题。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就不止于唐代边塞诗中的地名有方位不合、距离过远这种现象。沈括《梦溪笔谈》云: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有雪中芭蕉。此难与俗人论也。为了要突出地表现袁安宁愿僵卧雪中挨饿,也不肯在大家都困难的时候去乞求帮助,增加别人的负担这一主题,画家实写了雪景,也写了当地雪中所不可能有的翠绿色的芭蕉,以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格,显示出他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也没有被困难压倒的精神。这样,就比只一般地去写出雪中萧条寒冷的景象,更加有效地塑造袁安的形象和表现作品的主题。在《红楼梦》里,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所记的事应在北京,却掺杂了许多回忆想象的成分,所以有很多江南的风光”。成为江南风光突出的表现的,是栊翠庵的红梅花。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第五十回又写了薛宝琴等人作《咏红梅花》的诗,并由宝玉去庵中向妙玉讨了一枝梅花。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同意《红楼梦》中存在着这些“回忆想象的成分”的。他们有的举出许多书证,考出“北方亦可植梅”,企图肯定这部小说在细节描写上的绝对真实性。总的来说,俞先生所言,“此等处本作行文之点缀,无关大体,因实写北方枯燥风土,未免杀尽风景”,这是对的。若单就这两回赏梅、咏梅而言,则它是作家所乐于描写的众姊妹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之前,有海棠社、菊花诗、螃蟹咏;在这之后,又有桃花社、柳絮词。它们写的是冬、秋、春三个不同的季节,在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方面都显示了各自的特色。按照曹雪芹的美学观点看来,在大雪以后放晴的天气里,还有什么花木比盛开的红梅更加鲜艳和吸引人呢?又还有什么安排比将雪中盛开的红梅放置在那位外冷内热的妙玉的修行之处更富于象征性呢?它不但使众人赏雪赏花的兴致受到鼓舞,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新加入姊妹们行列的薛宝琴等三人的诗才得到表现,而且还进一步地暗示了妙玉和宝玉之间的微妙关系。因此,即使红梅本非大观园中所能有,但在这两回书里,却成为非有不可的事物了。现在,我们应回到本题上来,研究一下出现在唐人边塞诗中的地理上的矛盾现象。唐代诗人们之所以不顾地理形势和军事行动的实际,使其作品中的地名出现互不关合的方位或过于辽远的距离的情况,很显然地是为了更突出地表现边塞这个主题。由于汉、唐以来,中国和外国、汉族和非汉族在相当长远的年代和非常广阔的区域里有过情况极其复杂、和战都很频繁的接触,所以诗人们在反映当前事件的时候,就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事件,在反映某一边塞地区的时候,也往往会联想到另一边塞地区。作品中出现地理方面的矛盾现象,是和用典这一艺术手段分不开的。汉是唐以前唯一的国势强盛、历史悠久的统一大帝国;汉唐两朝有许多可类比的地方。因而以汉朝明喻或暗喻本朝,就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总的说来,唐人边塞诗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领略边塞将士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既然古代诗人们不一定要承担提供或绘制历史地图资料的任务,那我们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也就无妨忽略这些“错误”了。我们都知道,艺术的真实是根源于生活的真实,所以在创作中,作家们应当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但是艺术又并非自然和历史、社会的机械的翻版,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点一滴地都符合生活真实及科学要求。只有并不拘于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够获得更高级、更集中的典型性。(摘编自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适《燕歌行》中的出现的地名大漠、瀚海和狼山在情势上互相矛盾,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B.从唐代边塞诗人到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家,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常常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C.王维《袁安卧雪》雪中芭蕉的景致并非机械地翻版自然和历史,具有比完全写实更为突出的艺术表现力。D.《红楼梦》中海棠社、桃花社有关情节写的是众姊妹的春季文化生活,表现了有关人物的形象特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人边塞诗常出现的方位、距离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影响了这些诗歌的艺术价值。B.高适《燕歌行》地名的方位问题不易被发现,展示了诗人高妙浑然的用典技巧。C.作者总体上认同俞平伯的有关观点,并对俞平伯的观点进行进一步论述和补充。D.作家的创作既要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又要不拘于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划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3分)()A.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5.有学者在讨论岳飞《满江红》真伪问题时认为:“以地理常识说,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的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林,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南宋时属西夏。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结合本文,评价前述观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三(节选)沈从文①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湾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②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③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说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④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⑤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⑥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苞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⑦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⑧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潭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⑨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⑩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⑪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⑫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了,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⑬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用大量笔墨介绍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和碾米过程,交代了当地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关系,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内容,详写三三对钓鱼者的不同态度,略写三三吹唢呐、喂鸡等事情,情节安排详略得当,轻重合宜。C.小说的叙事节奏富于变化。开篇以碾坊为中心交代环境,镜头切换迅速,叙事节奏很快;而以钓鱼为中心叙事是特写镜头,节奏较慢。D.小说写水车“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十分形象,拟声词“咿咿呀呀”有着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7.下列对本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