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185.8 K上传日期:2024-10-30 12:41浏览次数:51 侵权/举报

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段考历史试卷(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A.手工技艺高超 B.文化礼制产生 C.经济发展繁荣 D.阶级分化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有的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有的墓随葬品很贫乏,可知,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手工业,但不能得出手工技艺高超,排除A项;材料与礼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但发展程度得不出,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A.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 B.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C.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 D.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材料详细描述了西周时期“王家”“与“王朝国家”的关系和转变——“王家“与“王朝国家”的分离,反映出官僚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复杂化,这个变化是由封建制向官僚制的转变驱动的,B项正确;西周时期集权体制尚未形成,排除A项;虽然政治体制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权力的分配,但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血缘的关系被淡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非人文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中国)。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诸子百家的那些思想,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百花齐放,儒家的“仁政”思想与“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但是儒家思想在当时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民本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有限,排除B项;儒家的“藏富于民”的思想确实涉及到私产的保护,但并非所有学派都特别强调这一点,且也不是所有统治者都注重私产保护,排除C项;儒家、墨家等学派强调“仁政”、“爱民”等理念,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社会阶级矛盾得到了有效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4.班固批评司马迁的《史记》将汉代诸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始皇)、项(羽)之列”,在编撰《汉书》时取消了“世家”体例,又将项羽移出“本纪”,与陈胜合传,居于列传之首。班固的这一调整旨在( )A.否定秦末农民起义的正当性 B.将儒家思想融入史书的编撰C.彰显西汉政权创建的正统性 D.宣扬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班固反对将汉代诸帝“编于百王之末”,将项羽从帝王“本纪”中移出,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是为了突出西汉王朝的地位,彰显西汉政权创建的正统性,C项正确;将项羽与陈胜合传并居于列传之首,可见其并未否定秦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材料中班固对《史记》的批评是王朝观念的体现,并非为了将儒家思想融入史书的编撰,排除B项;“封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西汉政权的正统性,排除D项。故选C项。5.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 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 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隋唐时期江南瘴气重病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C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社会防疫经验丰富”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北方流民大量南迁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放提供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6.唐玄宗以后,“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之后,“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由此可推测,唐朝中后期()A.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B.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C.大土地所有制受到抑制 D.税制变革制约社会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中提到“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说明人口、土地和财富的流动性增加,户籍信息变得不再准确,反映出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而两税法的推行则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通过不依赖户籍的方式来征税,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人口的流动性问题,而非门阀士族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富流转较快和户籍问题而非大土地受到抑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流动加快,而非受到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7.南梁、北齐、隋文帝、隋炀帝时期门下省诸局情况表,由此可见,隋炀帝时()时间朝代门下省诸局502—557南梁公车太官太医骅骝厩550—557北齐主衣尚食尚药殿中斋帅领左右581—604隋文帝御府尚食尚药殿内城门符玺604—618隋炀帝符玺A.门下省的职能即将改变 B.君主集权不断削弱C.中央行政机构趋于完备 D.行政效率逐渐提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至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朝梁门下省有公车、太官、太医、骅骝厩,北齐门下省有主衣、尚食、尚药、殿中、斋帅、领左右,隋文帝时门下省有御府、尚食、尚药、殿内、城门、符玺六局。从名称上可以发现,这些机构主要是具有服务皇帝衣、食、行、医药等生活起居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隋文帝时期增设的符玺局掌管皇帝的印玺,与皇帝下发诏书相关,到了炀帝时期,六局仅留符玺局,其余给皇帝生活服务的诸局,都被移出门下省,说明门下省日益从服务于皇帝生活起居转变为政务机构,这也为唐朝时期门下省演变为具有封驳审议权的政府机构做好了准备,这表明门下省的职能即将改变,A项正确;门下省职能的变迁无法得出君主集权不断削弱,排除B项;门下省仅是中央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无法反映中央行政机构趋于完备,排除C项;门下省职能的变迁无法得出行政效率逐渐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关于宋代科举制的记述,集中反映出这一制度()内容出处“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欧阳修全集》“宋自中兴以后,每科进士及第动以四五百人计,盖倍于唐有余矣。”马端临《文献通考》“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硅祖,世为显著。至本朝(宋代)绝无闻人。”《宋元笔记小说大观》A.旨在强化对官吏的思想控制 B.保障了官员选拔公平公正C.切实防范宗室外戚干预政治 D.优化了官僚队伍总体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每科进士及第动以四五百人计,盖倍于唐有余矣”“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硅祖,世为显著。至本朝(宋代)绝无闻人”等信息可知,宋朝时期的科举制考试不管是在人数、规模、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等方面均远超唐朝,对于优化官僚队伍总体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员选拔,非思想控制,排除A项;在专制体制下,不可能保障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防范宗室外戚干政,并且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宋代科举制针对的是防范宗室外戚,排除C项。故选D项。9.北宋中期以后的建筑多用白墙黑瓦与木质本色,绘画上多拘谨、保守,色彩亦一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之风。这主要是因为()A.儒学新思想逐渐渗透 B.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宋朝统治者提倡节俭 D.社会控制趋于严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绘画上多拘谨、保守,色彩亦一反唐代浓艳鲜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之风”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理学产生并不断发展,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了艺术领域,如建筑的多用白墙黑瓦,绘画上的拘谨、保守,A项正确;市民阶层兴起,最求享乐,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与材料绘画拘谨、保守不符,排除B项;唐朝时期一些统治者也提倡节俭,宋朝时期的一些统治者并不节俭,排除C项;宋朝时期与唐朝时期相比,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10.宋代诗人陆游曾看到浮于长江中的大型架田,这个架田的主体是一个大木筏,上有三四十户人家,有的木筏上,还有菜园和酒店。元代王祯《农书》也有记载:“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由此可知,宋元时期()A.开始出现土地承载能力危机 B.大一统推动了农业技术革新C.利用生态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D.吸收和借鉴美洲文明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题干描述了宋代和元代时期人们在水上架田种植的现象,这表明当时人们利用水域资源,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拓展生存空间,C项正确;开始出现土地承载能力危机说法错误,排除A项;宋朝并非大一统,排除B项;吸收和借鉴美洲的文明成果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1.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云:“成化以前世,无刻本时文,吾杭通判沈澄刊《京华日抄》一册,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生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回忆,当时的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嘉靖中后期,科举时文已是“满目皆坊刻”。这些现象折射出()A.专制集权的强化 B.印刷技术的提高C.科举选官的完善 D.世俗观念的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当时的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嘉靖中后期,科举时文已是‘满目皆坊刻’”和所学可知,成化到嘉靖中后期,从“无刻本时文”“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到“满目皆坊刻”,这反映的是明代加强思想控制,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后,考生大量购买程式化的时文来应对考试,折射出专制集权的强化,A项正确;明代的印刷技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排除B项;明代八股取士导致科举选官日益僵化,排除C项;这些现象反映的是政府行为对于科举时文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