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三模)地理答案
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三模)地理答案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36.7 K上传日期:2024-06-04 13:08浏览次数:235 侵权/举报

雅礼中学2024高三地理考前保温练习·A参考答案1.D2.B【解析】1.2010~2018年武汉市农业生产空间转入净面积为负值,说明农业生产空间减小,A错误;2010~2018年武汉市工矿生活空间转入净面积为正值,没有限制工矿生产空间的扩展,B错误;2010~2018年武汉市城镇生活空间转入净面积为正值,城镇生活空间增加,C错误;与2000~2010年相比,武汉市2010~2018年绿地生态空间转入净面积增大,说明加强了绿地生态空间的保护,D正确。所以选D。2.完善生态用地结构优化,强化三生空间统筹掌控,严格控制工矿用地规模扩大,有利于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有利于促进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④正确;大力开展退耕还湖还林工程,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应该因地制宜的退耕,③错误。所以选B。【点睛】土地利用方式即土地用途,是指土地使用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土地进行的使用、保护和改造活动的方式,包括生产性利用和非生产性利用。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具体分类如下: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地:包括未利用的土地和其他未列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3.D4.C【解析】3.由材料“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指经海关批准设立,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物流配送的仓库,货物进仓后按照买家实际需求,将不同货物进行组合,拼装集装箱后配送至全球。”可知,仓库可以满足集中配送,降低物流成本,与其他关系不大,故选D。4.仓库产品不一定科技含量高,设立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的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不大,A错误;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所在地区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人地矛盾不一定突出,B错误;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物流配送的仓库,货物进仓后按照买家实际需求,将不同货物进行组合,拼装集装箱后配送至全球,可推测该区域产品需要出口,故加工出口贸易频繁,C正确;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需要的劳动力不一定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误。故选C。【点睛】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是专门用于存储以实际离境为目的的出口货物的仓库。这种仓库经过海关批准设立,主要用于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保税物流配送,并提供流通性增值服务。出口监管配送型仓库的特点在于它们专注于出口货物的配送服务,确保货物能够高效、准确地送达国外市场。5.C6.B7.C【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通常是飞出地为获取创新资源与要素而在飞入地设立研发与孵化平台,地区之间通过构建合作机制,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共赢”可知:创新飞地中飞出地缺少创新资源和研发条件,而飞入地具备此条件,故飞出地为缺少技术、人才的欠发达地区,而飞入地为技术、人才丰富的发达地区,即欠发达地区在人才、技术和项目聚集的发达地区设立产业园区,所以技术、人才和项目等创新资源与要求决定转移方向,故B错误,C正确;飞入地和飞出地距离较远,不利于产业上下游环节联系,A错误;在飞入地开展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最终将新孵化项目导流回飞出地,实现产业化落地,受区域交通条件制约小,D错误。故选C。6.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创新飞地的飞入地技术发达,人才众多,故等级高数量少,而飞出地则相反,所以制约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飞入地的因素就是科技水平,B正确,排除ACD,故选B。7.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创新飞地主要是为获得创新技术与人才,在飞入地(发达地区)设立产业园区,实现地区之间合作机制,所以飞地之间联系的首要因素就是技术与人才;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具有地理位置临近的特征,①③正确;创新飞地模式中飞出地主要是为了获取飞入地的创新资源与要素,说明两者职能差异明显,城市职能相似度低,②错误;从飞地联系结构示意图可知,像北京、深圳的飞地联系层级与长三角层级一样多,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新飞地”是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飞地经济”模式,也称“反向飞地”,即飞出地(欠发达地区)出资建设/租赁园区,利用飞入地(经济发达地区)在创新要素方面的优势,开展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最终将新孵化项目导流回“飞出地”,实现产业化落地。8.D9.B10.A【解析】8.据材料“台湾海峡冬春季海雾频发,西岸洋流受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可知台湾海峡的海雾受季风影响大,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大气不稳定,海雾较少,D正确、B错误;夏季气温高,水温高,蒸发较强,A错误;阴雨天气会影响雾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9.读图可知,由于西部受春季洋流(寒流)的影响,水温较低,读图可知此时大气温度较高,使得海气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B正确,A错误;4月1日23时台湾海峡表层海水西部水温较东部低,单一的水温高低,性质稳定,不易形成海雾,CD错误。故选B。10.读图可知,在4月2日1时时,风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将海雾吹散,A正确;位于台湾海峡,水汽不会缺乏,B错误;读图可知,风力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读图可知,该时段,气温呈下降趋势,D错误。故选A。【点睛】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11.A12.C13.D【解析】11.由图中冰碛垄位置可知,冰碛垄与河道位置大部分重叠,冰川退缩后形成河流的过程应该是从河流下游向上游退缩,最后形成的冰碛垄应该是位置最靠近上游的,从图中信息可知,M2冰碛垄位置在河流最上游,应该是最后形成的,A对,BCD错。故选A。12.题目中提到“在冰川退缩的过程中该地曾发育有古湖”,说明不是在冰川存在和侵蚀的过程中形成的湖,D错;若为构造湖,湖边应存在断层或较陡的湖床,图中湖床等高线稀疏,位于冰碛垄上,没有断层痕迹,B错;若为阻塞形成,应在湖所在位置的河流下游处留下阻塞的物质,由图中可知,该处为M2冰碛垄,冲积扇位于更远处的下游,故阻塞物应为冰碛物而不是泥石流,C对,A错。故选C。13.由图中可知,阶地应该是地势抬升后河流向下侵蚀产生的,而使地势抬升的应是由于古湖形成,湖水使河水流速放缓后在湖底形成的沉积物,故先形成的是古湖,然后形成位置较高的T2阶地,再形成位置较低的T1阶地,冲积扇P切断了T1阶地,故应形成于T1阶地之后,顺序应为③②①④,D对,ABC错。故选D。【点睛】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的地貌,是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般在青藏高原比较多见,在低海拔的地方很少有大规模的冰碛垄。冰碛垄的形成过程涉及冰川体携带大量的碎屑物随冰川体向下滑动,随着海祓降低、气温升高,冰川体前端融化,所携带的碎屑物沉积,沉积物随着冰川的运动源源不断的在此累积,随着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冰川退缩,碎屑物堆积体在冰川体前端显露出来,形成冰碛垄。14.B15.A16.D【解析】1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库在雨季来临前排水腾出库容,以便雨季蓄洪防洪,导致库区消落带范围扩大。结合所学知识,金沙江位于南方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因此在夏季降水来临之前排水腾出库容,因此在雨季来临之前即5月份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读图可知,该库区北岸等高线稀疏,坡缓,南侧等高线密集,坡陡,则当库区水位下降时,北岸出露的面积大于南岸。由此判断,B正确ACD。故选B。15.根部分消落带区域是曾经被水浸泡、淹没过的区域,这些区域多泥沙沉积物,在水库水位降低后出露,且植被较少,坡度较大,沉积物较为疏松,雨季降水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A正确;该地区为湿润地区,降水较为充足,风沙危害、土地盐碱化并不明显,BC错误;水库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16.根据所学知识,水库消落地带会出现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因此,最下面淹没时间较长,分布着耐涝的草本植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被水淹没的时间减少,逐渐分布着耐湿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水库消落区又称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是一类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17.(1)核心区裸露在外,缓冲区无法发挥对核心区的天然屏障作用;保护区覆盖范围过大,与乡镇分布高度重合,影响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只有水域没有陆域,保护效果有限。(2)该地野生大鲵多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及相连的河段中,陆地上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水质影响较大;水域两岸陆地可有效将裸露在外的核心区与外界隔离,实现缓冲区的屏障功能,为水陆两栖的野生大鲵提供完整的栖息地。(附加)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最新的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为功能区划分提供依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野外考察野生大鲵生存环境、种群数量时提供定位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可将野生大鲵适生环境特点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更科学地确定保护区功能分区。【分析】本题以湖南省张家界市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调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将水域两岸一定范围内的陆地划为保护区的缓冲区的依据、“3S”技术在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划分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详解】(1)1995年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可从图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分布及其与河流水体、居民点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核心区主要位于北部,裸露在外,缓冲区与核心区有一段距离,无法发挥对核心区的天然屏障作用;保护区覆盖范围过大,乡镇数量多,与乡镇分布高度重合,人类活动影响大,影响保护工作的有效性;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只有水域没有陆域,保护效果有限。(2)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分析陆地人类活动对该地野生大鲵分布的喀斯特地下暗河及相连河段水质的影响,调用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基本原则解释将一定范围的陆地作为野生大鲵生存的水域缓冲区的意义。据材料可知,该地野生大鲵多栖息于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及相连的河段中,该区域乡镇数量较多,陆地上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水质影响较大;水域两岸陆地可有效将裸露在外的核心区与外界隔离,实现缓冲区的屏障功能,减少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核心区的影响,为水陆两栖的野生大鲵提供完整的栖息地。(附加)“3S”技术在科学划分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中的作用,可从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面进行举例作答。遥感技术可获取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数据,快速获取最新的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为功能区划分提供依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能够精确测量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可为在野外考察野生大鲵生存环境、种群数量时提供定位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将各种地理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空间数据库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可将野生大鲵适生环境特点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更科学地确定保护区功能分区。18.(1)危害较大的行业:石油开采、海上运输和海洋渔业。监测方法:利用海洋站、调查船现场勘察,利用飞机雷达和卫星遥感监测。(2)时空分布特点:(北部海区)海冰出现的早,持续时间长;海冰面积大,盛冰期和融冰期海冰多集中在东南海岸。原因:辽东湾纬度更高,温度低;海湾封闭性好,受陆地影响大;辽东湾海冰受西北风影响大,在东南岸堆积。(3)海冰反射率高,减弱了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减少;海冰是热的不良导体,阻隔海水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海冰减少了海水蒸发,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分析】本题以渤海为材料,涉及海冰冰情、地理信息技术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渤海海冰灾害对海洋渔业、海上石油开采和海上交通运输行业危害较大。为了及时监测海冰情况,我国主要采用飞机雷达和卫星遥感监测、利用海洋观测站和远洋调查船勘测的方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