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7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虚词句式解决文言文试题的根本是能够准确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才可以解决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翻译文言文根本是解决实词、虚词和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4.巧译修辞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恰当地翻译。5.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文言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多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其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甚至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本节重点讲解不单独命题的文言句式的特点与翻译,以及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怎么样?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笔者预计2024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人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玮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2.命题形式新课标试卷三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中翻译题为8分,简答题为3分,共计20分。在目前有些模考试题中将选择题的第一道断句题设为了主观断句,也是通过选择来处理的。全国甲乙卷是4道试题,三道选择各3分,一道两句的文言文翻译。3.选材特点受篇幅限制,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有时也选取经典设为作品片段。字数一般为600-800字左右,题材内容侧重人物传记,一般选自于24史。(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2.一词多义:包含120个实词及其他常考高頻实词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120个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3.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4.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外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翻译的时候词义偏在“入”。5.常见双音节词6.词类活用: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1)名词的活用a.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中“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意思。b.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的意思。C.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中“封”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的意思。d.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中“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境”的意思。(2)动词的活用a.动词活用为名词:“盖失强援”中“援”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援助者”的意思。b.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c.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中“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的意思。(3)形容词的活用:a.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四美具,二难并”中“美”和“难”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分别为“美好的事物”和“难得的贤主和嘉宾”。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火尚足以明也”中“明”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的意思。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绿”的意思。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美”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的意思。(4)数词的活用:a.数词活用为名词:“其一犬坐于前”中“一”为数词活用为名词,“一匹狼”的意思。b.数词活用为动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中“贰”为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的意思。c.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一”为数词活用为形容词,“全、满”的意思。7.补充高频词汇a.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b.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c.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d.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藩篱、失路、秋毫、金城千里、丹青、桑梓、万钟、丝竹、朱门、三尺、有事、会猎、-【备考知识二·虚词】一.常见文言虚词18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18个文言虚词为: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备考知识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5.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三)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如:1.“赐之(以)彘肩。”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5.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1.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如;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2.忌不自信.3.古之人不余欺也!(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3)介词宾语提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如:1.楚人有涉江者。(《察今》)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4.主语后置(主谓倒装)例:渺渺兮予怀《赤壁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固定句式,有如下几种形式:1.
题型17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虚词句式(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题型18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要点概括文意(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6页 -
题型07 现代文阅读II小说阅读(二)(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17页 -
题型16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15页 -
题型11 现代文阅读II小说语言(六)(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11页 -
题型15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7页 -
题型19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11页 -
题型20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14页 -
题型21 诗歌阅读之形象类(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2024-02-15 17:58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