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题型20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20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251 K上传日期:2024-02-15 17:58浏览次数:553 侵权/举报

题型20文言文阅读之简答试题1.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2.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3.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译);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事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4.真题举隅:2022年全国甲卷《战国策》新高考I卷《战国策魏策三》全国乙卷《说苑•贵德》2023年全国乙卷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新高考II是双文本阅读((节选自《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全国甲卷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5.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能学以致用。试题考向:1、概括材料内容多为以下角度命制试题: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表现景物特征的信息;表现事件原因的信息等。要准确地“筛选”信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一般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次文章,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2)明确题旨要求,特别注意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题干的要求是解题方向,理清题旨要求是解题的首要环节。(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从全文内容出发,抓住有标志性的句子,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再把所选语料放回原文中,看看其前后联系,对语料的细节问题进行再确认。特别是对于有关人物的语言,更应如此。(4)摘取文中句子,翻译归纳概括作答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归纳作答。2、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要予以充分重视。3、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察点:1.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2.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4.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5.对艺术手法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文言文归纳要点概括文意1.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2、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3、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4、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5、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6、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考点一梳理概括类文言文简答题命题角度有哪些呢?有何备考策略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一、梳理概括类此类考题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重构文本的新义,体现新的思维成果。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因而能否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特点、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包括如下几种设题方式:(一)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此类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力求立体丰满,多方位概括。题目主要围绕传主的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特点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例(1)《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第8题: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例(2)《临川汤先生传》第8题: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例(3)《管子·轻重》第13题: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一)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此类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力求立体丰满,多方位概括。题目主要围绕传主的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能力、思想品质、心理特点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备考指导: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传主是政府官员,则应从其政绩和人品方面进行概括。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3.筛选原文信息并加以整合。在文中筛选信息时,有效信息可能分散在文本各处,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信息筛选出来,再按照轻重、缓急、主次等方面进行分类整合。同时,也要善于把无关的信息剥离出来,摘取有用信息进行整合。(二)提炼事物或事件的特点性质此类题型既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又兼考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知识如科举、官职、礼仪、历法等有所涉及,另一方面又不要先入为主,因为它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具体事情来概括,找到符合题干的文字,从具体的事情、事件发现事物的特点,才是最主要的。命题者有时为考查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某一方面内容的能力,往往会设置有关某一方面特点的考题。这一类题的特点是答案散落在文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例(4))第9题: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例(5)(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第14题:颜真卿是如何处理李橙等人的首级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回答。备考指导:1.仔细阅读,准确筛选,做好勾画标记,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对照甄别,保留核心信息。2.精准审题,判断角度,明确答题方向。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书写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如概括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其可能的答题角度有考试内容、举办时间和录取标准等。(三)概括情节和结构思路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试题要求厘清结构,是要对文言文的某一段落或全篇层次进行梳理,多见于一些议论性文言文,或传记中的议论性语句,这类题型在上海卷和北京卷中占比较大。例(6)(2020年上海卷)《宋若水传》第20题: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例(7)(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吕氏春秋》)第10题: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备考指导:1.标注文本中表明时间、地点的标志性词语,明确传主所做的事情。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厘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按照题干的指向概括情节。2.明确人物关系,梳理全文行文脉络。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并标注不同人物姓名与官职变动的词语,明确人物之间是上下级、同事还是亲属关系,便于厘清全文脉络。3.分析概括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和结构特点。4.分析议论性文字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找出文本的分论点,厘清论述的层次,进而梳理概括答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苏良嗣,京兆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结合文本概括。参考答案:①远途运输劳民伤财,有悖于皇帝约束自己爱惜百姓的本意;②宦官趁机弄权,有损皇帝的名声。示例2: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