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8页大小:532.3 K上传日期:2024-09-14 00:50浏览次数:441 侵权/举报

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9月入学摸底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列出了几种细胞的不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结合表中数据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生物膜膜主要成分红细胞质膜神经鞘细胞质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线粒体内膜蛋白质(%)49186462约78脂质(%)43792628约22糖类(%)831010少A.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成分基本相同是生物膜间相互转化的基础B.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最复杂C.细胞中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成分最相似D.生物膜的流动性与其成分中的蛋白质和脂质的运动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生物膜的成分基本相同,主要都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成分基本相同是生物膜间相互转化的基础,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众多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B错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细胞中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成分最相似,因此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可通过囊泡进行频繁的交流,C正确;D、生物膜的流动性与构成生物的脂质侧向运动以及大多数蛋白质的运动有关,D正确。故选B。2.下图是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方向总是由简单群落向复杂群落进行B.上图各种群落中对阳光利用率最高的是青冈栎林C.杂草群落结构简单,不具有垂直结构D.发生在采伐迹地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演替的方向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群落进行,也有可能环境恶化,导致群落向简单方向进行,A错误;B、上图中,青冈栎林群落结构最复杂,垂直结构更显著,对阳光的利用率最高,B正确;C、杂草群落结构简单,但依然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D、发生在采伐迹地演替保留了土壤条件和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3.不同细胞具有不同蛋白质,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CD4+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C.细胞毒性T细胞中含有CD8+基因,不含CD4+基因D.CD4+和CD8+可能都具有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A、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因此,CD4+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A正确;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中含CD8+基因,也含CD4+基因,只有CD8+基因选择表达,C错误;D、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都具有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D正确。故选C。4.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很多不同,其中的某种酶比正常细胞同种酶活性较低,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癌细胞中该酶的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B.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这种酶的氨基酸数目可能不同C.癌细胞中该酶基因启动子被甲基化D.癌细胞中该酶基因可能发生了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A、酶的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其活性,如果癌细胞中该酶的结构发生改变,有可能导致其活性降低,A正确;B、酶的氨基酸数目不同可能会影响其空间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活性变化,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这种酶的氨基酸数目可能不同,B正确;C、启动子被甲基化一般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酶的合成量,而不是直接影响酶的活性,C错误;D、癌细胞中该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酶的结构或组成发生变化,进而使酶活性降低,D正确。故选C。5.下列洋葱根尖细胞结构中,与细胞增殖关系最小的是()A.内质网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生产机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发送蛋白质。【详解】A、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作用相对较小,A符合题意;B、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存在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因此核糖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作用较大,B不符合题意;C、植物细胞增殖过程中,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高尔基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作用较大,C不符合题意;D、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线粒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作用较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会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C.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会使突触后膜上的K+通道蛋白打开D.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会被降解或回收【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会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C、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会使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蛋白打开,C错误;D、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会被降解或回收,D正确。故选C。7.冬季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颗粒物,细菌或病毒往往附着在上面形成气溶胶,科研人员利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采样并检测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菌落数/m2),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采样前需对采集的空气进行无菌处理B.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数量进行统计C.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D.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数值往往偏大【答案】C【解析】【分析】在对空气中细菌气溶胶浓度进行检测时,需要了解一些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微生物培养,要保证环境无菌,避免杂菌污染。平板划线法通常用于分离纯化通常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而不是用于准确统计数量。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详解】A、采样前对采集的空气进行无菌处理,会杀死空气的微生物,后面实验无法采集细菌,A错误;B、平板划线法主要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不能对细菌数量进行准确统计,B错误;C、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可以防止培养基表面的水珠滴落污染培养基,也有利于培养基内水分的保持,C正确;D、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数值往往偏小,D错误。故选C。8.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Ⅲ-2也不携带致病基因B.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则上图传代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C.据题意分析,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D.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病。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在系谱图中,判断基因的位置需要根据不同性别的发病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世代连续等特点。【详解】A、由题干可知,Ⅱ-3不携带该致病基因,表明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则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aa),Ⅲ-2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Ⅲ-2也不携带致病基因,A正确;BC、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Ⅰ-1患病(XAXa),Ⅰ-2正常(XaY),则Ⅱ-2为XAY,Ⅱ-3正常(XaXa),Ⅲ-2为XAXa患病,和图中不相符,所以该致病基因有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若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则上图传代过程中,Ⅱ-2XAY和Ⅱ-3XaXa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也不会导致产生XaXa的后代,B错误,C正确;D、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9.利用酵母菌进行酿酒的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都与O2结合B.若酿造过程中酒变酸,则发酵坛密封不严C.发酵液样品的蒸馏产物有无酒精,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D.蒸熟并摊晾的原料加入糟酪,立即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详解】A、有氧呼吸产生的[H]都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与丙酮酸反应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A错误;公众号:高中试卷君B、酿造过程中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若密封不严,会导致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醋酸而使酒变酸,B正确;C、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发酵产物中的二氧化碳,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液样品的蒸馏产物中有无酒精,若存在酒精,则酒精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C错误;D、蒸熟并摊晾的原料需要冷却后才可加入糟醅,不能马上密封,需要提供氧气先让糟醅中的好氧型霉菌将原料中的淀粉糖化,以及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D错误。故选B。10.关于真核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及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基因在细胞中不都是成对存在的B.一个DNA中的所有基因都是以同一条链为模板C.真核细胞中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为1:1或1:2D.基因和生物性状是一一对应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在真核细胞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某些情况下不成对。【详解】A、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如X、Y染色体,其上的基因在某些情况下不成对,A正确;B、一个DNA分子上的不同基因可以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B错误;C、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不同。当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此时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为2:1;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为1:1,C错误;D、基因和生物性状并不是简单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