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25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王艳:您在40余年的文学创作中,出版了30部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等,可以说是非常高产的作家。回头来看,您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杨志军:因为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另外,我觉得是天性,我天生喜欢读书和写作。当然,之所以喜欢写作,主要还有对青海这片土地的热爱,是草原给了我生命的意义和写作的可能。我喜欢自由而浪漫的草原生活,走遍了青海所有的牧区,见证了草原的变迁,像一个牧人一样感同身受。渐渐地,就把那些触动心灵的感受化成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和人物。②王艳: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从本质上讲,新闻与文学在功能、选材以及写作过程等方面都不一样。您觉得从写新闻到写小说,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杨志军:新闻采写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线索。实际上,很多时候我是先采写新闻,然后再根据新闻线索去写小说,但最严峻的考验是小说不能写得像新闻一样。比如,1983年冬天的一天,36个农民在青海湖凿冰窟打渔,因为风势过大,冰面被风吹炸裂了,36个农民被困在浮冰上,漂在湖中。我自告奋勇去青海湖边采访报道,看见营救人员虽全力营救,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天气变冷,气温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浮冰重新冻到一起,36个农民花了三四个小时才从湖心走到岸上。我当时写了新闻稿,但觉得还有很多值得写的内容,新闻文体难以表达我目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感触。于是,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大湖断裂》就这样诞生了。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有关联,但最大的忌讳是小说里有新闻语言。很多作家都是记者出身,但很多记者想写小说却写不了。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新闻笔调,很难转换成小说形式。小说创作需要扎实的阅读基础、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丰富生动的表达,甚至还有天赋。③王艳:从《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到《藏獒》《伏藏》《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再到《雪山大地》,您的写作一直深扎在青藏高原。您创作《雪山大地》的初衷是什么?创作灵感来自哪里?杨志军: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感是民族情感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思想是时代思想的一部分。所以,像我这样一个出生在青海、扎根在青海、不停地描写青海的人,对这片土地倾注了所有的感情。《雪山大地》其实在我的脑海里酝酿了很多年,一直在发酵。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我的故事,更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是所有在青藏高原洒下血汗、奉献青春乃至全部人生的父辈们的故事。我见证了父辈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青藏高原的故事以及草原牧人的生活变迁,想要把一个民族从部落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将我的感恩之情回馈给这片土地。④王艳:《雪山大地》的语言很具地方特色,夹杂着藏族谚语。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是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极具地方性的语言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杨志军:藏族的谚语真的很有哲理。我在草原说的既不是藏语也不是普通话,而是藏族人已经习惯听闻也习惯表达的“青海话”。我在写作的时候,会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当地人的语境。比如一个牧人说:“大夫啦,我耳朵里咣当咣当拖拉机开过来了。”意思就是耳鸣,如果你把它简化为“耳鸣”,草原牧人说话的那种味道和感觉就没了。我想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地方性和草原味,尽可能丰富地体现草原牧人的语言里所包含的生活、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生存状态的信息。一种极具地方性的语言,必须汲取民间智慧才会生动而独特。⑤王艳:您自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雪山大地》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您如何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杨志军:我的希望是:草原牧人在接受丰富的物质文明后,还能拥有雪山大地的那种干净、纯粹。在我的理想中,他们既是文明的,又是精神饱满的。我的作品既描写现实性,也表达可能性。很多时候,作品对可能性的把握决定着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命运和思想的传播。理想主义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如实描摹的同时又要情绪饱满地写出希望。这是这片土地对我的要求,也是这个民族对我的要求。⑥王艳: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目的和标准,对您来说,写作是为了什么?《雪山大地》是您心目中完美的作品吗?杨志军: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常态,我想把自己所熟悉、所认知的历史和现实写出来。《雪山大地》算是写得比较自信的一部作品,但也称不上完美。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遗憾,包括《雪山大地》在内。在完成之初觉得很好,经过时间的沉淀,当我再次阅读的时候,会觉得有很多没写到的地方,想把它修改得更好。但是,有些遗憾是没法修改的,人们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修改了某一处,整个情节都会随之变动。《雪山大地》自然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修改过程。文学史只提供有特色的作品,不提供十全十美的作品。我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文学在本质上必须反映生活,但反映的生活再真实也是作家认知到的生活,是用大脑过滤过的生活、是被选择过的生活,这种认知、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就是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历史光阴一次次沟通的过程,最终反映的是作家内心深处的律动。我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更丰富、更博大,具有雪山大地的姿态、青藏高原的辽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不断体验和认知生活,还要不断地否定和批判自己,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大自己、丰富自己。(摘编自《将感恩之情回馈给脚下这片土地》——访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杨志军)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有关联”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不同,即便有很多值得写的内容也难以表达作者的认知和感触。B.本质上,新闻是信息,起到传播信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文学是艺术,表达作家内心深处的律动。C.新闻重采访,对新闻来说,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线索;对文学来说,作品主要靠加工,不能写得像新闻一样。D.新闻记者想写小说却写不了,在于他们习惯的新闻笔调很难转换成小说形式。扎实的阅读基础、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生动的表达甚至天赋都是小说创作所需要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所以走上写作的道路,杨志军认为不仅源于个人对文学的热爱,而且草原给了他生命的意义和写作的可能。B.通过记者与杨志军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嘉宾从事新闻写作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C.《雪山大地》的语言很具地方特色,是因为丰富地表达了草原牧人的语言里所包含的生活、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生存状态的信息。D.杨志军在创作中,谈到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能情绪饱满地写出希望,是现实的升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访谈紧扣杨志军的代表性作品《雪山大地》展开,问题清楚,各自独立,体现了主持人良好的素养。B.通过这篇访谈,我们不仅可以知晓作者创作作品的心路历程,也对整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C.访谈结合父辈与几代草原建设者艰辛探索的社会大背景,对《雪山大地》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进行了重点探求。D.访谈从创作前的准备谈起,涉及作品的选材、语言、手法等方面,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4.结合访谈,你能了解《雪山大地》这本书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概括说明。(4分)5.在杨志军看来,作家应该怎样处理文学创作和现实的关系?请简要概述。(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李娟想起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她老人家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比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下的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才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儿,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后,也只是吐了一下舌头而已。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外婆的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从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里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走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的声音。她正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竿为我从橘子树上捅下来许多鲜艳的橘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的竹林里看了好一会儿。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同样的快乐?那时她八十五岁了,已经离开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废墟里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走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上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之前两天,我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外婆生前有那么多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她还有那么多的挂念。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外婆走了以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她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早饭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琅琅书声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最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又想起那一次,我拎了一只公鸡去乡下看外婆。独自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几经周折才找到陌生的老屋。外婆迎上来对我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若是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六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选自《我的阿勒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她老人家做了错事之后。说明外婆有不解释的安静感,也是对结果的坦然和放下。B.外婆离世时的安详轻松和生前对“我”热烈的爱就像安静的力量,使今天的“我”能够抵御生命的恶意,更坚定地面对人生的困
精品解析: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精品解析: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2024-11-07 13:22
19页 -
精品解析: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政治试题(原卷版)
2024-11-07 13:22
9页 -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4-11-07 13:24
13页 -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4-11-07 13:24
10页 -
湖南名校联考2025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
2024-11-07 13:24
19页 -
湖南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11-07 13:24
11页 -
湖南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2024-11-07 13:24
13页 -
湖南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4-11-07 13:24
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