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870.8 K上传日期:2024-09-25 10:14浏览次数:74 侵权/举报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1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I: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现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牧大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2.战国时期,各国官营手工业都有一定数量的雇佣工匠,而秦朝建立后,官营手工业中的劳动者是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这反映了A.战国于工业水平相对领先于汉朝B.秦朝经济政策阻碍了于工业进步C.秦统一后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大一统国家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3.《史记》记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述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龙膝妖子”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赫赫宗周,衷姒灭之”“乱匪降自天。生白妇人”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A.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B.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C.开放包容的大一统时代气象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治史精神4.《唐律疏议·名例》中涉及徒刑罪犯的存留养亲,“诸犯徒应役,而家无兼丁者”的规定,徒一年,加杖一百二十,不居作;一等加二十。明清《名例律》中犯罪存留养亲条规定徒流犯父母老(年七十)疾(废疾)无人侍养者,止杖一百,余罪收赎,存留养亲。唐、宋、明、清律还规定死罪犯亲老疾应侍者须上请,但十恶之罪(唐宋)或常赦不原之罪(明清)除外。唐至清“存留养亲”的规定A.体现出法律蕴含一定人文关怀B.违背了古代法律公平公正原则C.反映出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D.缓解了社会矛盾并稳定了秩序5.宋开宝六年,宋太祖亲自对录取的省试进士进行复试,从此确立了科举考试三级制。所有登科人,由此都成了“天子门生”。宋代改革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A.防范考试出现徇私舞弊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C.广泛吸引人才参加政权D.使中央收回取士大权6.如图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松石图》,以凋零枯萎的松树作为绘画主体物,独立于河岸之上,展现了傲骨之风。据此可知,该画 《松石图》A.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分裂的忧愤B.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与意旨C.标志着传统中国画达到了顶峰D.表明了文化下移的社会发展态势7.丞相之制被废,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段、武英段、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时朱元璋“自操威柄”,直到病危仍“临朝决事如故”。这表明当时A.皇权继承者独立决策能力尚未形成B.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的内阁制确立C.皇权政治决策的核心地位未受冲击D.通过模仿继承宋制以加强中央集权8.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是中国纺织业中心,苏州府的税粮超过当时的全国任何一个府,松江面积仅抵苏州十分之三、而赋额却半于苏州。苏松地区是全国赋役最重的地区,也是欠税的重灾区,重赋与逋(拖欠)赋相始终,甚至出现大量人户逃亡。这可以用于说明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见端倪B.重农抑商政策施行因地而异C.松江的农业经济比苏州发达D.财税不公为明财政埋下隐患9.中国古代国家疆域受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比图1和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1明朝形势图(1433年)图2清朝疆域图(1820年) 海南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1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李凯郭仁卿审题:程晓华王敏A.明朝西北边疆巩固B.清朝边疆治理加强C.清朝长城防线废弃D.明清陆海边疆安全10.清嘉庆年间,时人指出:自清摊丁入亩后,国家降低了对人丁户口的关心程度,结果“流民纷于镇集”,在此“流民祸乱”之时,需“重谱牒之学,立大宗之法以管摄天下人心”。此观点A.揭示了清朝中期社会动乱的根源B.肯定宗族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C.体现了乡约具有教化百姓的功能D.主张由宗族编制和管理基层户籍11.下面是1873—1874年上海轮船招商局至汉口等地航线运费降幅表,反映出当时目的地汉口宁波天津汕头广东1873年4两2.5元6钱2钱3钱或2钱1874年2两1元或0.5元4钱或3钱1.2钱或1钱1.5钱或1.5角降幅50%60%—80%33.3%—50%40%—50%25%—50%A.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方式滞后B.社会的动荡影响长途贩运贸易C.列强侵略导致小农经济破产D.西方列强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B.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13.1761年3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布特的亲信格兰威尔伯爵却说:“这位先生谈到对人民负责,这是下院的惯用语。他忘记了在内阁中,他只对国王负责。”这反映出A.议会政党权力竞争激烈B.君主在国家政治中作用明显C.光荣革命成果付之东流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和完善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14.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把农历九月九日作为重阳,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唐代,重阳被政府定为正式节日。宋代,重阳节朝廷拜先帝、祀三皇,普通百姓则上坟祭奠祖先,这一习俗延续至明清。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这主要说明A.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B.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不断丰富C.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D.中国历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15.学者陈江生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得到缓和,两个平行市场亦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向 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均有了新发展……。这从深层次反映出A.科技进步实现了全球合作共赢B.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共存C.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D.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曲折性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2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宰职任天下之重,群心所归,惟须贤佐,以成圣化。愿君侯大开萧相国求贤之路,广选举之门。既得其人,接以周公之士之意。”;……丞相要负责“辅国政,领计薄,知郡实正国界”;……对地方郡国长官,“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丞相田蚡上书:“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之。”上曰:“此丞相事,何请?”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下)》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君之待臣也,臣开,君必答升。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精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丞相的职权,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丞相权力变化的趋势。(5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黄宗羲对明朝废丞相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结合所学,概括提出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9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江南经济区”的变迁图6汉代江南经济区示意图 图7唐代江南经济区示意图 据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概括说明“江南经济区”的变化,及其体现的汉唐时期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关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包括海上军事、经济力量等一切可以增强海上力量或者是海洋控制权的东西,足以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他还强调,建立海权需要有一定的地理条件,比如该国是否拥有海岸线、良港等,同时也需要人口、资金等大量资源,因此从古至今都必须是国家行为,岛国英国比法国更加坚定地向海洋发展,才拥有了海权乃至世界霸权。海权论的问世使建设世界一流常备海军的观点在美国占了上风。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海军部副部长后,很快制订了一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的方案,并开始谋划洲际运河的开凿。到20世纪初,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吴献东《海空天5000年:大国文明与力量简史》材料二1904年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的主张;他提出:“谁控制了心脏地带(欧亚太陆中心腹地),谁就控制了世界岛(指欧亚大陆),而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他认为从16世纪以来,海军力量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使海洋国家称霸世界,但随着交通技术变革,这种机动性的优势在19世纪不复存在。他警示英国必须提防陆权国家的兴起带来的挑战。 周柱银《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汉提出海权论的历史依据。并结合史实说明“海权论在美国得到了全面实践”。(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陆权论出台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海权论和陆权论内在的共通之处。(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命题解读多因素的互动耦合引发成功改革若没有较强主体力量难以确保政策的连贯性;较好的初始条件与较大的创新力度间有显著的替代关系;较复杂的外部环境并不会造成显著阻碍,反而能成为变革的驱动力:“创新力度”作为辅助条件,共大小并不必然导致改革的成败,要与其他条件协调才能生效强主体的改革容易成功在封建集权制国家,皇权至高无上,人治色彩浓厚,帝国权力的实际主宰者(不一定是皇帝)对于改革所持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措施、过程要求与创新力度相辅相成一方面,措施过少会导致失败,即未及时变革、配套措施不足容易失败;另一方面,在弱主体的前提下,措施过多则会加速失败。这意味着成功的改革需要措施数量、主体力量和适度创新和匹配改革呈现历史周期律,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所以改苹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均处于王朝的前期,初期的改革更能发挥基础优势,或者及时逆转劣势核心条件的缺失使改革失败失败改革的分析有四个核心条件(较差的初始条件、较弱主体力量、较少变革措施、较低执行要求)——摘编自徐国冲、潘玲珑《改革是怎样炼成的?——基于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定性比较分析》上表是学者对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考察后提出的命题及解读,根据材料,提取一个关于变法和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