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强化模拟卷(安徽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嫄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仰韶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嫄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并结合所学可知,“玄鸟生商”“践足而孕”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D项正确;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AB项;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勇力崇拜与“士”阶层道德属性相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猛士”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 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士”形象作为勇力与道德属性的结合,形成了“勇士”“壮士”等对英雄的称谓;而刘邦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大风歌》中将“猛士”英雄形象定义为效命忠顺。从道德到忠顺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发生变动,即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项正确;“士”形象原来即包括文武兼备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需求,排除A项;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是在汉武帝时期,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士”形象的变化,而非汉朝的“士”形象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3.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 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 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隋唐时期江南瘴气重病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社会防疫经验丰富”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北方流民大量南迁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提供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是唐宋时代服饰的对比。由此可知,宋代( )官员服饰普通民众服饰画作的物证唐代依政府规定严格按等级着朝服、公服、常服等。流行服黄或白色衣服,崇尚戴胡帽;妇女居家装束比较开放。宋代北宋后期,中原百姓服饰效仿官宦人家,并且衣冠着色从鲜艳、单纯变为繁复、多样且协调;胡服流行。A.士族制度衰落,家族观念流行 B.民族交融发展,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契约关系盛行,世袭奴婢减少 D.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社会控制的松弛【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崇尚戴胡帽变成胡服流行——民族交融得到了发展;公服为百姓“所效仿”“衣冠着色从鲜艳、单纯变为繁复、多样且协调”——社会成员的身份平等逐渐增强,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宋代家族观念淡化,排除A项;“契约关系盛行,世袭奴婢减少”只体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没有体现材料中民族交融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官方对社会的管制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5.梁启超对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造成政争及内乱,颇为痛心:“倘使我国约法,如万国现行宪法通例,将国会之弹劾权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缺陷是( )A.《临时约法》成为国民党专制独裁工具 B.中央行政系统享有解散国会的权力C.政党之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D.行政与立法机关之间缺乏有效制约【答案】D【解析】据材料,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应该仿效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让国会弹劾总统的权力和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相互制衡,以维护政局稳定和民主制度,也即主张行政与立法机关应当相互制约,故选D项;民国初年,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政府破坏《临时约法》,实施独裁,而非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正式成立于1919年),排除A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缺陷是中央行政系统“不享有”解散国会的权力,而非“享有”,排除B项;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材料中梁启超所述为行政与立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而非政党政治,排除C项。6.如图为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简介。这次会议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时间:1929年12月28至29日地点:福建省上杭县某镇主要内容:1、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并作了废止肉刑和反对枪毙逃兵的报告;2、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3、选举产生新的前委,毛泽东任书记,前委委员有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后补委员有杨岳、熊寿祺、李长寿。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D.开始了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古田会议的简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C项正确;A项为汉口八七会议内容,排除;B项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影响,排除;D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7.1921年,北京工人在“五一”劳动纪念日举行了公开游行示威,工人们发表了号召性的演说,1500名工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举着写有重要标语的旗帜,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的口号沿街行进。这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 B.国民革命运动迎来了高潮C.中共的组织领导能力强大 D.工人的政治目标十分明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助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得到有效传播,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且时间为“五一”劳动纪念日,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目标,非政治目的,排除D项。8.从1964年到1975年,四川省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综合性比较高的工业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从精密仪器到超大型、超重型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机电设备,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这主要得益于( )A.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施C.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 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1975年,四川省工业快速发展,位居全国第二,结合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四川省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三线建设的实施,A项正确;1958年,我国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这一时期工业空间布局发生变化主要受国家政策的主导,这与科学技术进步关系并不密切,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末,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排除D项。9.下表是1984年和1989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198424.84481.228.0412.9679.46198922.68736.4792.55379.8863705A.农村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 D.城乡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体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A项正确;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表格仅统计了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不能看出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协调,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城乡,看不出城乡差距是否有扩大趋势,排除D项。10.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答案】C【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产自中亚的青金石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得以交换和使用,有利于各地区经济联系,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经济往来,而不涉及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向,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对青金石的使用,而不是百姓日常生活,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古埃及和苏美人国家,而没有涉及某个帝国的扩展,排除D项。11.威廉·华莱士(1270年—1305年),是一名苏格兰骑士,他领导了苏格兰独立战争,但最终失败。在英格兰历史上,他被视为一个叛逆和暴徒。15世纪,苏格兰诗人布莱克却在长诗《华莱士》中着重称赞了他的英勇和无畏。据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史家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人物 B.政治立场影响人物形象塑造C.文学作品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D.历史真相淹没在时代长河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时,英格兰国王视威廉.华莱士为叛逆和暴徒,而15世纪苏格兰诗人布莱克则称赞他的英勇和无畏,这说明政治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人物的评价就不同,即政治立场影响人物形象塑造,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史家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人物,排除A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故选B项。1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亚非拉人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如表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概况表。表格信息反映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亚洲觉醒非洲抗争主要途径独立战争民主革命武装斗争主要反抗对象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英国、意大利等领导阶级大地产主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宗教、皇帝等A.英国是占有殖民地最广阔的国家 B.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C.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拉美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状况不同,三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斗争途径、领导阶级等方面都各具特色,这说明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多元化的特征,C项正确;A项由表格信息无法推知,排除;虽然表格信息显示了亚洲觉醒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与欧美相比差距明显,B项错误;拉美独立后,由于受到大地产制和军事独裁统治的影响,并没能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项错误。13.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指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卷)(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卷)(原卷版)
2024-02-15 17:54
6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参考答案)
2024-02-15 17:54
3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考试版)
2024-02-15 17:54
6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全解全析)
2024-02-15 17:54
13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贵州)(参考答案)
2024-02-15 17:54
2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河南)(参考答案)
2024-02-15 17:54
2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解析版)
2024-02-15 17:54
12页 -
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原卷版)
2024-02-15 17:54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