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广西卷03(解析版)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广西卷03(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1页大小:1.8 M上传日期:2024-01-08 22:21浏览次数:395 侵权/举报

高考模拟试卷广西卷)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谷丙转氨酶(ALT)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多,ALT能够催化将氨基从丙氨酸转移到α—酮戊二酸上的转氨基反应,从而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ALT含量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LT能为转氨基过程提供能量B.ALT随血液运输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C.许多蛋白质含有谷氨酸,谷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D.ALT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很可能与肝细胞合成蛋白质旺盛有关【答案】D【分析】1、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人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来源于食物。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内合成。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其能催化化学反应快速进行。【详解】A、ALT是谷丙转氨酶,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大量释放入血液中,该过程不能体现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错误;C、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细胞内能合成谷氨酸,故谷氨酸对人体细胞而言属于非必需氨基酸,C错误;D、ALT即谷丙转氨酶,其本质是蛋白质,ALT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很可能与肝细胞合成蛋白质旺盛有关,D正确。故选D。2.如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等小分子进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物质进出细胞C.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时都需要ATP直接供能D.同种物质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可能不同【答案】D【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有的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如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B、据图可知,图中右侧的载体蛋白可协助氨基酸和Na+运输,B错误;C、据图可知,图中氨基酸进入肾小管壁上皮细胞的过程借助于钠离子的浓度梯度势能,据此推测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时并非都需要ATP直接供能,C错误;D、同种物质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可能不同,如图中的Na+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而进入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D。3.为研究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培养人肝癌细胞,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氧化二砷可促进人肝癌细胞凋亡,且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强B.人体癌细胞凋亡对机体是有利的,其他细胞凋亡对机体是有害的C.人肝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由图可知,可选择浓度为2.0mg/L的三氧化二砷用于临床治疗肝癌【答案】C【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一定范围内,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升高,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详解】A、由图可知,2.0mg/L的三氧化二砷处理人肝癌细胞,细胞凋亡率高于4.0mg/L三氧化二砷处理,A错误;B、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发育,对机体是有利的,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由图可知,2.0mg/L的三氧化二砷处理,人肝癌细胞的凋亡率最高,但是无法得知2.0mg/L的三氧化二砷对正常细胞是否有影响,因此无法得知是否适用于临床治疗,D错误。故选C。4.在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大量精原细胞,它们有些进行有丝分裂,有些进行减数分裂,某同学通过显微观察对睾丸中的细胞进行了分类,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类型甲乙丙丁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注:“+”表示有,“-”表示没有A.甲细胞可能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B.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C.丙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D.丁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II的后期【答案】D【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3、分析题表甲表示有丝分裂的G2期、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还可以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的G2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丁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2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均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乙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和妹妹染色单体,则乙细胞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B正确;C、丙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则并细胞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独立的染色体,故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C正确;D、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单体,则丁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错误。故选D。5.细菌基因组通常为单的环状DNA分子,其复制时从复制起始点开始进行双向复制,两个复制叉沿着相反方向前进,最终产生两个环状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环状DNA分子中存在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细菌DNA复制过程通常发生在拟核区域C.细菌环状DNA复制时子链沿5′—3′方向延伸D.细菌环状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A【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细菌环状DNA分子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据此可推测,其DNA复制过程发生在拟核区域,B正确;C、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方向是固定的,即沿着5′—3′方向延伸,据此可推测,细菌环状DNA复制时子链沿延伸方向也是如此,C正确;D、细菌环状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和T、G和C配对,D正确。故选A。6.很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的失调是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关键。目前,关于抑郁症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DNA修饰水平,其中之一是DNA甲基化修饰,如图甲所示。DNA甲基化影响了RNA聚合酶结合到DNA的特定序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因此是不可遗传的B.将全甲基化DNA按照图乙中过程①的方式复制两次,其产物半甲基化的概率为50%C.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相同甲基化状态的DNA分子D.DNA甲基化后影响了基因的转录水平【答案】A【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DNA的甲基化并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影响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详解】A、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是可以遗传的,且相关性状也会随之遗传,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将全甲基化DNA按照图乙中过程①的方式复制两次,其产物半甲基化的概率为50%,B正确;C、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所以过程②必须经过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才能获得与亲代分子相同的甲基化状态,C正确;D、DNA甲基化后影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进而影响转录水平,D正确。故选A。7.某科研团队近期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发现恐龙蛋化石及恐龙蛋壳化石碎片,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B.“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证据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D.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答案】B【分析】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详解】A、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A正确;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细胞驱动的,有些生命活动不需要能量,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错误;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即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密码子表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说明所有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正确;D、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说明人与鱼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即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D正确。故选B。8.如图甲表示人体内部分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记忆B细胞和效应T细胞B.图甲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有吞噬细胞和记忆B细胞C.图乙的d点后,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可能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或B细胞的增殖分化D.图乙e点时,人体抗体水平上升至m,可快速杀死细胞内抗原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答案】C【分析】1、据图甲分析,①②③表示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④⑤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⑥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2、分析图乙,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抗体。【详解】A、效应T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A错误;B、记忆B细胞不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图甲在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有吞噬细胞,B错误;C、在二次免疫中,即图乙的d点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