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群文练4 责任担当(小说+文言文)(限时40分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甘于牺牲、勇于担当的读书人,正是他们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勇于担当的胸襟宇量和士人风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大医(节选) 马伯庸1904年7月3日,关东。一对留着辫子的关东父子,穿着日本兵的衣服。在这对父子身后,还跟着足足两百多个男女老少,俱是一样装扮。在这支诡异的队伍最前头,是一个和尚。这些村民来自关东盖平县的沟窝村,一个很不起眼、很穷的山村。前两天,一个叫觉然的游方和尚来到村里,向村长方大成提出个古怪要求:他想请村里出两百号人,去附近的老青山转一圈。什么都不用干,转一圈就行,但去的人都得换上日本陆军军服——这个他负责提供——事成之后,衣服归村里作为酬劳。此时已近午时,不知不觉,这支古怪的队伍钻出了老青山,爬上山麓旁的一片浅绿丘陵。带路的觉然和尚突然慢了下来,似乎在提防着什么。方大成见他形迹古怪,不由得多留了点心。他突然注意到丘陵上方有一群灰大眼在盘旋,久久不肯落下。灰大眼在飞鸟里最是护家,它们不肯飞远,说明这片林子里有巢;它们又不敢落下,说明林子里有人,而且人数不少!方大成一惊,忙要开口提醒觉然。可他话还没说出口,就听见坡顶响起一片炒豆般的枪声。头顶无数子弹如暴雨般倾泻在沟窝村村民的头顶……方大成神智还算清醒,但伤口血流不止,十分吓人。方三响知道首先要止血才行。他从父亲怀里掏出一盒洋火和烟斗,干烟叶烧成灰往伤口上抖落,又在附近薅了几把刺儿草和耧斗菜,拿嘴嚼碎了敷上。这都是老猎人止血的法子,方三响常年跟父亲出门打猎,手法熟练得很。“三响,三响,别瞎忙活了!”方大成道,“先瞅瞅你自己的腿,别落下残疾。你得想办法回去!”“要走一起走!”方三响抿着嘴。方大成急道:“你得把还活着的乡亲们都带回去,他们都是被我带来的,不能全死在这里!这是咱们方家的本分!”方三响抬起眼来,环顾四周,只见沟底密密麻麻躺倒了一大片,蓝的军服,黄的泥浆,红的鲜血,混杂成一片刺目的色彩组合。整整一个多时辰过去。方三响给二十几位轻重伤员做了止血处理,一盒洋火用得干干净净。有几个村民一边接受着处理,一边痛骂方大成猪油糊心,竟然把这么多人送上死路。方三响心中恼怒,可一想到这是方家本分,也只能忍气吞声地低头忙活。然而他实在精疲力尽,眼皮子变得愈加沉重,不由得昏睡过去。不知睡了多久,方三响感觉有异。他猛一睁眼,发现一个大胡子洋人正趴在自己小腿上,仔细用镊子扒拉着什么。他下意识要缩腿,却被旁边一个穿纺绸短衫的中国人给按住了。方三响认得,这是辽阳的一个医生,叫吴尚德,曾去村里瞧过几次病,远近名声颇好。方大成虚虚问道:“吴先生,到底是咋个回事?”吴尚德缓缓坐下,盯着方氏父子:“老方,你们可是上了日本人的当啦。那个觉然和尚是个日军间谍,他用几百套旧军服为饵,骗取你们冒充日军部队,好让俄军误判日军的主攻方向。”方大成气愤地猛一捶地,怒不可遏。过了一会儿,又问道:“那吴先生,你和这位……怎么会来这里?”“咳,此事说来话长!”吴尚德又说开来。俄、日在东北这一场大战,让无数中国平民流离失所,伤亡惨重。偏偏大清宣布局外中立,无法出手施救。消息传到上海,有一位叫沈敦和的善长仁翁集合各界贤达,成立了一个“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对东北同胞展开民间救援。魏伯诗德与吴尚德是当地的传教士和医生。两人路过老青山时,觉察动静有异,这才发现了沟窝村村民的窘境。“红十字会是什么?”方三响一脸困惑。吴尚德一亮胳膊上的红十字袖标:“这红十字乃是一个国际慈善组织,已有四十一年。它不问立场,只要是战争伤兵以及难民,一律施救。所以各国交兵都有约定,不得妨碍红十字会行事,亦不得加害佩戴红十字标识的人员。”方三响大喜:“这么说,俺们村有救了!快把我们救出去吧!”吴尚德和魏伯诗德对视一眼,却都面露尴尬。吴尚德道:“大清还不曾加入日来弗公约,不算红十字会正式会员。想要把你们带出去,非得让俄国人先承认我等的红十字会身份才行。”“那,那要怎样才好?”方大成身体一挣,脸色霎时变得灰暗。吴尚德怔怔片刻,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他没有回答,只是默默从袖子上扯下红十字标,递给方三响:“你腿上的枪伤,得尽早去牛庄治疗才成。来,戴上这个,与魏伯诗德先生一并离开,只要人数对得上,他们不会为难。”方三响先是一愣,旋即摇头:“不成不成。俺爹还在这,沟窝村的村民也在,俺不能抛下他们自己跑掉。”他把袖标推了回去,态度十分坚决。魏伯诗德很好奇,这孩子没受过教育,也不像任何宗教的信徒,他的信念来自哪里?“活着。”吴尚德低声回答。“活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信念。”“既然如此,他应该接过你的袖标,跟我离开这里。”魏伯诗德不解。“中国人所谓的活着,并非只是个人的追求与获得。倘若这孩子现在抛弃父亲与乡亲离开,即使他还活着,灵魂也已经死了。”村民们的哭声和哀哀惨呼从不远处传来,忽断忽续,沉重的死亡气息弥散在野草之间。两个人注视着那个孩子,没再说什么。魏伯诗德不忍见这绝望的氛围,缓缓开口:“其实,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转机……”“我在牛庄出发前,曾看过上海发来的简报。清廷驻英公使在六月二十九日,已经在瑞士补签了红十字会公约,只要朝廷发布公告,便可正式生效……”转头对吴尚德:“请你赶回牛庄,守在营口港电报局前。一有官方公告出来,你立刻找到两国军方开具证明,带一支救援队过来。”接下来,这些无辜的生命能否得救,将取决于那个消息多久从伦敦传到营口港。(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一开始就写出了这支农民队伍的古怪和诡异——日本兵的衣着、和尚领头,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B.方大成通过丘陵上方盘旋着的一群灰大眼就马上判断出林子里面有大队人马,说明他有着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C.文中两次提到“方家的本分”,前后形成了呼应,这是作为村长的方大成和作为儿子的方三响个体担当的体现。D.“红十字”在小说中成为一种象征,既是医者魏伯诗德与吴尚德的医者仁心,也是村民可能获救的希望所在。2.这篇小说场景描写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3.《收获》主编程永新认为:马伯庸通过文学叙事实现了对人的精神领域博大而精准的书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材料一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故凶饥存乎国,君朝之衣不革制,彻骖,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①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馑,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王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节选自《墨子·七患》)注①队:通“坠”。材料二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库无A备兵B虽有C义D不能E征F无义G城郭H不备I完J不可以K自守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骖,指驾车时两旁的马,与《滕王阁序》中“俨骖于上路”的“骖”意思相同。B.衣帛,指穿丝织服装,与《寡人之于国也》中“七十者衣帛食肉”的“衣帛”意思相同。C.应卒,指应对突发情况,“卒”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的“卒”意思相同。D.实仓廪,指充实仓库,“实”与“春华秋实”和“有名无实”的“实”意思都不相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粮食是百姓生活所仰赖和用以供养君王的东西,发生饥荒时,君王也应节约衣食等方面的用度,以示与百姓同甘共苦。B.材料借用“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的事例,生动说明在发生灾荒时,君王应心怀愧疚并引导百姓积极自救。C.夏桀和商纣虽贵为天子,却因没有注意戒备和预防,最终亡于小国诸侯,因此做好准备防止祸患,是国家重要的工作。D.贤明的君王懂得吃饱穿暖是人之常情,所以会让老百姓从事生产,并且减轻赋税,增加储蓄,最终也就能够拥有人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2)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答案与解析主题群文练4 责任担当(小说+文言文)1.B 解析B项,“十分丰富的战斗经验”错,由“这都是老猎人止血的法子,方三响常年跟父亲出门打猎”可知,方大成是普通村民,也是一个猎人,并非“战斗经验”。2.①场景描写富有画面感。开篇关于队伍的描写,以及篇中沟底尸体横陈的场景,如同电影镜头,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②场景描写细致生动。如枪声如豆,子弹如泄,以及方三响救治父亲的描写,语言质朴细腻,细节生动传神。③场景描写转换自然。小说由一开始的大场景,逐渐拉近镜头,转换成小场景的具体描绘,大与小形成呼应,更好地表现人物和主旨。④场景描写紧凑集中。小说情节发生地集中于伏击点,时间跨度小,叙事内容集中。3.①小说中方氏父子虽为一介村民,在面对危难的时候却没有弃村民于不顾,体现了他们担当的精神。②魏伯诗德与吴尚德作为红十字会医者的代表,积极救助关东百姓,更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体现。③作者通过混乱时代个体生命的描写,塑造了那一时代的群体形象,展现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世界。4.答案BGJ解析“虽”表示转折关系,应在其前断开,故选B;“城郭”作下面的主语,与前句主语意思不一样,应在其前断开,故选G;“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两句,前句为原因,后句为结果,其间应分开,故选J。5.C 解析C项,错误。前一个“卒”意为“突然、突发情况”,后一个“卒”意为“结束”。6.B 解析B项,“君王应心怀愧疚并引导百姓积极自救”错误。原文“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馑,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可知,君王应考察反省治理的问题。7.(1)所以先民按农时生产财富,在巩固农本(根本)的基础上使用财富,那么财用就富足。(2)腹中饥饿却没有吃的,身上寒冷却没有衣穿,即便是慈母也不能保住她的孩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参考译文材料一 五谷,是百姓依赖它生活的东西,是君王用来作为给养的东西。所以百姓没有了这个依赖,那么君王也就没有给养,百姓没有粮食,就没法供君王役使。五谷丰收,那么各种美味就能入于君王之口,五谷歉收,那么君王就无法全部吃到。所以国家遇到饥荒,君王临朝的衣服不改制新的,去掉车驾两旁的马匹,道路不加修治,马不喂粟米,婢妾不穿丝织的衣服,来表明用度不足到极点了。现有背着孩子到井边去打水的人,(不小心)把孩子掉到井里,孩子的母亲一定会跟随到井中把孩子救出来。如今遇到凶岁,百姓挨饿,路上有饿死的人,这种痛苦比孩子掉到井里更为严重,难道可以不考察为政吗?劳作的人少,受供养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收的年头。财用不足就要反省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4 责任担当(小说+文言文)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5 青春奋发(论述类+小说)
2023-12-19 15:36
5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6 榜样力量(散文+文言文+语言运用)
2023-12-19 15:36
7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7 革命作品(红色小说+散文)
2023-12-19 15:36
6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8 乡土乡音(实用类+散文)
2023-12-19 15:36
6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9 追觅历史(历史小说+文言文)
2023-12-19 15:36
7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主题群文练10 温暖人间(小说+散文)
2023-12-19 15:36
7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练1 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
2023-12-19 15:36
5页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老高考旧教材)+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突破练2 分析论证特点
2023-12-19 15:36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