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省宜昌一中、荆州中学2024-20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湖北省宜昌一中、荆州中学2024-20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格式:pdf页数:7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4-10-30 13:45浏览次数:503 侵权/举报

2024年秋“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二十月联考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西周“四十三年速鼎”,内壁铭文记载周宣王为表彰速及其先祖对朝廷的贡献,册命其为“官司历人”,掌管臣属的监察甄别,并告诫迷不要贪图安逸,施政时要以身作则,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秉公执法;审理案件时要明辨是非,遵循法规,公平公正。这反映当时()A.实行了明德慎罚的统治政策B.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察体系C.废除了官位世袭的世官制度D.形成了尊贤重士的社会风尚2.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博士官职。对于这些博士传世文献记载较少,今尚知名的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儒生,其职责是“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究其原因是()A.百家争鸣的体现B.制约皇权的需要C.太学教育的发展D.治国理念的影响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慰司③理藩院B.①西域都护府②提督四夷馆③宣政院C.①护乌桓校尉②提督四夷馆③奴儿干都司D.①北庭都护府②宣慰司③奴儿干都司4.有学者指出:“至南北朝,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身份趋于平等B.阶层固化局面逐渐被打破C.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选官制度保证官员的廉正5.如表是唐宪宗到唐懿宗时期(805年-873年)宰相进士出身者的统计数据,表中宰相进士出身者的数量变化反映了()宪穆敬文武宣懿宗宗宗宗宗宗宗宰相总数2914724152321进士出身179719122020者A.才学成为选任高官主要标准B.科举成为入仕升迁唯一途径C.官吏选拔方式日趋公平透明D.科举制普遍提高了宰相素质6.明英宗朱祁镇七岁继位,因年幼无法临朝听政,也不能与内阁商定国是。为此,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创“早朝止许言事八件”的权宜之制,中枢决策机制变为内阁票拟、内监代为批红、君主“垂拱而治”的新祖制。这一变化()A.实现了权力结构的相互制衡B.表明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C.基本消除皇权与阁权的矛盾D.有利于中枢政治的正常运转7.明清阅读海图长卷遵循自右而左的顺序。明朝海图方位“以海为上”,沿海编排依次为广东、福建、浙江、直隶(江苏)、山东、辽阳(辽东);而清中期以后,海图方位“以陆为上”,沿海编排依次为盛京(辽东)、直隶、山东、江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据此可知()A.明朝仍遵循天朝上国的传统B.清朝海防严峻局势得以缓解C.制图理念背后彰显时局变迁D.清朝海图绘制呈现转型特征8.如图可以用于印证()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B.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扩大C.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D.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9.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A.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B.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C.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D.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10.1982年3月,上海率先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得到中央的肯定后在各地推广开来。到1983年10月,全国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到1000万人左右,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读书指导委员会。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A.体现了高等教育成效B.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C.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D.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11.2009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3461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407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931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4个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基本消除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均衡发展C.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全面普及D.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得到彰显12.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A.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B.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C.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D.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13.1618年,欧洲由于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导致了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国际性战争,各方终于在1648年以签订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对国际法的贡献主要在于()A.形成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B.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C.首次用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D.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14.随着国家管理职能的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为此,英国政府在1847年至1871年间,先后设立了济贫部、公务部、贸易部、地方事务部等政府部门。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官制度加快政府部门的建立B.部门官员均由国王挑选并任命C.部门所有官员与内阁共同进退D.文官制度建立有其历史必然性15.《法国民法典》用法律条款保证了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个人可自由支配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交易范围内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转让者外,均可出售”“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支付一定报酬的契约”。这表明《法国民法典》()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B.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C.促进了雇佣关系的出现D.形成了世界性法律体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1年,康熙帝发布上谕:“从古行兵,未有不预操练者……今春秋二季,令八旗官兵集于宽敞平原之地,排列阵势。鸣锣进退,以熟操练。”当时,噶尔丹强盛,沙俄勾结噶尔丹侵扰北部边疆。康熙帝在打败噶尔丹之后,为不动兵刃降服蒙古各部,决定设置一个展示八旗官兵实力的平台。经过两次勘察之后,康熙帝将这一地址选在处于三省交界地带的承德木兰一带,遂决定设置木兰围场。围场自康熙皇帝设置以后就有规制,常年驻兵并派员管理,“木兰围场栅界驻八旗,一营统五卡伦,八旗按方位部署,分守其境。”——摘编白关青云《清代木兰围场设置原因考》材料二1689年,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在围场北部的库尔奇勒河行宫正式批准《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皇帝在围场伊绵峪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木兰秋狝活动还带动了清朝皇室在这一区域的满蒙联姻和各民族生活上的互动,康雍乾时期,满蒙联姻273次,嫁与蒙古的皇家女246人,娶蒙古女27人。木兰秋狝活动汇聚了大量满、蒙、汉等各民族随行人员。乾隆之时,从猎蒙古王公多至百余旗。——摘编自张红《清代木兰围场社会变迁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木兰围场设置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种家族本位的法律伦理并非完全是穷途末路的罗网与糟粕。“礼法合一”的律法结构形式,以“礼”与“法”的相互勾连,将“人”“家”“国”三者天衣无缝地统合起来。显然,家族本位伦理如果能够剔除专制主义与身份等级的控制色彩,不过分扬尊抑卑,不颂扬等级差序,不轻视个体人格价值,那么,其内在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的亲情法则、谦和好礼的交往法则、诚实信用的经济法则、克己奉公的社会法则,都不失合理性及有效性。——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材料二:在清末民初律法的演进中,中国传统伦理坚守着“经世之学”的信念,西方近代伦理也同步进行着大举侵入。律法的方向从“变法不变道”转换为“变法也变道”,律法的主体从“臣民”转化为“国民”,律法的主旨从“家族本位”转化为“个人本位”更进一步发展为“国家本位”,律法的标尺从完全的“重义轻利”转化为部分条款的“重利轻义”。清末民初的律法不停更改着自己的伦理内涵及具体条款,然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传统伦理的现实价值并没有被定格在历史的尘烟中,而是再度如浪潮般回卷、复归。——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材料三:在近代社会转型和法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法制确实在向西方标准转型,表现为西方形态化移植、引进、吸收西方的制度文明。这就是中国的外倾运动方向,这是一个从被迫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除此之外,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转型还有一个内倾的运动方向,或者说是“中国化”的运动要求。这与法律西方形态化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近代化转型。——摘编自张晋藩《“变”与“不变”: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的趋向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法律伦理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启示。18.西方的文官制度材料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考试制度予以适应性改造,并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通行世界的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建立了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在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中,功绩制是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都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功绩制原则的确立,克服了西方传统的恩封制与“政党分肥制”带来的种种弊端,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代之以资历年限、升级考试成绩、年终考核成绩各种因素综合考查的办法,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在英国,国家试图对文官队伍加强政治上的控制,撒切尔夫人更是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被其所摒弃。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在澳大利亚,政治家与官僚之间及官僚内部的权利再分配,强化了对文官的政府控制。在日本,绝大部分政务官是通过事务官进入政府,特别是政府首脑,大多数都有过从事事务官的职业经历。至1972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因此,有人认为日本是文官收买了政党和政府。——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西方文官制度一个基本原则的生成与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对中国考试制度进行改造的表现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年12月4日)阅读材料,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