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历史答案
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295.5 K上传日期:2024-11-21 16:08浏览次数:194 侵权/举报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CDBCBDA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ADACDBD【解析】1.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中的中心位置出现大房子,反映出这一时期孕育着早期的凝聚或向心观念,故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早期未迈入阶级社会,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早期未进入早期国家状态且材料中无法体现组织能力,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争夺频繁,故C项错误。2.秦国在地方里吏的选举中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是对法家“强国弱民”思想的实践,更是为了控制基层社会,塑造出一个驯服的里吏层级以调取社会资源,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内容应属于兼并战争,故A项错误;该做法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维护小农经济和抑制犯罪,故B、D两项错误。3.根据材料,由于出现日蚀,基于天人感应思维模式下,晋武帝把这次灾异的责任推到那些大兴牢狱之灾、贪污腐败、不体恤百姓、烦扰百姓的二千石长吏身上。他下令开“寒素”之科,让内外官员推举人才,故D项正确。联系时代背景可知这一做法无法打破士族的垄断,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未出现阶级关系的变动,故C项错误。4.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河朔藩镇在赋税、教育等方面仍旧遵从中央政府,因而仍隶属于专制皇权统治之下,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唐朝统治力量被削弱,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内外局面的特点,故C项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5.根据材料,绘画与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情趣,承载了文人的价值追求,故C项正确。材料与世俗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与心学无关,故B项错误;文人画的发展根源不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6.由材料可知,政府要求西南地区土司的子弟入国子监学习,是为了加强西南地区对政府的认同感,故B项正确。引导社会风尚、提升教育水平与加强集权统治都不属于根本目的,故错误。7.由材料可知,晚清时期地方士绅权力相较于清朝前中期有所增加,这说明晚清时期中央集权力量有所弱化,故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自治体系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政治结构的变动,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故C项错误。8.根据材料中梁启超关于君、臣、民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契约观与国家观,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其转向革命思想,故B项错误;这一见解未涉及对制度的推翻与重构,故C、D两项错误。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北伐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广州地区的农运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舆论与通讯干扰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本质因素,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运与大革命的关系,故C项错误;革命重心逐渐向长江流域转移,故D项错误。10.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香港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时给予大力支持,维护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故D项正确。消除了影响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香港已回归,故C项错误。11.根据材料,从90年代到21世纪,我国各阶段的入学率不断提高。这一变化的背后源自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故A项正确。教育强国是23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B、D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错误。12.根据材料,在希波战争期间将东方描绘为“专制”“奴役”的化身,是为了号召希腊地区用“自由”战争东方,故C项正确。维护民主制度不符合材料给定的时代背景,故A项错误;向外输出思想不是希罗多德的目的,故B项错误;缺乏对东方的了解不是材料强调的本质,故D项错误。13.根据材料,公元前3000年的“吃”还能清晰展现一个人打算把东西送到嘴里,600年后的“吃”已经比较抽象,头部的形状和打算送到嘴里的食物,即右下角的楔形符号,多少还保留了一点象形的意思。公元前650年,“吃”字字形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不管是头还是食物,都是抽象符号了。“大麦”和“鱼”两个词经历了同样的变化,故D项正确。14.根据材料,东欧城市虽形成了规模不大的工商业自治体但却没有孕育出类似于西欧的市民社会,这说明东欧的中央权力大,城市依附于中央,无法孕育出独立的市民社会,故B项正确。这一现象与基督教和庄园经济无关,故A、C两项错误;东欧的商品经济有发展,但形成不了独立的市民社会,不具备西欧政治权力分割的前提,故D项错误。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15.根据材料,12世纪的学者认为调查与怀疑可以达到求真的境界,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文艺复兴未爆发,故A项错误;尽管中世纪后期出现了社会结构受冲击,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的目的不在于发扬智者学派的观点,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5分)(1)(6分)特点: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具有灵活性。(每点1分,共2分)意义:有利于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2)(8分)特点:持续时间较长;参与群体广泛;从由农民自发到由封建领主主导。(每点1分,任意两点2分)意义:使耕地和牧场面积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提高了西欧农牧产品产量;推动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西欧地区的人口增长;为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农奴制度,有助于中古晚期西欧的社会转型。(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3)(6分)原因:仍以传统生产工具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工业化程度制约农业发展;社会动荡不安。(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4)(5分)原因:为了推进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仅算1分)中国农业转型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用工成本上升的必然选择。(4分)17.(18分)(1)(6分)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地方经济的增长;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对旅游的需求);教育的普及推动文化观念的转变;大众传媒的宣传;旅行机构的产生与壮大。(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2)(8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近代化;为现代旅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每点2分)(3)(4分)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变化以及文化的繁荣;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每点2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18.(12分)示例:变化:参加国家和地区广泛,苏联不再派代表团出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规模有所缩减、纪念形式日益多元化、日益突出国家建设成就)。(1分)观点: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折射出外交关系的变动。(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临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按照“一边倒”方针,新中国与苏联以及朝鲜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缅甸等国建交。因此,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代表团来华参加国庆观礼,这种外交活动有利于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不断拓展外交空间。1958年后,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苏关系逐渐恶化,故1965年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但由于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外交关系的基石,因而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出席了庆典。(8分)总之,国庆庆典活动是国家记忆的体现,庆典活动促进了新中国国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1分)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