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甘肃卷02(解析版)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甘肃卷02(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1页大小:1.3 M上传日期:2024-01-08 22:21浏览次数:414 侵权/举报

高考模拟试卷甘肃卷)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胆固醇通常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在血液中运输。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包裹受体-LDL复合物的膜泡与内体(动物细胞内由膜包裹的细胞器)融合,内体膜上的质子泵将H+泵入内体,LDL与受体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可发生在内质网中B.内体中酸性环境更容易引起LDL与受体分离C.若LDL受体不能合成,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D.LDL、细胞膜与LDL受体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详解】A、胆固醇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内体膜上的质子泵将H+泵入内体,说明内体中H+较多,pH低,该条件下LDL与受体分离,据此推测内体中的酸性环境更容易引起LDL与受体分离,B正确;C、据题意分析,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若LDL受体不能合成,从而使胆固醇无法进入细胞中进行代谢和转化,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升高,C错误;D、LDL是由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元素组成有C、H、O、N、P等,细胞膜包括磷脂、蛋白质和多糖等,元素组成有C、H、O、N、P等,而LDL受体通常是糖蛋白,元素组成是C、H、O、N等,三者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C。2、通道蛋白有离子通道蛋白、孔蛋白、水通道蛋白三种类型。孔蛋白常见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可允许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分子自由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离子通道蛋白运输相应离子的速率与膜两侧离子浓度差有关,也与膜电位有关B.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的选择性比孔蛋白的高C.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较多D.通道蛋白往往需要与运输的物质相结合且构象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在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着膜转运蛋白,负责无机离子和水溶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载体蛋白,它既可以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以介导逆浓度或者电化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另一为通道蛋白,只能介导顺浓度或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协助扩散)。【详解】A、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驱动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转运的净驱动力来自两种力的合力,一种是溶质的浓度梯度,另一种是跨膜电位差,这种净驱动力构成离子跨膜的电化学梯度,这种梯度决定离子跨膜的被动运输的方向,A正确;B、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水通道蛋白只运输水分子,而孔蛋白只允许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分子自由通过,因此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的选择性比孔蛋白的高,B正确;C、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主要作用是水的重吸收,因此两者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较多,C正确;D、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的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通道蛋白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溶质分子与其结合,而是横跨膜形成通道,允许大小适宜的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D错误。故选D。3、图1为两种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某科研人员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检测加入了一定量的某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酶才能发挥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降低了酶促反应速率C.据图2曲线可知,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加入的是抑制剂BD.若适当提高温度,图2曲线中的C点将向左下方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底物不能与酶结合,抑制剂B竞争性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分析图2可知,加入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快【详解】A、分析图1可知,底物只有与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才能结合并发挥作用,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底物不能与酶结合,降低了酶促反应速率,B正确;C、分析图2可知,加入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底物不能与酶结合,抑制剂B竞争性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故若加入抑制剂B,则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升高,C错误;D、因该反应是在环境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故适当提高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C点向左下方移动,D正确。故选C。4、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损伤。人体细胞中存在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端粒酶,其活性受到严密调控,被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存在于每条染色体的两端,可防止染色体DNA降解B.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核体积可能增大C.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起作用D.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可能与端粒酶被激活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详解】A、端粒是一段特殊序列DNA-蛋白质复合体,存在于每条染色体的两端,可防止染色体DNA降解,A正确;B、端粒严重缩短后,导致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可能增大,B正确;C、端粒酶催化的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中起作用,线粒体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D、被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从而导致细胞无限增殖,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可能与端粒酶被激活有关,D正确。故选C。5、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AaBb,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B.甲时期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D.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1/5【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l,无染色单体,A错误;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G1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B错误;C、产生该精子时,若是A、a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若是B、b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综合两种情况,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或AB,C错误;D、根据题意“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可知,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Ab的概率=5/(45+5+5+45)=1/20,假设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x,则1/4x=1/20,x=1/5,D正确。故选D。6、科学家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使其DNA双链均被含15N标记后,转至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每30min繁殖一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DNA是全保留复制,90min后含15N标记的DNA占1/8B.若DNA是半保留复制,90min后含15N标记的DNA占1/4C.大肠杆菌的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脱氧核苷酸等物质参与D.大肠杆菌的拟核DNA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重带(15N/15N),繁殖一代DNA均处于中带(14N/15N),繁殖二代DNA一半处于轻带,一半处于中带。【详解】A、90minDNA复制3次,产生的DNA分子共23=8个,若DNA全保留复制,则被标记的DNA只有1个,所以90min后含15N标记的DNA占1/8,A正确;B、90minDNA复制3次,产生的DNA分子共23=8个,若DNA是半保留复制,则被标记的DNA有2个,90min后含15N标记的DNA占1/4,B正确;C、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C正确;D、大肠杆菌的拟核DNA是环状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错误。故选D。7、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其中序号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基因进行①转录时,只能以β链为模板B.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相继驱动多个基因的转录C.细胞中缺乏rRNA时,RP1与mRNA上的RBS位点结合阻止翻译的起始D.过程①与②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都需要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场所是拟核;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详解】A、不同的基因在转录时模板链并不相同,A错误;B、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过程①转录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相继驱动多个基因(基因1、基因2等)的转录,B正确;C、从图上看,rRNA能与RP1、RP2、和其他核糖体蛋白结合形成核糖体;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当细胞中缺乏rRNA分子时,RPl不与rRNA结合而是与mRNA上的RBS位点结合,导致核糖体不能与mRNA结合,进而阻止翻译的起始,C正确;D、过程①是转录,②是翻译,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D正确。故选A。8、图中M、N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精原细胞中的-.对同源染色体,M为正常染色体,A、B、C、D、E表示其上的基因,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容易发生片段的交换,导致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桥”,该“桥”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断裂,其他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判断,N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B.联会时发生交换的位点是基因B与C之间C.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量一定会减少D.该个体与正常雌性个体交配,产生正常子代的概率是1/2【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据图可知,染色体N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分析和比对染色体桥上基因和原来的染色体上基因,可判断交换的位点在B\C之间,B正确;C、由于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桥会随机断裂,随后的分裂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精子可能具有正常数目的染色体,C错误;D、该个体体内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