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绵阳南山中学高中2021级高三零诊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邹平谌伦伦审题人滕涛丁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和杜甫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李杜”并称也成为惯常用语。然而这一并称的生成与定型过程却颇为复杂,并为聚讼千年的李杜优劣论埋下了隐患。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曰:“唐人一时齐名者,如苏李、燕许皆兼以文笔为称,其专以诗称有大历十才子、咸通十哲等目。至李杜、王孟诸合称,则出自后人,非当日所定。”前者即所谓的“时称”“时议如此”,多数得到当事人认可。如苏颋与张说皆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称“燕许大手笔”。这种并称的双方或多方大都具备某种相似的特性,虽然也偶或引起个别作家的不满,但总体上比较稳定,后人的争论也较少。后者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一方身后的影响力较生前有了某种变化,具备了与另一方齐名的条件。基于这种原因形成的并称往往先天不足、争议不断,特别是后人对某一方的评价出现变动时,争议就更大,往往成为后人比较其优劣的根源所在。李杜并称就是如此。李白早年即“大名寰宇满”,既与陈子昂并称“陈李”,亦位列“饮中八仙”。杜甫本人虽“自谓颇挺出”,却长期处于“碌碌饱饭行”的状态,他生前也并未取得堪与李白相当的影响力。李杜并称的最终确认与杜诗渐为他人接受,跟元稹、韩愈等人对杜甫的推尊有很大关系。贞元十年,元稹在《代曲江老人百韵》中用“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一句开启了李杜并称的先河,稍后为杜甫撰墓志铭时再度使用了这一称谓。元稹密友白居易也接受并使用了这一说法,韩愈更是多次将二人并举。从元和年间起,李杜并称开始频频出现在韩愈笔下,如元和元年《感春四首》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元和二年《荐士》云:“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在《调张籍》中也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古人非常重视排序,在极为讲究品第的唐朝更是如此,“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即曾公开表示对“王杨卢骆”这一排序的不满。李杜并称的生成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排序之争。杜甫生前诗名远不如李白,中唐时期陡然出现李杜并称之说,自然免不了受到他人的攻讦。韩愈、元稹和白居易虽然使用了“李杜”这一称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将李、杜二人的诗歌成就等量齐观,并称的背后也隐藏着作者们各自的偏好。具体而言,韩愈的李杜并称,有特意抬高杜甫地位之意;元稹的李杜并称,隐含着扬杜抑李;白居易的李杜并称,起初也与元稹一样扬杜抑李,但经过与韩愈论战后,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在《李白墓》中对李白的文学成就有了较高的评价,在《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中也对李、杜二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形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述。贞元、元和之际,杜甫的地位仍处于上升态势,尊杜者甚至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杜李”(见顾陶《唐诗类选后序》)。此后杜甫的地位还在一路上升,北宋后期更是登峰造极。随着崇杜思潮的愈演愈烈,李白与杜甫的排序之争进一步促进了李杜优劣论的展开。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罗时进先生曾指出“唐代文学研究充满着争论,而争论的出发点往往即源于并称”(罗时进《唐代作家并称的语言符号秩序与文学评论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而并称中的排序问题也是争论的关键。实际上王安石早就发表过“唐人并称无关优劣”的议论:“名姓先后之呼,岂足以优劣人?……当时甫、白复以能诗齐名,因亦语‘李杜’,取其称呼便耳。”(郭子章《豫章诗话》)若能参透此点,再从源头上探讨李杜并称的先天缺陷,方可走出因并称和排序而引发的优劣论怪圈。(孟国栋《李杜并称与李杜优劣论的根源》,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照胡震亨对作家并称情况的归纳,“大历十才子”形成于当事人生前,“李杜”形成于当事人身后。B.考察中国诗歌史可知,形成于当事人生前的并称不会引起争议,形成于当事人身后的并称则争议不断。C.杜甫生前诗名远逊李白,元稹“扬杜抑李”,首将李杜并称,这为后来的“李杜优劣”论埋下了隐患。D.作家并称意味着他们在创作上产生的影响力相当,李杜并称的稳固性随着杜甫地位的提高而得以增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陈述了读者熟知的李杜并称这一事实,再提出本文讨论的核心话题与主要观点。B.第三段在论述元、白、韩诸人的推崇对李杜并称定型的作用时,特别强调了韩愈的贡献。C.杨炯不满“王杨卢骆”的排序,可见唐人讲究品第、重视排序,也证明并称中的排序暗示优劣。D.大量引用古今学者观点并指明文献来源,突出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写作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到当事人认可的并称总体较稳定,而出自后人的并称常被某一方影响力和评价的变化左右。B.从元和年间起韩愈多次将李杜并称,这标志着李杜并称的完全形成并被文人集体认可与接受。C.李杜并称形成过程漫长而复杂,反映了杜诗价值与艺术是逐渐被人们发现与认可的这一事实。D.根据王安石关于“唐人并称无关优劣”的观点,尊杜者改“李杜”为“杜李”实在没有必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晴朗无云的夜晚,你仰头望天,可以看到数万亿英里外的星星发出的光芒,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击出的陨石坑也清晰可见,而低下头,你看到的只有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仅仅下到距地面十码,我就觉得已远离人世间,这里,最初在古海洋大陆架上形成的石灰岩层闪闪发光,我看得入了迷。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8页)地下世界牢牢保守着它的秘密。直到最近二十年,生态学家才追踪到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这些真菌将单独的树木连成了彼此联通的森林,而这一活动已经持续了数亿年。2013年,在中国重庆发现了一个拥有独立天气系统的洞穴网络:大团的水汽在巨大的中央洞穴中聚集,冰冷的尘雾如云层般在远离阳光的洞室中飘荡。在意大利北部一千英尺的地下,我沿着绳索滑到了一个空旷的圆形石室,满地都是黑色的沙堆,地下河从中横贯而过,踩在沙堆上,就像穿行在漆黑星上的无风沙漠中。为什么要往地下去?这样做完全是反本能的,既违背理性的意愿,恐怕也少有人会心生向往,特意把一件东西埋入地下,大都出于某种隐蔽的目的。而从地下取回一件东西,无一例外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但是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地下的世界,乔治·佩雷克在《空间物种》中写道:“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放平吧。”而我想反驳:“努力让自己把目光投得更深吧。”对于人类栖居的这个具有深度的世界,“水平视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目前处于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本应一直被埋藏的东西自行露出了地面,让我们无法再忽视,那种强烈的侵入感令人愕然。在东西伯利亚的森林里,一个巨型坑洞在不断软化的土地上张开了血盆大口,它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袒露出已有二十万年历史的地层,当地的雅库特人称它为“地下世界入口”。在英国,近年来的酷暑使得古代建筑遗迹纷纷闯进人们的视野——罗马时期的观测塔、新石器时代的围墙……陆续被揭开面纱,就像大地上的麦田怪圈,从空中俯瞰即可辨认。格陵兰岛西北部,冷战时期的一个导弹基地在五十年前被封在冰盖下,如今它即将重见天日,里面储存着数十万加仑的化学污染物。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写道:“问题不在于地层中埋藏着那些东西,而在于它们非常持久,比我们的寿命更久,而且有朝一日会裹挟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它们就像是‘沉睡的巨人’,从‘深时’的睡眠中被唤醒。”“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方式让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它的计量单位是“世”和“宙”,而不是“分”和“年”,它的载体是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漂移的地壳板块,深时通向过去也通往未来,五十亿年后,随着太阳能量的耗尽,地球也会落入黑暗,我们正踮着脚尖站在边缘处。我们要警惕这种逆来顺受的思维,实际上恰恰相反,深时应当是一种更加激进的视角,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而不是变得无动于衷。理解深时可以敦促我们思考:自己眼下的所作所为,会给我们身后的生命乃至后世留下什么?用深时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本认为恒久不变的东西便有了生命,万物的欢乐跃入我们的眼睛和头脑,世界再一次变得丰富离奇,充满生机,冰川有了呼吸,岩层有了潮汐,山脉经历着蜷缩与伸展,石头有了跳动的脉搏。我们栖居的地球,生生不息。(摘编自罗伯特·麦克法伦《深时之旅》,王如菲译)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8页)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伯特·麦克法伦不认同乔治·佩雷克应该用水平视野去观察世界的观点,他认为人们比任何时候都要理解地下世界。B.面对东西伯利亚森林中巨型坑洞“张开了血盆大口”“吞下数以万计的树木”这种环境异变,人们会感到惊愕与恐惧。C.当诸如冰盖下冷战时期的导弹基地等事物带着我们从未意识到的巨大力量卷土重来时,会给人类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D.通向过去与未来“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是地球的漫长历史,“深时之旅”就是探索和认知地下世界隐匿的黑暗。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对脚下世界知之甚少,可能跟探究地下世界违反人类本能、人们对“往地下去”这种事情缺乏热情有一定关系。B.为了说明发现地下世界秘密并非易事,文章列举了林地土壤中的真菌网络、重庆的洞穴网络以及意大利地下石室三个例子。C.说起地下世界,人们总是将其与恐怖、黑暗等词语相联系,充满恐惧和厌恶,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把目光投得更“深”。D.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6.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哪两种不同的行为?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引力李广田这是一条相当冷静的街道。年久失修的青石道路,是非常崎岖而又污秽的。将要落下去的大太阳从街的一端斜照过来,照得这里稀稀落落的人影子更显得凌乱了。她本来是十分疲倦的,她心里的疲倦实在比她身体上的疲倦更沉重,更有压力。她之所以肯来到这敌伪统治的学校中教书,也许是为了那些青年,也只有在那些好学的青年身上,她才能找到一种工作的意义。她只顾埋着头走着,而且越走越急,疲乏已渐渐消逝,匆促的脚步使她几乎碰到了一个老妈妈身上。她抬起头来才知道已经到了应当转弯的地方。她向太阳下去的方向望去,西天是一片红霞,灿烂辉煌,好像一片锦绣。道旁一块平地上生着一片柔嫩的小草,这一片刚在萌发的春草,为晚霞所照耀,那颜色既不能说是鲜明可也不能说是黯淡,是一片喜悦,也是一片忧愁。她想起他上次来信说过的:“我们每天步行百十里,我们走在荒凉的山谷中,道路是窄狭的,满铺了碎石子,走起来真如同攀登一座刀山。我的鞋子完全磨破了,有时又须穿过荒草地,有时又须踏过泥潭,……我们的道路是艰苦的,然而我们的行程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的前面充满了希望,你不能听到我们响彻在山间的歌声,真是遗憾,每当我看到一处佳丽的风景,我就不能不想起你……”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8页)他半年来一再地来信叫她走开,叫她去找他,但她如何能走得开呢?一个女人,拖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冒着种种危险,万一被敌人检查出来怎么办呢?她有种种理由不能走,她就一再地回信说叫他回来。第二天一早她刚要出门,却又碰到弟弟,弟弟从口袋里取出一封已经拆开过而又由敌伪检查机关重封起来的信:“孟坚的信不能再由公司里转了,幸亏这公司与日本人有关系,还可以通融,但长久下去也容易出大乱子。”她的手有点打颤,眉头紧紧地锁着,默默地读着孟坚的来信:“你一再地劝我回去,我回去干什么?我不但不能回去,而且我也许就要走开,因这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诊试题(语文)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诊文综考试题卷
2023-11-17 17:23
10页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诊理综试题
2023-11-17 17:23
12页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4届高三突击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模拟测试 英语答案
2023-11-17 17:23
8页 -
南山中学高2021级高三上期10月语文答案定稿 ---学生自主解析版
2023-11-17 17:23
8页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科数学答案
2023-11-17 17:23
4页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答题卡理综
2023-11-17 17:23
2页 -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4届高三突击班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模拟测试 语文答案
2023-11-17 17:23
9页 -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综答案
2023-11-17 17:23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